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4-07 10:17张树婷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小学英语

张树婷

摘 要:小学时期的英语教学,作为学生的英语启蒙教育,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潜能激发、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掌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完成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时,需完成二级语言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拼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69

《英语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小学生在完成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时,需完成二级语言的目标,并对二级语言的目标需达成的技能目标做出描述:可以认读学习的词语;能依据拼读规律,读出相对简单的英语单词。因此,对学生的拼读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属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其通常对学生句子与语篇的阅读能力培养有着直接影响。而英语教师也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拼读能力。

一、小学英语拼读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拼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英语教师对拼读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大部分教师在拼读教学时,认为语音与音标教学一样,需要给学生讲解唇齿音、爆破音、舌位等相对复杂的知识,并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将所有的音标知识讲解给学生,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对语音相关内容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在拼读时,缺乏相应的语音知识。

2.忽略拼读的准确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初学英语时对许多单词的拼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为了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常会暂时忽略学生拼读的准确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错误的拼读习惯,对学生英语知识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3.缺乏科学高效的指导方法。部分英语教师虽然知道拼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缺乏科学高效的方法指导,在遇到发音练习的教学环节时,也是简单地带过,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与规律总结。只有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才要求学生对音标进行学习,才会简单地讲解音标知识。但是因为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缺乏拼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学习音标的基础,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将音标中的形、音、义有效结合,对其顺利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4.当前英语教材当中缺乏对拼写技巧与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并缺乏相应的导向性,这就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拼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前期拼讀准备

1.母语正迁移对比,渗透拼读意识。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当学生刚刚接触字母或者字母组合发音时,英语教师需通过学生相对熟悉的汉语拼音,引导其对英文字母的具体发音与汉语拼音读音进行比较,将汉语拼音当中相似或者相同的发音迁移至英文字母拼读当中,使学生更为快速地熟悉并掌握相关内容。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的对比具体表现为:

(1)书写对比。其主要是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并感受到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在具体书写上存在的相似之处,完成英语字母的拼写。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的汉语拼音的韵母、声母和英语字母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的异同之处。英语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以对比的形式,通过汉语拼音掌握英文字母的书写要求,以拼音正向迁移的作用积极影响英文字母的学习与书写。(2)音形对比。其主要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之间的发音存在的相似之处,实现英语单词发音学习的正向迁移。英语作为表音文字,在学生接触字母前,需引导其构建语音敏感性。学生通过学习字母或者字母组合发音规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发音的异同,通过两者的联系拼读出单词,帮助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3)拼读规则的对比。其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时能够理解单词是音素拼读获得的,其通常和汉语拼音拼读的规则相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拼读训练,掌握相应的拼读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拼读单词的准确发音。

2.语音知识渗透,奠定拼读基础。语音主要指人类以发音器所发出的有目的、有意义的一种声音。在英文字母的教学中渗透语音知识,主要指在字母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讲解字母名称音,也就是字母读音,还要对字母发音实施音素分解,以使学生不断感悟到字母和音素之间的联系,并掌握音素的具体拼读方法,根据英语单词实施拼读教学。

在学生学习的初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渗透发音知识。

(1)读音分解法。该方法主要是以分解读音的方式对字母进行学习,深刻体会与感悟字母和音素之间的联系以及音素拼读的方法。(2)读音分类法。该方法主要就是将26个字母按照其包括的元音音素实施分类,将枯燥的音标和字母的学习趣味化、生活化。(3)歌谣创编法。该方法主要是把音素发音和单词相结合,以编歌谣与韵律诗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说唱的方式充分掌握元音与辅音字母的发音。(4)融合词汇法。该方法主要就是在英文字母的教学过程中,将音素、字母、词汇等相融合,通过词汇认读、字母认读、音素渗透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部分英文字母会有多种发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给出其不同发音的英语单词,教师大声地念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利用该种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语音的拼读技巧。

(二)中期拼读强化

1.拼读规律渗透,提高音节拼读能力。拼读规律的渗透,主要就是以自主发现、举例、总结为基础,使学生掌握单词拼读的规律,并具备独立拼读英文单词的能力。英语发音的规律不仅多样,而且复杂,其开音节与闭音节当中的元音字母都有相应的发音规律,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根本无法全部讲解给学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逐步渗透拼读的规律,由简单至复杂,等学生完全掌握后,引导其用于单词的拼读中,如此,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以旧带新。其主要是在学生对新单词进行学习时,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包含相同的字母组合的单词,以促使学生有效把握其发音规律,并促使学生对新单词进行有效的拼读与记忆。对于刚学习英语的小学生而言,让其认读与记忆和拼音的音形全都不同的英文单词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这就导致学生出现读完就忘,多次学习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2)以点带面。在英语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字母组合时,需要将相关的单词呈现给学生,这不仅能强化学生记忆相关的单词,还能强化学生对单词发音规则的把握,使学生在看到相似的字母组合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出单词的读音。因此,为了有效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运用典型单词发音的方法教学。

2.指导拼读规则,提高认读能力。(1)直接拼读。所谓的直接拼读,主要指学生没掌握或者不运用国际音标的状况下,依据字母与字母组合的具體发音规律对单词进行直接拼读。该拼读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不需要外界的帮助,依据自身学习与掌握的发音规律进行准确拼读,并形成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良好习惯。(2)划分音节。学生遇到较长多音节与双音节单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生拼读的时候引导其划分音节进行拼读。在对拼读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单词下通过音节画线的方式,有意识地根据音节展现单词,使学生明确字母的拼读顺序。学生在完全读出单词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的多音节与双音节单词进行拼读,以深化对拼读方法的掌握。对双音节单词,教师在朗读时可拍两下,而对三音节单词,教师在朗读时则拍三下,通过该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单词再长也能够以读单音节词的方式,一个一个地读出来,并一个一个地写出来。

(三)后期拼读巩固

1.构词方法,提升记忆效率。构词法的运用,通常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该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依据英语当中的构词法记忆相关单词,以此提升单词的记忆效率。在英语教学中,构词法通常有三种,即派生法、合成法、转化法。通过该方法开展单词教学,学生不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会觉得单词的学习更加便捷,更有实用价值。(1)派生法。其主要是以词根为基础,通过加上前缀或者后缀的方式,构成新的和原意有变化或者相反的词。(2)合成法。该方法主要是把两个或者多个有意义的英语单词组合而形成新词。(3)转化法。英语单词中,部分单词是名词,部分单词是动词,部分单词在句子当中是形容词,而在另外的情况下却是动词。通过词性的转变来表达,就是单词教学中常用的转化法。

2.记忆游戏,提高识记效率。小学生通常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单词进行记忆,通常具有显著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与英语单词对应的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来学习与记忆单词。而对于主要发音的字母或者是字母组合,教师可以空出几个字母,然后放慢速度朗读,让学生依据教师的发音填写相应字母或字母组合,以实现识记效率的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学生的拼读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影响,且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通过前期准备、中期强化、后期巩固的方式开展拼读教学,以促使学生有效提升拼读能力,并使小学生的英语成绩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卉.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2).

[2]瞿继蓉.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自然拼读法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2017(11).

[3]刘凤峨,陈一点.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基础外语教育,2019(6).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小学英语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