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位一体”农业研学实践活动的劳动模式

2021-04-08 13:02谢锦棠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谢锦棠

摘 要:农业研学实践活动采取“家庭小菜园、学校小农田、基地大农田”的“三地联动”的实施模式,调动家长、教师、专家、学生“四位一体”参与推动农业种植,落实角色定位,使学生能主动从家庭生活、学校学习、基地实践中参与耕作劳动,有效地推动农业劳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农业研学;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四位一体

农业劳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学校开展农业劳动的场地、资源有限,常态化实施农业劳动面临困境。采取“家庭小菜园、学校小农田、基地大农田”的“三地联动”的实施模式,调动家长、老师、专家、学生“四位一体”参与推动农业种植,开展主题种植农业研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推动农业劳动教育的實施。

一、“四位一体”劳动模式在农业研学实践活动中的必要性

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建立和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机制。其中,全员育人,就是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生教育“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是开展农业研学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

(一)“三地联动”保障农业研学实践活动常态化

走出去,寻找共建的农业实践基地,是大多学校解决农业劳动资源缺乏的可行办法。但农业劳动共建基地往往因距离太远、日常开展难以组织等原因,影响农业劳动教育的实效。采取“家庭小菜园、学校小农田、基地大农田”“三地联动”的形式,能做到“家校共育”“基地共建”,使农业研学实践活动在实施时间上、空间上有保障,也使学生能够真正全过程、常态化参与农业劳动教育。

(二)“四位一体”保障农业研学实践活动有效化

采取农业研学实践活动“三地联动”的实施模式,调动家长、教师、专家、学生“四位一体”共同参与,是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在参与农业研学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四位一体”中,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分工定位,同时他们也是全员育人的“共同体”。在研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农业种植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帮助和家长的支持,使得推进农业研学实践活动在学生劳动素养提升上有了人力的保障。

二、“四位一体”劳动模式的角色定位

(一)学校的角色定位

1. 策划者。学校要确立农业研学主题,并围绕主题和学生实际发展水平预设研学任务,做好资源整合,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环节中,有需要的学校可以编写主题研学手册,制定研学任务,进一步明确落实研学目标。

2. 组织者。农业研学实践活动涉及“家庭小菜园、学校小农田、基地大农田”三大场地,研学地点的环境、面积、功能各有不同,研学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学校要从活动策划、人员培训、资源调配、活动安排、安全排查、总结反馈等方方面面做好统筹安排,合理组织各环节内容。

3. 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实践体验,用心体会劳动的过程,指导学生反思并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家长的角色定位

1. 监督者。家长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适当配合学生做好“家庭小菜园”的建设和管理,监督学生全过程参与,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2. 合作者。“家庭小菜园”是家长与学生共同的阵地。家长要与学生一起在家庭菜园中体验耕种、收成的乐趣,了解自己吃的食物,共同烹饪农作物成果等,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三)专家的角色定位

1. 指导者。农业劳动专家要指导学生“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如何用好工具”等,耐心做好技能与方法的示范,在学生研学过程中,适时指导和检查,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劳动的技能与方法。

2. 引导者。农业专家要拓宽学生农业劳动的视野,可从农作物的科学培育、从全国甚至全球层面谈谈农业发展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农业,调动学生参与农业劳动的积极性。

(四)学生的角色定位

1. 参与者:学生的好奇心就是学习的动力。农作物种植与生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参与,善于发现,才会体验到农作物生长的奥秘。

2. 实践者:农业研学实践活动关键是要出力出汗,全过程参与农业劳动,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劳动,才能体会到劳动的喜悦。

3. 探究者:农业劳动研学实践,主要是以任务驱动式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体验实践、小组合作、专家指导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尝试完成研学任务,在参与中提升探究技能并掌握方法。

4. 合作者:研学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与他人进行对话、交往、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发现,但也离不开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要融合角色,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或提出解决办法,

5. 获得者:学生是农业劳动研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劳动果实的收获者。学生应该主动获得劳动成果,并能主动与他人分享劳动收获,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建构“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共同体

(一)研学目标的共同体

农业研学实践活动,是以农业种植为主要任务,将体验式教育和研学实践教育整合为一体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研学实践活动,首先要明确活动主题,并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研学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及研学任务,形成善于探索发现、勤于动手操作、主动解决问题等能力,并通过研学实践活动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办法和基本的农业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

(二)安全活动的共同体

由于农业研学实践活动涉及三个不同的场景:家庭、学校、基地。因此,这三方都要积极排查安全隐患,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必要的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方安全责任等。学校要开展必要的自护自救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在校内开展农业劳动或组织外出研学活动时,提醒学生要做到结伴同行,注意安全,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要及时报告。

(三)能力发展的共同体

农业研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家长、教师及基地专家要落实角色定位,做到不越位、不抢位、不缺位。紧密围绕学习任务,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主动参与劳动实践,通过研学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从中形成必要的劳动技能、探索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想提升的共同体

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农业研学实践活动所需经历的时间较长,学生会在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绪,影响劳动教育成效。在此过程中,家长、教师、专家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干预调适。如开展举办“我的劳动发现”“成果设计比赛”等主题分享活动,促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对劳动实践保持兴趣,乐于与他人分享劳动经验,达到同伴互助、提升劳动观念的目标。

家校基地三方联动,拓宽农业劳动研学实践活动的空间。“四位一体”使学生更能主动从家庭生活、学校学习、基地实践中参与耕作劳动,在种植中观察发现,在研学中思考积淀,从研学中学习耕作劳动的基本技能,学会发现和处理种植管理的问题,了解更多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农业劳动兴趣。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实践活动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