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拙蜗牛成长记

2021-04-08 13:02林丽双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科组研讨名著

林丽双

我虽是一只很笨拙的蜗牛,但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题记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一只蜗牛,笨拙而渺小的蜗牛,背负着重重的外壳在路上独自前行……本以为可以做一只慢慢爬行,慢慢寻找幸福的蜗牛。谁料?岁月易逝,年华似水,蓦然回首,我已在教育这道路上走过了十四年。

道阻且跻、手忙脚乱的蜗牛

还记得刚毕业那年,走上讲台,我慌乱,有点不知所措。2007年到2009年在乡镇三河中学任教历史、生物,浑浑噩噩从教了两年。2009年9月,我来到东源县实验中学,对其充满陌生感。记得第一次站在这个学校的讲台上,上试讲课的时候,我当时讲的课文是朱自清的《春》,课上到一半停了,因为我的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有很大的不一样,所以着急地哭了。我走下了讲台,后半场也不知道怎么收尾的。当时来听我上课的是教研处主任李宏胜老师,看我走下讲台,他很惊讶,他可能从来没有见过像我这样老师吧,但他还是很有耐心地询问缘由,接着鼓励我把课上完,最终还是抚平思绪地完成教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现在每回想起来仍旧印象深刻。在接下来的时间,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也为了使自己更加进步,每天上完课后,我常常去听有经验的老师上课,吸取教学经验,将来更好地为学生授课。

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总结、优化,自己渐渐地也稍有些思路了,为了上好语文课,我每次备课的时候总会写两份教案,一份是上交学校,另一份是留给自己看的,把课堂的预设写得多一些,把上课时要说的话写进自己的教案本里作为上课的提示言,这样的做法我坚持了三年。由于任教两个班级,作文常常批阅不完,我便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带回家,加班批改。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确实挺苦,但也很充实。

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11年科组推荐了我去参加学校的教学大赛,当时还恰逢家长开放日。我心里没谱,其实当时想找借口拒绝,但是秀莲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有动力接受这个任务。这句话对我至今受用,我想对我这辈子都受用,她说:“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上过一次大讲台,那该多遗憾啊。”为了上好那节课,自己倍感压力,教学设计写了很多遍,每次遇到一个问题或一个过渡语不知道该怎么表述时,就拿着备课本去请教科组的同事,她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一字一句地教我,使我受益匪浅。

我真的很感谢他们在我的成长路上,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给予我很多很多帮助。这个时期的我,从一只手忙脚乱的蜗牛,慢慢地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成熟,努力行走在教育这条道路上。

道阻且右、初出茅庐的蜗牛

2010年到2016年,我完成了两轮教学大循环。2013年带的第一届九年级学生毕业了,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带完一届学生,有点激动。2016年以后便一直待在初三教学。记得初次参与中考备考,没有经验,对于中考备考的复习课应该怎么上没有头绪,幸好当时跟着有经验的前辈老师在一起备考,得到卓云老师、丹雨、小青、小玲老师的多次指导。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那一届的学生自身条件优越,所以他们中考成绩考得比较理想,我也因此跟着沾了光,受到了家长、领导、同事和教研员的认可,也使我收获了教学上的自信,内心逐渐变得强大了起来,也使我的教学更成熟。

2013年又带了新的一届七年级的学生,刚经历过中考备考,我对于备考开始有了自己有了一些想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基本学情,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成绩较低的人数多,在教学目标上我开始有意识地想做三年的规划,注重七八年级基础积累,到了九年级才能进行全面的有效复习。

在度过了手足无措的新手期后,我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提升的阶段。2015年参加了县级课题研讨会,我上了一节研讨课《家》,这是我第一次跨上了县级大讲台、第一次面向全县语文教师,第一次参与了课题研讨课、第一次得到县教研室主任朱美仙老师的指导……课前的我,感觉心里空空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由于过于紧张,在试讲的时候,几次试讲都卡顿,本备课组老师对我也“极不满意”,期间我也有过打退堂鼓。我还跟美仙老师提出“我不想上了”。美仙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还鼓励我,更是毫无怨言地帮我修改设计,甚至过渡的语言,她都会轻声细语,不厌其烦地帮我一句一句捋顺,有些语句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直至我能复述出来。本备课组的同事也是多次帮助我备课,试课,再备课。我是何其有幸,遇到这样一位耐心有爱的人生导师——仙姐,是她温暖有爱,让我找到自信。

2016年,我兼任了学校备课组的工作,同时外出学习的机会变多了。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通过不断地充实自我,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在2016至2017年间,我参加了县级多次研讨课,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每一节研讨课的备课、试课到正式上课,都得到了团队的大力支持,不管我面对什么样的研讨课题,我都不会害怕和担心,因为我背后有一支强有力的团队支撑着我,对我来说,东实的校领导和语文科组就是我的靠山、我的底气。2017年,我还获得了县级“教学能手”的称号,这个称号不仅属于我个人,同时也属于语文科组全体组员。

我真的很感谢在我的成长路上,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语文课组,还有那位给我无尽温暖和指导的仙姐。这个时期的我——一个初出茅庐的蝸牛,虽然曾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挣扎过,也曾迷惘过,直到清醒,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将面对新的更大和更多的挑战。

道阻且长、崭露头角的蜗牛

2019年休完产假回到学校,感觉自己又在教学上脱节了,觉得工作繁琐且繁重,压力也很大。同年10月,我参与河源市青师学堂的培训到重庆学习,这才让我真正意识到,我原来是一只一直都坐在井底的蜗牛。跟外省的老师比起来,我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想起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的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要成长,就要在经验中去反思。

此后,我又拿起了放下了已久的书籍,重新学习,重新审视自己,拿起书本,就这样我又一次在磕磕绊绊中前行。在这段时间里,我一边忙着备课、上课、批作业、改卷子,一边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和实践,慢慢地,我感觉自己走出舒适区,慢慢步入正轨。

2021年上半年,我觉得这是自己最苦最累也是成长最快的一个时期,在两个月里,我参与了县级备考研讨会两节研讨课,一节是课文文言文复习课,题为《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文言文》,另外一节是名著复习课。说起这节名著复习课,还有一段小插曲。名著复习课一开始是由七年级的老师负责,听评课后,大家一致认为这节复习课该有九年级的老师承担,美仙老师推荐由我来主备上课。离正式上课仅有三天时间,能不能把课程设计出来,我当时真的没有一点把握。收到任务是周四下午,当天晚上我就进入了繁重而紧张的准备工作。初步拟定题目为《小说类名著阅读复习课》,选定两本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进行对比阅读,从初稿到定稿,我的内心前前后后挣扎了无数次,文字稿最终在第四次的时候确定,等定稿出来已经周五了,周一上午就要上课了,我心里忐忑不安。周日晚上利用晚读课,过了一遍基本的教学环节,第二天胸有成竹地去上课了。幸不辱命,课上得很成功。

机缘巧合下,市里的备考研讨会也准备出这样一节名著复习课,科组就把我的课推选到市里的备考研讨会,这是我教学路上的又一次跳跃,这也是我从教以来跨上的最大的一次教学舞台。为了将名著复习课的课型完善,让教学环节、学生任务等再明晰明朗,我又开始重新备课,由最简单的课前导入开始,每做完一个环节,每完善一张PPT,我有开心也有疑惑,总觉得在环节与环节的链接有问题,在反复试课——修改——试课——修改的过程中,我对复习课的课型定位更有把握了,心中仿佛有了一杆秤,越来越精确。这节研讨课也得到了市、各县区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此期间,我没有停下学习和成长的脚步,也一直积极参加校、县、市教研与学习,在各级各类的培训中心,我都认真听学,同时参与课题研究。

……

这个时期的我,初露锋芒,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领域,慢慢开始探索,一边读书一边反思,在成长路上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并愿意为此不断努力,因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路向前,努力奔跑的蜗牛

2021年,我有幸加入了“廣东省朱美仙名师工作室”,继续跟着朱老师学习。接下来的学习之路,我要做一只奔跑的极速蜗牛,以“奔跑”的精神状态,奔跑在教育的路上,只有奔跑才能超越自我,只有奔跑才能跨越种种障碍使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强大。

一路奔跑或许会很累,但路上那最好的风景,定是对所有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

猜你喜欢
科组研讨名著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众人拾柴火焰高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课题引航,研训促发展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