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与德育的融合

2021-04-08 01:17梁小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钢琴德育情感

梁小玲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高等学校应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课,这对于培养和正确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均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如今信息网络十分发达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艺术类钢琴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同样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品行端正、专业技巧过硬的关键。为了有效的提升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教育,钢琴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一、教育者与学习者的互动

高校中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担负着传授知识和传播真理的同时,也担负着塑造学生的灵魂和生命的时代使命。因此,教育者如何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不仅影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品行素养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国家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满堂灌的说教式教育

过去高校的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由教师选教材、定计划、定目标,其教学模式,主要以传授钢琴弹奏技能为主,进行“曲目练习”,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目标弹琴练技能,并对练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修正,提出建议。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进行,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这种说教式教学模式不仅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而且也影响着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没有理解作评的情况下,照搬照套机械式的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对艺术的悟性,钢琴艺术家的梦想很难得以实现。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艺术的熏陶不仅是一种学习,同时也是一种体验,因此,钢琴教学应该打破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以教师为主导,不是老师满堂灌的教育模式,而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启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和指导学生弹奏作品,分析作品、懂得作品,“触及”学生内心。将艺术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经典故事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用心去理解和感知钢琴艺术的内涵。也就是说钢琴教学融入德育是首位,然后帮助解决钢琴练习中的技术难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艺术修养、思想修养及钢琴技能,把重点放在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消化程度如何,不要懂不懂,学不学都不顾,一味地灌输。

(三)教与学的互动。

钢琴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懂得所学课程中要攻克的重点和解决的难点问题,教师提出一些可以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所演奏的作品。任何作品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文化意蕴,与学生一道学习作品、研讨作品、凝练作品,升华作品内涵,使学生真正了解其作品的主题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以饱满的情感弹奏作品。因为作品的弹奏不是熟悉机器,更不是机械式的技能练习,而是有情、有爱、有恨的情感释放。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钢琴演奏将是一部合作曲。互动沟通直接关系融合质量。但传统德育工作与钢琴教育融合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的互动机制和实践展示平台,影响了钢琴教育实效。①所以,师生互动,教与学互动,才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重塑学生的音乐聆听,使其由初级美感阶段逐步提升到高级美感的阶段。

二、钢琴技巧和思想素养的兼容

任何一种技能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像钢琴演奏表演,更需要一个长期、艰难、精致的训练过程。

(一)高超的弹琴技巧

众所周知,被世人尊称为“乐圣”的贝多芬是著名的德国音乐家和钢琴家,他的音乐天赋虽然超群,但与他的严格训练也是分不开的。从小他的父亲每天把他拽到钢琴前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如果没有这种严格的训练,贝多芬也不会成为举世著名的“乐圣”。钢琴的高超技巧不仅需要音乐灵感、音乐感知,更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精益求精的练习,把每个音符、音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要手指灵活,更需音乐情感的融入,使听众们更好的领悟那种感人、动人的艺术世界的内涵,使艺术作品发挥更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钢琴教学与德育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感知能力可具体细分为感知辨别、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三种能力,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其实就是对音乐要素的系统学习。②那么,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阐释作品内涵,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而且还要让学生很好的聆听音乐作品的深刻含义,进行音乐要素的系统学习和相应的科学训练。要以形式多样的、开放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不断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们具有音乐欣赏、音乐创新能力,构建音乐审美观念,提高音乐素养。

(三)充分展现学生的情感。

钢琴演奏只靠高超的技巧,没有音乐情感,谈不上为艺术。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她通过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色彩、音调、语言文字等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因此,学生的情感在钢琴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她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抒发对音乐作品欣赏和赞美,以激昂的音乐情感展示作品的主题,这样才能发挥钢琴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

三、钢琴教学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如何创新钢琴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艺术类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应该认识钢琴教学融入德育模式的价值和意义,为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探索新的思路和路径。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高校的教育始终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思想体现了钢琴教学也应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启迪和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为主,使他们创造性的展示自己所学的东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师德尤为重要,他不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要懂得潜移默化的启发,不仅教授钢琴弹奏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音乐情操,把钢琴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具有人文知识,具有音乐专业知识,综合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道德情怀与音乐素养的融合。

钢琴演奏是一门高雅、静心、养心的艺术形式,钢琴曲目所演奏的每一个音符和音节,不仅蕴含了独特的人生道理和经典感悟,而且也表现了作品的向往和生命力,充分展示了作品所具有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因此,通过钢琴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凭借钢琴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对音乐的痴情和向往,理解钢琴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感悟其深刻的艺术生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视野。

(三)综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钢琴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学生的青睐和重视。如何综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已成为钢琴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核心内容。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立德树人,创新钢琴教学模式。首先,努力发挥德育与钢琴艺术的资源优势,深挖具有启迪性、感染性的音乐教学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体会钢琴教学蕴含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价值,进一步达到钢琴教学与德育的相融合。其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师德,教师的音乐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要多给学生创造鉴赏钢琴艺术的美学和情感的音乐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全面提升艺术素养。

四、结论

德育融入钢琴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她作为一门具有独特艺术内涵、艺术价值的人文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感染力和震撼力。因此,学生通过良好的钢琴艺术熏陶,不仅培养艺术素养,使学生鉴赏钢琴曲目的艺术魅力,提升音乐的感知力,而且通过德育和钢琴教学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德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成为国家有用的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钢琴德育情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纸钢琴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