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酒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2021-04-11 03:08廉苇佳阿依加马丽加帕尔
酿酒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总酸糖度总糖

陈 雅,廉苇佳,韩 琛,吴 斌,阿依加马丽·加帕尔,雷 静

(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吐鲁番 838000)

桑椹是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桑树的果实,又名桑果、桑枣,被国家卫生部列为“药食同源”的农产品[1-2]。桑椹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多糖、花青素、白藜芦醇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血糖、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抗衰老、改善视力等作用,被医学界誉为“21 世纪最佳保健果品”[3-7]。桑椹是浆果类果实,含水量高,且成熟和采摘期集中在炎热的夏季(5—6 月份),采摘期较短,且极易腐烂变质不易储藏,限制了非产地的销售,造成了桑椹资源的浪费[8]。因此,将桑椹精深加工成产品来延长货架期,增加其附加值[9]。

桑椹酒能极大的保留桑椹独特的果香味及营养成分,提高桑椹资源的经济效益,还能很好的解决桑椹果实的储藏问题[10]。有关研究发现,桑椹酒中花青素含量是红葡萄酒的5 倍,白黎芦醇含量达1.38 μg/mL[11-12]。吐鲁番是新疆桑椹的主产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了优质桑椹,但吐鲁番桑椹的研究还处在初级研究阶段,对桑椹资源的加工利用程度不高,致使我市每年桑椹资源白白浪费。因此,本研究以吐鲁番黑桑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发酵工艺条件对桑椹酒品质的影响,以期得到桑椹酒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桑椹精深加工开发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为当地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材料:黑桑椹,采摘于吐鲁番;白砂糖,新疆中唐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邻苯二甲酸氢钾、葡萄糖、硫酸铜、酒石酸钾钠、乙醇,均为分析纯;碳酸氢钠、柠檬酸,均为食品级;果胶酶,上海康禧食品饮业有限公司;焦亚硫酸钾,ESSECO S.R.L.;酿酒高活干酵母(LALVIN EC-1118),上海杰兔工贸有限公司。

仪器设备:FA/JA 系列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有限公司;手持式测糖仪,上海亮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控温发酵罐FJG-1、贮酒罐,吐鲁番市耀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打浆机DJ-330,温州市龙湾东霸食品机械厂;制冷设备ICA-20L,上海康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本试验采用工艺流程如下:

1.2.2 操作要点

原料采收:成熟黑桑椹,紫红色或紫黑色,无霉果、烂果。

破碎、打浆:去除桑椹中的枯枝、叶子等杂物,将黑桑椹破碎、打浆,全汁与果肉一起发酵,使桑椹中的营养成分保留在桑椹酒中。

加焦亚硫酸钾:加入焦亚硫酸钾(以SO2计30 g/L),以去除黑桑椹中的杂菌。焦亚硫酸钾在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到桑椹汁中。

加果胶酶:加入30 g/L 的果胶酶以提高桑椹的出汁率[13],搅拌均匀,静置2 h。

调节糖酸:根据桑椹汁的原始糖度,计算添加糖的含量,分两次加到桑椹汁中(第一次发酵前添加、第二次48 h 后添加)。采用分批加糖的方式比一次性加入糖更能提高糖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乙醇产量[14]。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调节酸度。

活化酵母:水温37 ℃左右,糖度7 %~10 %,加入酵母进行活化。

发酵:将活化好的酵母加入到桑椹汁中进行控温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桑椹酒的酒精度、总糖、总酸。

终止发酵:发酵结束后,添加焦亚硫酸钾(以SO2计50 g/L)终止发酵。

低温澄清:将终止发酵后的桑椹酒在0~5 ℃下静置10~15 d,使发酵液中的果肉、籽、酵母等悬浮物沉降到罐底。

皮渣分离:抽取发酵罐中桑椹酒上清液至贮酒罐,装至满罐,冲入氮气,隔绝空气。

陈酿:在0~5 ℃低温条件下贮存不少于6 个月。陈酿是使桑椹酒中的悬浮物进一步沉淀,酒液发生酯化、氧化还原反应,而逐渐澄清、老熟[15]。

澄清过滤:利用澄清剂进行澄清处理,并使用硅藻土过滤机、板框过滤机过滤至酒体澄清透亮。

杀菌、灌装:68 ℃±2 ℃灭菌3 min后灌装。

1.2.3 单因素实验

(1)初始糖度的选择。桑椹汁添加糖的总含量分别为160 g/L、180 g/L、200 g/L、220 g/L、240 g/L,平均分2 组,分两次添加,调整初始pH 值为4,在发酵温度为22 ℃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对其酒精度、总糖、总酸进行测定,选取桑椹酒发酵的最适初始糖度。

(2)初始pH 值的选择。调整桑椹汁初始糖度为220 g/L、初始pH 值分别为3.0、3.5、4.0、4.5、5.0,发酵温度为22 ℃条件下发酵。发酵结束,对其酒精度、总糖、总酸进行测定,选取桑椹酒发酵的最适初始pH值。

(3)发酵温度的选择。调整桑椹汁初始糖度为220 g/L、初始pH 值为3.5,发酵温度分别为14 ℃、18 ℃、22 ℃、26 ℃、30 ℃时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对其酒精度、总糖、总酸进行测定,选取桑椹酒最适发酵温度。

1.2.4 响应面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初始糖度(A)、初始pH值(B)、发酵温度(C)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实验,以感官评分作为响应指标,确定桑椹酒的最适发酵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因素与水平表见表1。

表1 响应面分析因素与水平表

1.2.5 分析方法[16-17]

酒精度的测定,采用酒精计法进行检测;总糖的测定,采用斐林试剂法进行检测;总酸的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检测;感官评定,桑椹酒感官指标评定标准见表2。

表2 桑椹酒感官指标评定标准

以色泽、澄清程度、香气、滋味、典型性5 个方面作为桑椹酒感官指标,选取10 名品评人员组成品评小组,进行感官评定,满分为100 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其平均分作为感官评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初始糖度对桑椹酒品质的影响(图1)

图1 初始糖度对桑椹酒的影响

桑椹破碎打浆后,用手持式测糖仪测得桑椹汁的糖度为14.5%,该糖度下发酵的桑椹酒酒精度较低,不足以发酵口感醇厚、酒体丰满的优质桑椹酒,因此,需要额外添加糖,以提高桑椹酒的酒精度及口感。由图1 可以看出,随着初始糖度的增加,桑椹酒的酒精度、总糖、总酸含量均随之增加。桑椹酒发酵过程中,酒精由糖转化而来,当初始糖度为160 g/L 时,没有足够的糖转化成酒精,使酒精度较低为8.2%vol,残留的总糖含量为12.4 g/L,总酸含量为6.7 g/L;当初始糖度为240 g/L 时,过多的糖分增加了桑椹酒的渗透压,抑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使桑椹酒酒精度为12 %vol,残留的总糖含量最高为24 g/L,总酸含量为8.8 g/L,且桑椹酒的口感不佳,感官评分只有71 分。初始糖度为220 g/L 时,感官评分最高为82 分,且酒精度适宜为10.8%vol,糖酸比例适中,总糖含量22.7 g/L,总酸含量8.3 g/L。因此,选220 g/L作为桑椹酒的最适初始糖度。

2.1.2 初始pH值对桑椹酒品质的影响(图2)

图2 初始pH值对桑椹酒的影响

黑桑椹破碎打浆后,测得的pH 值为4.16,为考察不同初始pH 值对桑椹酒品质的影响,需要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调整其pH 值。结果如图2 所示,当初始pH 值为3.0 时,酸度过高,影响酵母活性,抑制发酵过程,使酒精度较低为8.7 %vol,总酸含量较高为9.6 g/L,此时的桑椹酒口感过酸;当初始pH值为5.0 时,极易滋生杂菌,抑制酵母菌的代谢,使酒精度降低为9.5%vol,总糖含量为47.8 g/L,总酸含量为7.1 g/L,酒体浑浊,风味不佳;当初始pH 值为3.5 时,无杂菌生成,酒精含量较高,残留的总糖含量较低,此时酒体较饱满,感官评分最高。因此,选取pH3.5作为桑椹酒最适初始pH值。

2.1.3 发酵温度对桑椹酒品质的影响(图3)

图3 发酵温度对桑椹酒品质的影响

从图3 可看出,酒精度随着发酵温度的上升先升高后下降,总糖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当发酵温度为14 ℃时,发酵温度过低,酵母生长缓慢,酒精度为9.2%vol,总糖含量为52.2 g/L,总酸为7.6 g/L,残留的总糖含量过高,酿造出的桑椹酒口感不佳;发酵温度为30 ℃时,发酵温度过高,酵母菌增殖加快,菌体过早进入衰亡期,不利于糖转化为酒精,导致后发酵不足,此时酒精度为9.7 %vol,总糖含量为43.1 g/L。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酵母菌活力提升、生长繁殖速度加快,产酸能力增强,导致总酸含量随之升高,从7.6 g/L 升高到10.7 g/L。结合感官评分,当发酵温度为18 ℃时,酒精度为11.5 %vol,总糖含量23.6 g/L,总酸8.6 g/L,此时酿造的桑椹酒,酒香浓郁,酸甜协调,酒体丰满,感官评分最高,为88 分。因此,选取18 ℃作为桑椹酒的最适发酵温度。

2.2 响应面实验

2.2.1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方差分析(表3)

表3 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

利用Design-Expert 7.1.3 软件对表3 的实验数据用多元回归拟合后,得到感官评分(Y)与初始糖度(A)、初始pH值(B)、发酵温度(C)的回归方程:

Y=89.20+3.13A+2.38B+3.75C+2.00AB-0.75AC-0.25BC-2.60A2-8.60B2-4.85C2

对模型进行方差分析,从表4 可以看出,此模型P 值为<0.0001,极显著(P<0.05),说明实验方法是可靠的。失拟项P 值为0.9482>0.05,表现为不显著,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和可信度均较好,实验误差小。模型中A、B、C 的P 值<0.05 表现为显著,说明初始糖度、初始pH 值、发酵温度对桑椹酒感官评分的影响显著,且各因素影响感官评分顺序为发酵温度>初始糖度>初始pH 值。交互项AB的P 值小于0.05,说明AB 对桑椹酒感官评分有显著影响。交互项AC、BC 的P 值均大于0.05,说明AC、BC 对桑椹酒感官评分的影响不显著。A2、B2、C2的P 值均小于0.05,说明A2、B2、C2对桑椹酒感官评分均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R2=0.9785,说明模型拟合度高,很好反映了初始糖度、初始pH 值、发酵温度对桑椹酒感官评分之间的关系,用于模型实验结果可靠。

表4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

图4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桑椹酒品质影响的等高线和响应曲面

2.2.2 响应面分析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桑椹酒品质影响的等高线和响应曲面见图4。由图4 可知,初始pH 值与初始糖度对桑椹酒的感官评分交互作用显著,等高线图呈椭圆形。随着初始pH 值与初始糖度的增加,桑椹酒感官评分逐渐增加,当两个因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桑椹酒感官评分又逐渐降低,说明过高或过低的初始pH 值和初始糖度都会影响桑椹酒的品质。在初始pH 值为3.5 时,初始糖度和发酵温度对桑椹酒的感官评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初始pH 值与发酵温度等高线图呈圆形,说明初始pH 值与发酵温度对桑椹酒感官评分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随着初始pH 值与发酵温度的增加,桑椹酒感官评分逐渐增加,但当两个因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桑椹酒感官评分又逐渐降低,说明过高或过低的初始pH 值与发酵温度都会影响桑椹酒的品质。

2.2.3 验证实验

回归模型预测的桑椹酒理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26.33 g/L、初始pH 值3.56、发酵温度18.67 ℃,在此条件下,桑椹酒感官评分的最大理论值为91.0571 分。鉴于实验的实际可操作性,将桑椹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调整为:初始糖度226 g/L、初始pH 值3.6、发酵温度18 ℃,经过3 组重复实验,得到实际桑椹酒感官评分为90.1 分,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基本相符。因此,基于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桑椹酒发酵工艺条件参数较准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论

通过桑椹酒感官评分(Y)与初始糖度(A)、初始pH 值(B)、发酵温度(C)的关系建立响应面回归方程:Y=89.20+3.13A+2.38B+3.75C+2.00AB-0.75AC-0.25BC-2.60A2-8.60B2-4.85C2,得到最适桑椹酒发酵工艺条件:初始糖度226 g/L、初始pH值3.6、发酵温度18 ℃,在此条件下,桑椹酒感官评分的最大理论值为91.0571 分,实际测得桑椹酒感官评分的平均分为90.1 分,表明该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为加工企业提供理论支持。

猜你喜欢
总酸糖度总糖
‘蜜红’‘白玉龙’火龙果果实糖度分布规律分析
糖度高、类型多、瓜味足 “炫彩”系列小西瓜 亩产值3.5万元
不同颜色余甘子果实发育过程中5种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确认报告
百色当地产圣女果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
黄酒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
基于不同物候期苹果树叶片光谱特征预测果实糖度
避雨栽培对川农泡椒1号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