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滨海都城阿克拉

2021-04-12 01:13徐艳文
世界环境 2021年1期
关键词:殖民奴隶城堡

文、图 / 徐艳文

阿克拉是加纳共和国的首都,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港口城市,位于国境东南部,濒临几内亚湾,人口约229万(2012年)。阿克拉的老市区在城西部,环绕科来潟湖分布,东部为新市区。绚丽的阳光,鲜艳的花朵,绿色的树木,蓝色的海水,衬托着这座非洲美丽的滨海城市。

阿克拉是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城市。早在公元15世纪末,欧洲人来到阿克拉附近海岸地带的时候,阿肯族和加族居民已在这里建起村庄,定居下来,并把这个地方称为“恩克朗”。在阿肯语里,“恩克朗”意为“黑蚂蚁”,据说当年村庄周围有很多黑蚂蚁筑的蚁冢。历史上,葡萄牙人、荷兰人、瑞典人、丹麦人、英国人先后到达这里,实行殖民统治,展开贸易竞争,掠夺当地资源。到1876年,英国殖民总部从西面海岸的边角堡迁移到阿克拉,这座城市便成为“黄金海岸”殖民地的首府。从此以后,阿克拉成了加纳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957年3月,这个国家宣布独立,将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改为加纳,并于1960年7月宣布成立共和国,阿克拉也就成了加纳共和国的首都。阿克拉也是一座风光秀丽的热带城市。漫步阿克拉海滨,只见一棵棵棕榈树矗立海天,还有许多木瓜树、香蕉树和芒果树随风摇曳。海面上那些绘着彩纹的两头尖的小木船于风浪中出没,渔民们在撒网捕鱼。这一切恰似一幅富有浓厚诗情画意的自然画卷。阿克拉海滨是理想的天然浴场,从早到晚,人们在这里游泳、划船或进行日光浴。每逢公休日或节假日,海滨一带更是热闹非凡。

老城的海滨区

阿克拉老城一角

阿克拉新城区

历史上,阿克拉所在地区曾经数次发生地震,城市建筑受到严重破坏,而勤劳机智的加纳人一次又一次地把城市建设好。特别是国家独立以后,旧城市残破的痕迹被逐渐清除,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市区车水马龙,商店顾客盈门,到处是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市内街道从商业中心区向外部辐射延伸,并通过环城线相互连接。铁路通往库马西和新建港口城市泰马,还建有本国唯一的国际空港科托卡机场。

在非洲,阿克拉以英雄的城市著称,这里到处可以看到当年加纳人与外国殖民者英勇斗争的历史遗址。在城市东南角的海滨,耸立着一座白色古城堡,即克里斯琴博堡,主楼四层,中间耸立着八角形塔楼。主楼两侧有6个卫星方棱堡构成一个防御体系。城堡上排列着俯视海面和居民区的大炮。院内有仓库、军火库和瞭望哨所,还凿有备急用的深水井。昔日这里为殖民总督府,现在是总统官邸。

在克里斯琴博堡附近,有葡萄牙修建的詹姆士堡和荷兰人修建的克勒弗吉尔堡(后改称“乌舍尔堡”),这两座城堡过去是专门用来关押奴隶的,俗称“奴隶城堡”。城堡三面临海一面环墙,城墙很厚,墙外被约3米深、6米宽的壕沟隔离,上架吊桥。进入奴隶城堡大门,首先见到的是广场内两侧的小牢房。牢房的门上由粗大的铁钉钉着,铁皮门楣上有一个黑人男子头像浮雕。这些都是死囚牢房,窄小、阴暗、潮湿。里面陈列着当年带刺的十字形铁枷,凡被抓来的奴隶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稍有反抗,就被戴上这种铁枷。人戴上后,无法躺卧只能硬挺着站立,直至被折磨死。地牢的上面,有一座大厅堂,这是当年的奴隶市场。奴隶在这里如同货物和牲口一样逐个被交易论价:有的代价是一小袋子弹,有的是几瓶酒,成交后凑满装船人数,就被驱赶上船卖到异国他乡。城堡东北角地牢的深处有一条低矮狭长的通道,出口直通大海。每当海水涨潮时,奴隶们在殖民者皮鞭的驱赶下,艰难地蜷缩着身子,通过长长的暗道,被押送上船,开始漫长的海上漂泊。在奴隶贸易盛行的200多年时间里,不知有多少贫苦的非洲人从这里被运到美洲大陆沦为奴隶,也不知有多少人因不堪折磨惨死在城堡里。这里曾经多次发生奴隶暴动事件,奴隶们也曾一度占领过这几座城堡,但后来都被血腥地镇压了下去。可以说,城堡上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石头都沾满了非洲人的鲜血。

克里斯琴博堡对面有一条大街被称为“2月28日路”。1948年2月28日,这里爆发了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加纳退伍军人震动非洲的阿克拉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7万加纳人被英国人征去,在英国军队服役。战争结束后,他们复员了。1948年2月28日,数百名复员军人为了要求英国殖民当局实现其在战前保证复员军人的生活和工作的诺言,在大街上举行游行示威。殖民当局竟下令开枪射击,当场打死3人,打伤数人。消息传开,阿克拉全城群情激愤,举行了空前的群众性示威,殖民军警又一次实行镇压,打死29人,打伤237人。殖民当局的暴行,激起了加纳全国的斗争怒潮,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是游行的队伍,人们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捣毁英国人的商店,袭击警察署和监狱,前后持续一个多月。这次斗争为争取加纳独立奠定了基础。9年后,加纳获得了独立。加纳独立后,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个为争取独立与自由而付出鲜血的日子,将这条大街命名为“2月28日路”。

当年阿克拉也是殖民主义者掠夺黄金、象牙的地方,城市由此不断向东扩展。独立以后,伴随市区东面特马深水港和北面沃尔特河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最终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区建有汽车装配厂、服装厂和其他工厂。商业区高层建筑集中。金融机构有加纳银行、西非标准银行和贸易、保险公司等。滨海的黑星广场是仪典举行地,建有独立拱门,也是全市人民集会的场所。城内许多房屋以铝皮盖顶,银光闪闪,成为城市景观的一大亮点。 加纳是世界著名的可可产地。科学研究表明,可可粉中的生物碱具有健胃、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蛋白质消化,减少抗生素不能解决的营养性腹泻等功效。漫步阿克拉街头犹如置身于可可世界,不论是商店里,还是传统的非洲市场上,用可可制成的产品如可可茶、可可粉、可可饼、可可酱以及各种包装精美的巧克力糖,随处可见。

阿克拉街景

新城区的道路

海边的奴隶城堡

加纳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甘蔗、烟草等。加纳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依赖进口,工业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电力、冶金、食品、服装、木制品、皮制品、酿酒等。2008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纳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米尔斯政府上台以后,采取一系列稳定经济政策,加之黄金和可可产销两旺,直接投资呈较快增长趋势。2011年,GDP增长率达13.6%,成为非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猜你喜欢
殖民奴隶城堡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殖民岂能有功
魔逗城堡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手机奴隶
明清时期陕西果树商品化趋势及殖民采掠初探
空中飘来一座大城堡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
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