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从来不看脸

2021-04-12 02:38李少威
南风窗 2021年6期
关键词:当红颜值艺人

李少威

2021年2月27日,刚过完元宵节,香港演员吴孟达因肝癌不治离世。各个领域的人们,纷纷在各种平台表达自己的哀思与不舍,人民日报和央视也为此发声,盛赞达叔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如此情形,在吴孟达的演员事业处于巅峰期的八九十年代,是难以想象的。一是因为,他所扮演的基本全是小人物,也都是配角,从来未曾身处“顶流”,二是因为,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快速转型的时期,文化保守主义剧烈反弹,意义越是稀缺,社会对意义的强调反而越偏执,吴孟达主要出现在无厘头喜剧中,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周星驰电影甚至被视为“世风日下”的标志之一。

吴孟达去世之后,他所获得的普遍肯定和追思,是把他应得的声誉集中地还给他。盖棺定论,只有到这个时候,那些来自内心的声音,才有了一个合理表达的出口。对于敬业的艺术工作者,他们在巅峰时代所得到的评价,往往并不能指代一生,时间足够长,才能在大众的心灵感受当中发生积淀。

年轻人对达叔的普遍思念,反映着年轻人日常里未予示人的另一种精神面相。人们总是担忧,轻薄的、无营养的、唯颜值论、不断闪烁如“躲猫猫”(尼尔·波兹曼的比喻)的娱乐文化,会消解真正的价值,但事实上,在年轻一代心中,也自有一杆秤。

这一现象给人们两个提醒,一是对大众而言,不必为年轻人的娱乐生活过度操心;二是对演艺圈说的,今天快速造星、快速当红又快速消逝于视野的明星文化,很可能在将来留不下任何痕迹,只有那些不以短时间收割流量为念,而是对事业作长期之想的人,才能被记忆所挽留。

这也给中国娱乐圈中那些在巨大市场的蜜罐子里沉浸的艺人们一个侧面的提点: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时间从来都是反对看脸的。

随着经济地位此消彼长和文化话语权的转移,香港的娱乐业已经衰落,但这个曾经的华语世界的娱乐中心,仍然还具有榜样意义。它过去的灯红酒绿和无限喧嚣里,其实一直有一些价值在沉淀。

其一,实力的广泛“在线”。许多明星艺人,其实只是受过一年甚至几个月的培训,学院派的艺人很少,但是他们的艺术修为,却往往十分精湛。比如今天人们常常谈论哪个艺人演技很差,几乎都不涉及香港艺人。这是因为他们来自群众,来自生活。

其二,实力不与“颜值”冲突。刘德华、梁朝伟、张学友、郭富城等,都曾经是帅气的小生,和当下内地的当红小生、花旦们主要作为花瓶而存在不同,他们甚少道德争议,很少卷入一些“烂事”,并且把“颜值”与艺术修养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在当下的内地,实力派和偶像派几乎是截然分开,想要好戏,只能指望那些并不当红的演员。

其三,主动的家国情怀。回归之前,香港的娱乐圈就充满民族感情,许多影视作品,反映这个殖民地社会对国家的眷恋;回归之后,娱乐业逐渐衰落,自身身份、地位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撕裂,香港娛乐圈经历了一番阵痛,但许多艺人,主动地构建起更为强烈的家国情怀。比如成龙、梅艳芳、汪明荃、梁家辉,不胜枚举,吴孟达之所以被人民日报称为“爱国者达叔”,也是因为他是在阵痛中重塑价值信念的人之一。

就这些沉淀的价值而言,香港艺人群体整体上值得尊敬。达叔,一个小人物,也是其中的代表。他的离开激起无限唏嘘,在社会心理上,肯定也包含着价值信念的内容,这也给中国娱乐圈中那些在巨大市场的蜜罐子里沉浸的艺人们一个侧面的提点: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时间从来都是反对看脸的。

猜你喜欢
当红颜值艺人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颜值何过之有
防晒进行时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当红明星卖萌窘照
当红时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