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燕麦品种比较及刈割方式试验

2021-04-15 03:56李春波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4期
关键词:饲草燕麦分蘖

李春波

(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饲用燕麦(Arena sativa)又称皮燕麦、普通燕麦,属禾本科早熟禾亚科燕麦属植物。大部分用于饲养家畜,少量用作粮食。燕麦青干草是一种优质牧草,其秸秆的蛋白质含量为 1.3%,显著高于小麦(1.1%)和黑麦(0.6%);籽粒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均高于小麦、玉米、大麦和高粱。燕麦又因茎叶柔软多汁、粗纤维较少、适口性好、营养成分较高、抗逆性较强而成为现代牧业发展中的重要饲草,在草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燕麦营养价值的逐步挖掘,其作为饲草的优越性也逐渐被牧业所认可,燕麦饲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粗饲料补充,需求量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燕麦饲草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较低,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弱,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每年需从国外大量进口燕麦草,其中,2015年我国燕麦草的进口量为15万t,是 2008年的98倍,燕麦草的进口价格也上涨了11.1%。燕麦草的种植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饲草产量,进而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养殖业的发展。我国燕麦草市场需求保持增长,企业基地发展燕麦草生产势头强劲,针对这一巨大缺口,刘刚等人进行了几个饲用燕麦品种比较试验,曹丽霞等人进行了6个饲用燕麦品种不同刈割期的产草量比较等研究实验,这些研究对各地优质饲用燕麦品种的筛选、区域布局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16年开始在庆阳市环县由荟荣草业公司引进种植燕麦,但陇东地区的燕麦引种试验研究的报道几乎空白。所以在陇东地区开展高产饲用燕麦品种筛选及其适宜刈割期的研究很有必要,特别为燕麦种植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为此,本试验采用7个燕麦品种,设定不同的刈割方式进行试验,确定适宜品种及高产的刈割方式,旨为当地燕麦饲草品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推动燕麦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期筛选出遗传性状稳定、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好的饲用燕麦新良种。

1.试验设计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4月~8月在庆阳市西峰区陇东学院试验田进行,该地地理位置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介于东经106o20"至108o45"与北纬35o15"至37o10"之间,海拔高度1410 m,年均温10℃,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季常吹西北风,夏季多行东南风,冬冷常睛,夏热丰雨,年均降雨量500 mm左右,多集中在7~9月份,全年无霜期170 d,年日照时数为2213.4~2540.4 h,太阳总辐射量125~145 kcal/m2,地面平均蒸发量为520 mm,总体呈干旱、温和、光富的特点,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黑垆土。燕麦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黏土、壤土、沼泽土上均可栽种,以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砂土为最适宜,但不宜在干燥砂土上种植。

1.2 材料与方法

1.2.1 试验材料

供试饲用燕麦品种为贝勒2代、伽利略、美达、梦龙、牧王、太阳产丰、燕王等7个品种,其中,梦龙由陇东学院引植于西安百绿景观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品种由陇东学院引植于北京正道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1.2.2 试验设计与种植

将7个饲用燕麦品种种在小区面积为 6m2(2m×3m)小区中,进行对比试验,3次重复,每小区随机排列,播种前翻地整平耙细,行距 20 cm,各小区间隔50 cm。 生育时期内人工除草2次,在2018年4月19日统一人工开沟条播。

1.2.3 刈割方式

将7个燕麦品种进行两茬刈割和单茬刈割两种方式收割。两茬刈割在燕麦每茬生长达到孕穗期进行刈割(6月24日、8月27日),单茬刈割在乳熟期进行刈割。

1.3 测定指标

1.3.1 株高

自拔节期起,每隔14d在每小区随机选取6株燕麦,测定地上到穗顶的高度为其株高,直至收获期时结束。

1.3.2 茎粗

每次刈割时在各小区随机选取6株燕麦,用游标卡尺在地上部分第二节间测量其直径为茎粗。

1.3.3 单株分蘖数

在燕麦出苗后分蘖前,每小区选择随机选取中间6行植株,数出每行的基本苗数。每次刈割时在各小区随机选取6株燕麦,测得每株的分蘖数。

1.3.4 产量

鲜草产量在燕麦达到初花期时,每小区随机选择1m2的3个样点,按照5cm的留茬高度刈割,用电子秤分别称得3个样点的燕麦产量取其平均值为鲜草产量。

干草产量是在全部鲜草带回实验室,105℃下杀青0.5 h,80℃下烘干24 h后取出,用电子秤称得燕麦总重为干草产量。

1.4 数据处理

采用 Microsoft Excel2007 进行数据处理,用 SPSS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ANOVA)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株高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不同燕麦品种两茬第二次刈割的株高差异不显著,但两茬第一次刈割和单茬刈割的株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两茬第一次刈割中梦龙、牧王、美达、贝勒2代株高较其它品种差异显著,单茬刈割中梦龙、太阳产丰株高较其它品种差异显著。植株的高度是决定牧草产量和利用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表1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株高(cm)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品种间差异显著(P <0.05),下同。

2.2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茎粗

植株的茎具有支持功能、疏导功能、贮藏功能等,茎粗影响植株的养分运输及其光合作用,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不同燕麦品种两茬一次刈割和单茬刈割的茎粗差异均不显著。两茬第二次刈割的茎粗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牧王的茎粗较其它各个品种差异显著。各品种不同刈割方式平均茎粗次序为单茬>两茬第一次>两茬二次。

表2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茎粗(mm)

2.3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单株分蘖数

表3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单株分蘖数(个)

平均 4.92±1.40 1.54±0.67 5.41±0.97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不同燕麦品种两茬第一次刈割和单茬刈割的单株分蘖数差异均不显著,但两茬第二次刈割的分蘖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牧王和太阳产丰的分蘖较其它各个品种差异显著。各品种不同刈割方式平均单株分蘖数次序为单茬>两茬第一次>两茬第二次。

2.4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产量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不同燕麦品种两茬第一次刈割、两茬第二次刈割与单茬刈割的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两茬第一次刈割中美达(0.45 kg/m2)与梦龙(0.47 kg/m2)的产量较其它各个品种差异显著,两茬第二次刈割中燕王(0.15 kg/m2)与太阳产丰(0.11 kg/m2)的产量较其它各个品种差异显著,单茬刈割中梦龙(0.74 kg/m2)的产量较其它各个品种差异显著。不同品种两茬刈割总产量均不如单茬刈割产量。

表4 不同燕麦品种及刈割方式的产量(kg/m2)

3.结论

根据对7种燕麦品种进行株高、叶片数、叶片特性及分蘖特性测定、产量等方面分析。株高最高的燕麦品种为梦龙,株高最低的燕麦品种为伽利略。单株分蘖数较好的燕麦品种为美达与梦龙,茎粗最好的燕麦品种为牧王。 7种燕麦品种中梦龙在各个测定指标中较其他燕麦品种均表现良好,美达与牧王的测定指标表现也不错。所以,梦龙在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好等方面较其他燕麦品种表现较好,此外,美达和牧王也可以在庆阳市进行推广种植。刈割方式选择单茬刈割最佳,考虑到牲畜在食用饲用燕麦的频繁性,也不排除两茬刈割的优势,刈割方式和实际情况的结合探讨还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饲草燕麦分蘖
可嚼燕麦,营养打折
加快推进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燕麦奶不含奶
晋粒康燕麦 守护您的健康
饲草生产机械化与草原畜牧业发展研究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