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大田采用不同生产方式示范效果

2021-04-15 03:56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4期
关键词:桐城市软盘工厂化

汪 荣

(桐城市龙眠农业站,安徽 桐城 231400)

为稳定我市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种植效益,在桐城市龙腾街道天泰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双季早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软盘育秧人工抛秧及常规育秧人工栽插三种生产方式育栽方式示范。

1.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地点

示范安排在桐城市龙腾街道蒋山村天泰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田。土壤类型为下蜀系黄土发育而成的马肝泥田,土体构型为APWB。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28.9g/kg,全氮(N)1.34g/kg,有效磷(P2O5)5.5mg/kg,速效钾(K2O)91.5mg/kg。示范田田块平整,交通方便,有配套的灌溉设施,旱涝保收。

1.2 示范品种

示范选用的早稻品种选用我市早稻当家栽培品种中熟偏早常规早籼品种的中早25,由安徽省桐城市众信农业有限公司提供;3月28日播种;4月27日移栽。机插秧采用工厂化流水线播种育秧,软盘抛秧、人工移栽采用旱育旱管方式育秧,667m2大田用种5-6kg。

1.3 示范设计

示范总面积13.2*667m2,每个处理面积4*667m2,四周留保护行,处理间留50cm的操作行。播种前用咪鲜胺浸种消毒、锐胜加美洲星拌种,移栽(抛)前施送嫁肥、打送嫁药。示范设三个处理:

处理一 工厂化育秧机插秧

处理二 软盘育秧人工抛秧

处理三(ck) 常规育秧人工移栽

处理一机插株行距为25×11cm,每穴取4-6个种子苗,667m2栽2.56万穴;处理二667m2抛561孔软盘50盘,处理三移栽为16.7×20.0cm,每穴取4-6根种子苗,667m2栽2.39万穴。

4月28 日,栽、抛后调查,处理一茎蘖苗为12.56万/667m2、处理二茎蘖苗为11.3万/667m2、处理三茎蘖苗为10.6 万 /667m2。

1.4 大田管理

大田667m2施48%(16-16-16)复合肥30kg左右作底肥,实行两旋一耙,用小机子平田;5月5日结合施用除草剂,追施尿素(46%)5kg作促蘖肥;5月11日追施保蘖肥尿素(46%)2.5-5kg;5月18日开始烤田,6月8日看苗追穗肥。5月16日防治一代二代螟,6月20日防治穗期病害,7月20日开始收割。

2.结果与分析

2.1 茎蘖动态

表1 早稻不同处理茎蘖动态调查表单位:万/亩

生产过程中进行了群体茎蘖动态调查,每个处理采用五点取样法选择五个点,处理一、处理二的每点连续调查10株,抛植的每点调查0.25m2(0.5m×0.5m),折算每667m2茎蘖苗数,调查结果详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5月8日,分蘖始期,各处理667m2茎蘖分别为14.6万、18.57万和14.23万,表明机械插秧的处理一分蘖起步慢,而人工栽插处理三(ck)及人工抛秧处理二的相对返青快,分蘖起步早;5月18日,有效分蘖临界期,各处理667m2茎蘖分别为25.87万、23.00万和21.62万,表明机械插秧处理一的分蘖起步后发展迅速,人工栽插处理三(ck)的分蘖能力明显不足。5月28日,分蘖高峰期,各处理667m2茎蘖分别为35.76万、37.6万和31.89万,机械插秧的处理一和人工抛秧处理二的群体较大, 人工栽插处理三(ck)的群体较小。7月18日,成熟期调查,各处理667m2有效穗分别为22.6万、23.2万、19.2万,各处理的成穗率为63.2%、61.7%、60.2%,相差不大,667m2有效穗机械插秧处理一和人工抛秧处理二明显较多。

2.2 经济性状

表2 早稻处理经济性状调查表

从表2可以看出,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以机械插秧的处理一最多,软盘抛秧的处理二次之,人工栽插处理三(ck)的最少;三种方式千粒重基本相同;实收产量分别为 532.5kg/667m2、498.2kg/667m2、392.7kg/667m2,机械插秧的处理一较人工栽插的处理三(ck)667m2增139.8kg,增幅非常显著,达35.6%。

2.3 产量效益

表3 不同处理实收产量 kg/667m2 元/667m2

实收产量按国家保护价2.4元/kg计算得出的667m2效益列于表3。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一的产量、667m2效益最高,较处理三(ck)667m2增126.9kg、增收304.56元,增幅32.7%,较处理二667m2增34.2kg、增收82.08元,增幅7.1%。

从表3可以看出,移栽成本处理一最低,比最高的处理三(ck)667m2节省成本90元。处理一比处理三(ck)667m2增产节本增效394.56元。

2.4 移栽效率

表4 不同处理移栽效率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二折算每人每天可移栽3*667m2,是ck的3.75倍;处理一折算每人每天可移栽10*667m2,是ck的12.5倍,效率最高。

3.结束语

机插秧有效穗适中,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最高,667m2比人工移栽增产126.9kg,增幅32.7%,增产节本增效394.56元,且移栽效率最高,是人工移栽的12.5倍。示范表明,机插秧在生产实践中应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桐城市软盘工厂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养蚕不喂桑,栽桑不采叶 重庆工厂化养蚕蕴藏黑科技
保存图标也出手办了?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工厂化养虾日常管理要点及防病方案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小磁盘大时代
桐城茶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