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重要论述的四维导向

2021-04-15 01:31崔诚亮李世阳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思想道德网络空间

崔诚亮,李世阳

(1.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6;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3.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山东 烟台 264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育人宗旨,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基础上,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来抓,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阐明思想道德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内在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完备的道德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导向,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根基,为新时代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目标导向:确立了新时代“兴国立人”道德建设的新使命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凝聚道德力量,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的中心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道德建设体系日益健全,道德建设环境不断优化,公民道德水平整体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日臻完善。但不容置疑的是,在道德领域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诸如,外来文化渗透、社会信任危机频发、网络道德自律意识不强、道德规范失效、道德标准物化、道德建设低效等不和谐的现象,从而导致道德建设有效性缺失,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成果。针对我国道德建设领域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凸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之基也。道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倡导“五爱”公德之发端,到改革开放后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倡议,再到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日益成熟和完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经验,在充分借鉴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把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到文化强国战略布局之中。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的历史高度,把“以德治国”方略提升到“以德兴国”方略,将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上升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新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道德支撑。”[1]以德兴国的前提和基础是以德育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以德兴国和以德育人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创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理论导向:开辟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的新思路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16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紧扣社会主义的道德发展要求,抓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我们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它对于明确社会价值导向和行为标准、凝聚社会共识、规范引领多元文化价值差异、实现社会道德治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2]16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多元文化思潮相互碰撞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进一步凸显思想文化的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因此,提高整合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力、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体公民应当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不仅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标准,也为道德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3]。新时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等方式,将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价值规范融入到公民道德建设中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4],积极营造全社会向上、向好、向善的浓厚氛围,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根基。

三、问题导向:开启了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新征程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弱化了人们整体性、系统化的认知能力,对理性认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形成了相对负面的冲击”[5],使得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严峻。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不仅包含技术层面问题,也包含道德伦理层面问题。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各类论坛不乏庸俗、暴力、色情、恐怖等危害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引发了很多社会道德难题和道德危机,网络内容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网络空间同样需要人们共同遵守基本道德准则。针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4]

新时代,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营造生态道德环境,需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有效引导。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有效引导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社会工程,是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和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战略任务。针对当前网络信息传播多元化的现状和趋势,必须深化网络空间道德工程建设,进行政治理论与政策的有效熏陶,以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道德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确保网络空间道德的正确政治方向。其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领作用。在网络空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把握时机、应对挑战、引领潮流,积极占领和拓展网络空间阵地,传播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创造与引领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新路径。最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积淀下来的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建设,应借鉴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网络空间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锻造出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四、实践导向:作出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落细落小落实的新部署

道德的影响持久深远,道德的力量厚积薄发。新时代加强和推进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践。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必须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坚持知行合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165,真正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对于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6]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关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归结起来,主要从培育主体、活动方式、实践载体、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等方面作出了科学规划和周密部署。具体而言,在道德建设的培育主体上,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建构主体性德育,加强重点群体的道德建设,培养公民健全的道德人格。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7],青年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2]172-173,少年儿童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2]182;在道德建设的活动方式上,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通过道德灌输、社会实践活动、典型示范、自我提高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转化为人们的内在信念,不断推进“四德”教育;在道德建设的实践载体上,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2]198,有针对性地搭建新平台、设计新载体,使传统载体和现代平台相得益彰;在道德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上,加强伦理制度建设,实现“德”“法”之间的有机衔接,“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2]165,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逐步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思想道德网络空间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