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现实的个人

2021-04-15 01:31黄若男李晶晶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现实阶段

黄若男,李晶晶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一、现实的个人的内涵

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把握人的本质的真正内涵,他反对以往形而上学脱离历史条件和社会联系去研究人,批判费尔巴哈脱离社会历史研究人的观点,指出:“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1]524也就是说个人是生存于现实的自然界中的,是同其他自然物一样具有属物的自然特性,而区别于动物、让个人独立拥有属人的社会特性的是人的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个人与他人、自然界以及外部世界所产生的联系,如,生产、交往和组织都是现实的表现。因此,马克思认为,个人在用何种方式来生产物质资料时,不应简单归结于肉体的存在,而应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表现个体生命的方式来考察。因此,从这些方面来说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都是由个人在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个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出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而现实的物质条件也规定、约束着个人的发展。

之所以进行生产活动,是因为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和更高发展的需要。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1]531马克思认为,人们要想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繁衍下去,首先的是满足“吃喝住穿”等最基本的条件,因而人们最先进行的“创造历史”的活动其实就是为了获取生活、生存的物质资料。这是由人类作为自然物的生理特征所决定的,可以说直到今天的每时每刻,人类也都在为获得满足生存和生活的资料而进行生产活动。也正因为在这个历史创造过程中不断改造着自然,并且形成了社会关系以及创造了人类社会,从而个人也具备了相应的属人的社会特性。在此基础上,个人不断发展的需要使得个人的生产活动以及整个社会历史都有了更新、更高层次的发展,因而个人和社会也相应具备了历史发展的特性,也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更好的完善自身。

二、现实的个人的特征

(一) 现实性

现实的个人的一个最本质特征就是现实性。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519这里所说的“有生命的个人”可以理解成我们谈到的“现实的个人”,是实实在在生活在自然中的、有肉体组织的个人。个人的现实性,首先体现在个人是生存于现实自然界中的,同自然界中一切事物一样被自然规律所制约。其次是在进行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现实的个人之所以具有现实性,就是因为劳动实践这个前提。马克思认为,在考察现实的个人这个前提时,不应该脱离个人的实践活动和物质生产条件,也就是说现实的个人因为“物质生产条件”而具有现实性。在自然界中的个人为保证生存发展的需要,要在自然界中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以此来获取生存资料,也保证了整个人类的延续;个人又以自身的能动作用创造出社会和社会历史,并仍因为个人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及其历史都是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因此,只有从自然发展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方面去考察个人,才能具体完整的体现个人的现实性。

(二) 社会性

现实的个人因为生产活动而结成社会关系的个人,这也就是现实的个人区别于其他的自然物的原因。马克思认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初且唯一的社会关系是“家庭”,即个人进行其他生命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夫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但随着个人需要的发展以及层次的提升,因为个人劳动生产而产生了众多新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为显性和最根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是由许多个体生存实践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决定的,现实的个人因为劳动生产而结成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在调节个人活动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现实的条件。

现实的个人的社会性可以从人的本性和本质出发来考察,人的本性更多的体现在先天的、与动物共通之处所展现的特性;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本质更多的体现在后天的、与社会中其他人交往而展现的特性,这样看来就完全区别于人以外的动物。社会是包含不同个人的集合体,不同的个人自然具有不同的个性,但是个人所处的这个集合体的本质却是相同的,集中体现了现实的个人的社会性。

(三) 实践性

首先,从个人的肉体组织方面和生物学特征来说,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必须依赖自然界而活。马克思认为,人类为了维持肉体的生存而进行着劳动这种生存、生产活动,也就突出体现了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性。同样,作为自然物,只有人才与自然进行获得生存资料的互动,也只有通过实践,个人才能认识世界并创造社会历史。在完成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活动之后,人进一步创造了社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也产生了相应的互动,也正是人作为主体去与自然和他人的互动实践,才不断改变着外部世界从而创造了人类的历史。

其次,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和对象化的活动,意识本身就是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对个人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它是现实的个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个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也变成个人自身意志努力的对象,个人所进行的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因此,个人并不是被动地感受外部世界,而是通过自主意识在脑海中对世界进行加工和重建,最终并反馈给外部世界。马克思认为,个人是在进行对象性的活动,即不断地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证明自己是具有意识的实践主体,人创造出了“对象世界”是因为个人有意识的实践,实践是主客体相互联系的桥梁,人通过实践将个人的意识作用于外部世界,从而达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目的。

(四) 历史性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现实的个人的生存活动可以说是“第一个历史活动”,而个人因为更高发展的需要继续进行着历史活动。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1]540在一代代的社会活动中,在前代留下的物质资料的基础之上继续进行着生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隐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因此可以定位到历史中个人的发展,从而厘清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唯物史观的视阈下,现实的个人是一直在变化发展中,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和历史时期都表现出一种社会历史性,这种社会历史性也使得我们从唯物史观的观点去分析人的本质时,以及在衡量社会发展状况时也需要更多的考察个人的存在状态。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现实的个人对应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相互依赖的阶段;资本主义阶段中保证了个人更大限度的为自身发展而进行实践,但也使得个人获得一定的独立性的同时受到了物的限制,此时是现实的个人对物的依赖阶段;以及充分保证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共产主义阶段。

三、现实的个人发展历程

(一) 自然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状态印证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即是现实个人发展的“自然的个人”阶段。此时人类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单个个体的力量是微弱的,只有依赖着自然界和彼此的合作,才可以获得满足自身生存下来的资料,在这点上与其他的自然存在物是同一的。然而,依赖有时也可以看成一种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例如,人类需要依赖自然界中提供的耕地、水源而生存,但在获得这些生存生活物质时也不可避免的被自然所支配。同时,单个的人类个体为壮大力量抵御外部自然世界的侵害,组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维系人们之间关系的是血缘纽带,人的依赖关系是该历史阶段上现实个人社会存在的基本特征。”[2]这就是在这个原始共同体中,尚未涉及到更多的生产和分工,但仍然在人类不自知的劳动实践中超越了简单的本能需求,从而推动个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 阶级的个人

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把现实个人发展的第二阶段称之为“阶级的个人”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之间不同于因自然分工而形成联合,而是由于商品、交换、资本等的出现,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此时人类的活动不再单单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人们在社会生存活动中也形成了更大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在这一生产方式下,人们渐渐脱离了之前对家族和等级的依赖,获得了相对的独立与自由,但是由资本带来的分工也形成了对人的束缚和劳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资产阶级社会中,每个人应该获得较先前更大的自由,然而并非如此,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他们当然更不自由,因为他们更加屈从于物的力量。”[3]个人被一种物的力量压迫控制着,使个人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同时,在这个阶段,个人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联合体也是采取了“虚幻”的形式,这种共同体实际上掌控在了相对立的阶级手中,在这种形式中不同阶级都在为利益和统治而斗争,这就使得人们看似因共同的生产活动组成了集体,可是集体的力量对于其中的个体而言又是完全异己的力量,甚至反过来成为了个体的桎梏。

(三) 有个性的个人

现实的个人历史发展的第三阶段为“有个性的个人”。首先,从人的本质来看,个人真正摆脱掉了被迫受制于外界的力量和极其有限的活动范围,个人可以不再依赖外界而是根据自身的意愿来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自我发展;其次,从人的需要来看,个人需要的层次随个人的发展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起初个人只需要最简单的生存和生活资料,直到发展为更高层次的需要,例如,个人个性的解放和自由的获得。与“有个性的个人”相适应的社会形式,马克思称为“真正的共同体”。在这个阶段中,真正消除了阻碍个人发展的因素,扬弃了固定分工、异化劳动以及私有制,使个人在“无束缚”的实践基础上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能够在生产实践中表现出更大的自觉和自主。个人从被阶级和物质禁锢发展到拥有完全自由自觉的状态,社会发展趋势也表现为不断地消除对个人的束缚以及共同体的虚假性,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从虚幻共同体逐渐地发展和过渡到真正的共同体——共产主义社会。

猜你喜欢
马克思现实阶段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