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庆九间遗址首次考古新发现的认识

2021-04-15 01:31九间遗址金代遗存研究课题组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灰坑辽金金代

九间遗址金代遗存研究课题组

(大庆市文物管理站,黑龙江 大庆 163316)

九间遗址位于大庆市大同区原葡萄花乡九间村西南1公里处的高岗上 (今属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九间村村委会所在地)。东距九间村约1公里,西面与勃勒根湖相邻,西北方向距离让胡路至通辽铁路干线约1公里,南距太阳升火车站约1公里,面积约21万平方米。2019年8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系、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大同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九间遗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

一、九间遗址从发现到发掘

九间遗址从发现到发掘的过程,经过了大庆市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多年努力。1982年6月,按照当时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要求,由大庆市文化局抽调全市各单位20余人组成了大庆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队,分几个普查组进行普查。当时,由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唐国文,带领普查队员到大同区葡萄花公社九间大队西南1公里处高岗进行踏查。当时,发现地表上散落着非常丰富的灰色瓦当及大量的灰色陶片。有筒瓦、板瓦、莲花纹瓦当、残凤首瓦当、兽面纹瓦当以及大量泥质灰陶、建筑构件标本等,由此确定此地为一处辽金时期的遗址。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大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大庆市文物管理站站长、大庆市博物馆副馆长、大庆市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大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颜祥林率领大同区文化广电和体育局副局长段丹菲、大同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张庆峰、大同区民间考古爱好者吕国明等人再次对大同区九间遗址进行复查,这次踏查在九间遗址召开了大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场会,确定了九间遗址的重要性。2009年,九间遗址被大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区委、区政府多次邀请省、市各界文博专家、学者对大同区地域内辽金时期遗址与辽金地域文化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工作。2017年,由大同区委、区政府主办,大同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召开了“大同区金源文化研讨会”。会上关于九间遗址的讨论引起了省市历史、考古等相关专家的高度关注,九间遗址再次进入考古专家、学者的视野。随后,大庆市文物管理站会同大同区文广体局、大同区文物管理所申请考古发掘工作,由大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申请的 《关于大同区九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请示报告》 ,呈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18年获得了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批复,同意在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对九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2019年,国家文物局以考字 (2019) 第185号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执照》,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系、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大同区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晓东任领队,黑龙江大学考古系主任包曙光、教师郭美玲为执行领队,大庆市文物管理站站长颜祥林、大同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庆峰为九间遗址考古发掘工地副领队,负责总体协调及工地保障事务。2019年7月22日,在大同区委、区政府以及太阳升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考古基地在太阳升镇九间小学落成,8月初九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二、本次发掘取得的成果

本次发掘面积共500平方米。考古发掘中所见的各类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灰沟、窑址等50余处,陶器、铁器、铜器等遗物共500余件,收获颇丰。

遗址发掘区域内地层堆积相对简单,共分三层。第一层为近代耕土层,土色灰褐色,土质较疏松,厚5—20厘米。有少量泥质灰陶片、布纹瓦碎块等。第二层为黄褐土,土质致密坚硬。发现有大量布纹瓦残片,少量铜钱、铁钉、泥质灰陶片和碎青砖块等。第三层浅灰褐色土带有黄土颗粒,土质较疏松,厚10—30厘米。其中发现有较多的布纹瓦残块以及大量泥质灰陶片和碎砖块,少量的玉器、石器和瓷器,并伴有动物骨骼。

遗迹中发现房址4座,灰坑44座,窑址2座。4座房址结构类似,均是以火炕为取暖设施的地面式建筑,部分房屋室内带有窖穴,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保存较好的F002中可见呈“冂”字形的火炕,在房屋三侧分布且相连,每侧炕下有3条烟道,东西两侧烟道南段起点处各有一个灶,沿墙向北延伸,至房屋北侧汇合,汇合处有烟囱。这种格局与吉林省梨树县八棵树金代遗址F1[1]、吉林省德惠市揽头窝堡遗址F6[2]中发现的火炕类似。这是金代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火炕。南宋时期陈准 《北风扬沙录》 中记载,女真人“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3]就是对这种环绕式土炕的记载。灰坑皆为锅底状坑,平面多呈椭圆形或长方形,集中分布在发掘区西南侧和北侧,与房址相距不远。尤以西南部的情况较为复杂,此处灰坑数量较多,分布密集,灰坑间多有低于开口的黄土梁相隔,也有两个灰坑紧邻并排分布,中间间隔约10厘米黄土梁的情况。诸多灰坑密集分布,并且存在明显布局,不排除与手工业生产有关的可能。发现的两座窑址位于F001南侧,均为小型窑,呈南北向并列分布,出烟口方向由北偏西20°。两座窑形制基本相同,由三部分结构组成,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进火口、火膛、出烟口。两座窑的进火口呈圆角长方形,均开在其东南侧的长方形灰坑H027西北壁上,可能与邻近灰坑有某种关联。火膛平面近圆形,弧壁,平底,口、底较小、腹径略大。出烟口位于火膛西北部,与火膛相连,平面呈长条状。因未发现可供参考的遗物,窑的用途有待进一步考察。

本次发掘中发现的遗物,具有典型金代遗物的特性。陶器皆为泥质灰陶,烧造火候较高,器型主要有罐、盆、瓮、陶珠、陶块、陶饼、陶环、陶纺轮等。其中陶瓮体型较大,周边地市以往的金代遗址发掘中,也发现过类似的卷沿陶瓮残片,是比较典型的金代器型。如,哈尔滨阿城区赵家崴子遗址发现的T8②:4[4]、齐齐哈尔市奈门沁遗址发现的H2:15[5]等,多饰有附加堆纹。出土陶器中还包括一些建筑构件,多为泥质灰陶,施布纹。器物类型主要有莲纹瓦当、兽面纹瓦当、檐头板瓦、筒瓦、砖等,具有金代地域特征。

铁器主要有铁钉、铁环、铁削、车輨、铁带銙、门鼻等,一部分是车马器,一部分是生活用具。其中数量较多的是铁钉,其余皆为零星出土。这些铁制品形制规整,种类丰富,反映出铁制品在当时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金代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以及辽金之间在东北地区进行的多次战争,对于金代东北地区陶器制造、冶铁业、制盐业等相关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农业和战争对冶铁业的发展需求使得金代的铁器制造比较发达,遗址中经常发现铁刀等生活用具、铁犁铧等农业用具以及铁镞等兵器。大同区还曾发现过康家围子、陈二道眼两处冶铁遗址[6]。九间遗址发现的铁器有可能与周边冶铁遗址有关。

遗址共出土铜钱币10枚,圆形方孔,大部分表面少量铜锈,保存完整且字迹清晰,个别表面锈蚀较严重。其中唐代3枚、北宋7枚,种类有开元通宝、崇宁通宝、元祐通宝、熙宁重宝、绍圣元宝、崇宁重宝等,反映出金代在商业流通过程中,虽然已经广泛使用铜钱,但由于金代铸币较晚,金代初年仍是“用辽宋旧钱”[7],统治区域内多流通中原地区钱币的历史事实。此外,还发现有石器、骨器、玉器等。

三、九间遗址发掘的意义与价值

九间遗址作为大庆市区内首次进行考古发掘的辽金遗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从房址中发现的已发展较为发达的取暖系统、房屋内的窖穴,可能与手工业发展存在联系的灰坑布局以及罐、盆、瓮等器物体型较大的特征来看,这里应该是一处定居聚落遗址。从此次发现遗迹遗物的情况上看,反映出较多应探讨的问题,其中大多数都是黑龙江省辽金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共性特征。就目前观察,遗物特征主要有两类:一是从出土陶器残片看,个体较大的陶器占比较高,与普通居址中发现的陶器似有差异,可能有其他的用途;二是出土的砖瓦和脊兽等建筑构件残块,可以确认是从其他位置搬移过来的,说明在九间遗址附近可能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砖瓦类建筑,性质可能是具有一定等级的行政建制或宗教类遗迹。遗迹特征上,一是从遗址已钻探的21万平方米来看,尚未发现有城墙遗迹。黑龙江省目前发现并已发掘的辽金遗存一般都是有城墙的城址,如此大规模非城类遗址,在黑龙江地区辽金时期遗存中比较少见。通过发掘,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此类遗址存在辽金时期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如果最终确认没有城墙,再结合有关遗址规模的考虑,九间遗址可能代表了另一类辽金时期聚落形态。二是遗址中存在集中分布的灰坑群,灰坑之间存在窄梁相隔,看起来可能有形制布局上的联系,与常见的日常生活产生的灰坑不太一样,可能是为了当时某类物品或物资的生产使用。出土遗物中发现的缸和罐等器物,体型较大,反映出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定居性,与游牧民族日常所使用的陶器不同,且出土的陶器反映了当时的制陶技术非常成熟,有一定地方特色。遗址发现的房址等建筑遗迹体现出了东北的特色风格,形制规整,地面及烟道材质也比较硬,应该与长时间用火有关。

九间遗址考古发掘,创造了大庆考古史上多个第一。九间遗址是国家文物局在大庆地区批准的首个主动发掘项目,也是大庆首次对辽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大庆地区的辽金遗址,以往考古工作进行较少,对辽金时期的历史了解不够深入,这次发掘填补了这一缺憾,将大庆辽金时期的历史更多展现在世人眼前。作为大庆地区首次与黑龙江大学建立的考古实习基地项目,为未来大庆的考古文博事业发展及学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它不仅是大庆辽金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一个佐证,也是黑龙江辽金时期考古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课题组组长:颜祥林,副组长:张庆峰,成员:徐金武、郇滢、张健健、程燕、冯丹丹)

猜你喜欢
灰坑辽金金代
《辽金历史与考古》征稿启事
金代张楠墓志考释
辽金之际高永昌起义若干问题浅谈
金代吏员服饰浅探
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比清理遗迹更令人头疼的是……
挖了那么多坑,该清理坑里的遗迹啦!
西岔文化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