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特点

2021-04-17 08:34
天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寿山形神寿山石

文 程 峰

寿山石素有“石中之王”之美誉,位列中国四大国石之首,历史悠久,被海内外收藏家所称赞及视为传世珍宝。寿山石天生丽质,千百年来历经众多雕刻家的心摹手追,不断创新,如今寿山石雕已成为一门独特的石雕艺术,在艺术文化门类中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创作一件优秀的作品,需要创作者有过硬的技艺功底和敏锐的思维,同时还需要创作者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

寿山石种类繁多,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更是千姿百态,在众多题材中唯独对人物圆雕情有独钟。下面笔者想谈谈多年来从事寿山石雕人物创作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人物创作形象的把握

在中国传统人物雕刻艺术中,讲究的是意,一般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场景氛围来呈现需要表达的意境,工艺较为粗犷。但寿山石雕刻作为一种独特雕刻艺术,尤其是寿山石雕人物题材创作,主要是以写实工艺来展现人物的真实形态和内容,因此寿山石雕人物创作需要更加着眼于细节的雕刻处理。

(一)对人体造型比例细节的把握

人物创作时需要按照“立七坐五盘三半,一肩三头怀两脸”比例要求,即要以人物头的长度来衡量身体的比例,这是传统人物创作中的黄金比例,可以很好地、合理地呈现人物的真实体态。

(二)对人物头部五官的细节刻画

一件寿山石雕人物作品如何让观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需要创作者有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并要和作品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同时也需要扎实的工艺功底,从而表现作品人物的情感与思想。

(三)对着装衣服饰物的处理

衣服饰物代表着人物年代、身份、性格、地位等特征,通过对衣服饰物的刻画不仅可以增加画面的美感于动感,还可以进一步体现人物形象。如仕女、嫦娥等女性题材的创作,配饰较为丰富,通常以曲线、弧线为主,用流畅的线条来呈现轻盈飘动的质感、动感以及曲线美,以体现女子柔美、飘逸的形象。

二、寿山石雕人物创作要做到形神兼备

寿山石雕人物创作,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形神兼备。形神兼备是人物创作的最高境界。形是外在的,而神是内在的。“形”指作品的题材、构图、造型。“神”指人物的情节,包括人的喜、怒、哀、乐、惊、恐、思、悲等表情,以及传达的思想情感,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充分表现出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才能算是一件艺术品。我国历朝历代也总结了宝贵的艺术创作方法,如晋代提出了“传神论”和“六法论”,唐代提出了“万类由心”,宋代提出了“四格”——“逸、神、妙、能”等等,均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人物创作教科书。

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内容上应当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及思想文化,或真实地表达内心感情、精神气度、心胸视野、喜怒哀乐,或艺术而生动地表现社会生活现象和自然万物的“情感”;同时,在形式上应当遵循写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坚持传统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形神兼备、内外传神,从而使作品富有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

三、如何进行寿山石雕人物创作

寿山石雕人物创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雕刻艺术,不仅考验创作者的雕刻技艺,更是对艺术造诣的考验。纵观现在市场上的寿山石雕人物作品,大部分只能称之为产品,没有个性、没有生命力,艺术价值更无从谈起。下面笔者谈一谈在寿山石人物雕刻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

寿山二号矿石《嫦娥》

寿山鸡母窝石《封侯》

寿山善伯石《笑口常开》

(一)相石的重要性

所谓“一石一世界”,每一块寿山石的石质、石纹、石形和石色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根据石头的特质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题材,称之为“相石”。

相石有选石、审石、画石、躲石等几个环节。选石:选取具备一定形状、色泽、纹路,少有裂纹、砂隔,易于雕刻、加工的原石;审石:根据石头的形状找到适合的雕刻技法和创作题材;画石:用笔在石头上勾勒景物位置,或是在其他纸上勾勒景物,以帮助确定雕刻方案;躲石:利用一些民间传统艺术手法修饰石料材质上的砂隔、裂格、水痕及色彩不适等缺陷的地方。

常有“一相抵九工”的说法,“相”的过程决定了一块原石最终会成为一件怎样的作品,因此“相石”是寿山石雕刻的关键步骤。

(二)如何进行巧雕

巧雕又称俏色雕,是寿山石雕艺术创作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门类的独到之处,需要顺应材料的特殊纹路、颜色,随形、随色进行雕刻,注重随物赋形、分色而雕。

巧雕,主要在“巧”,要懂得巧妙的取舍和取色。如何巧取?人物雕刻常常是一分深一分险,因此在雕刻时一般保留原石中天然的最典型、最有韵味的地方,然后按照水滴石穿的原理,根据雕刻方案进行取舍。寿山石色彩丰富,有时一块原石上存在多种不同的颜色,如何巧色布局是寿山石雕刻中极具挑战难度的技艺,尤其在雕刻时石头内部也存在颜色变化,因此雕刻时需要按照颜色的走向,及时构思,以巧色的技法来呈现寿山石雕的人物美感。

(三)借天然之美,依势造型

寿山石是福州独有的名贵彩石,由于它的珍贵性,在人物创作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的天然之美,减少石料的废弃,以期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然”的艺术效果。

首先创作者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石头天然的独特气质,进而进行合理的布局,形成雕刻方案。然后严格遵循石头的自然形态和石形规律,做到胸有成竹后方可下刀;最后巧妙地进行依势造型,把石头的自然美转化成艺术美。

例如,作品《封侯》选择寿山石鸡母窝石材质,依势造型,巧借天然,技法丰富,有透雕、圆雕、浮雕等,将中间大面积的黑色部分处理成威风凛凛的大圣形象,人物造型生动和形象,形神兼备,工艺精细,外围红、黄、白色简单处理成祥云与山石,看似寥寥几刀,却恰到好处,与人物主体形成强烈的粗细对比,思想主题突出,作品宛如天成,富有自然美与艺术美。

四、结语

笔者认为寿山石雕人物创作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掌握人物特征诸如比例、五官、衣服饰物等;二是要做到形神兼备,可以通过学习研究名家名作,丰富理论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三是根据材料的天然之美依势造型,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然”的艺术效果。寿山石雕人物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敏锐的审美眼光、较高的艺术造诣、扎实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让寿山石雕人物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对于任何一门技艺而言,传承和创新属于一个永恒主题。

猜你喜欢
寿山形神寿山石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不灭的初心(节选)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意象、形神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赵寿山三次进谏杨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