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变异性、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4-19 03:35朱雪梅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变异性

曹 春,姚 全,于 雯,朱雪梅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北京市100039)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与非药物联合治疗方案[1]。高血压是公认的身心疾病,其发病因素除了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影响外,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显示,不良心理状态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诸多高血压患者常伴发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反复,疾病控制不尽如人意[2-3]。因此,针对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控制血压水平,控制不良情绪也是治疗关键,草酸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oxalate)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物,可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来改善抑郁情绪[4]。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是近年来被人们认识的一项重要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指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其受生理、环境、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有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取决于患者的血压值,血压变异性增大同样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6]。因此,本研究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分析患者血压变异性、焦虑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5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给予高血压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选择同时期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7]的诊断标准:血压持续升高,非同日3次及以上患者静息时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②临床经专业心理治疗人员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8]评分≥50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9]评分≥53分;③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如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脑病等;②既往半年内有服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③伴不良嗜好者,如吸毒;④对本次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联合心理干预。高血压常规治疗方案如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络活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60,规格5 mg)起始剂量5 mg/天,1次/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天;厄贝沙坦片(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96,规格0.15 g)0.15 g/次,1次/天。心理干预治疗包括①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高血压相关认知,提高患者健康意识与相关技能,帮助患者树立正确态度面对疾病,让其认识到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②放松疗法: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采用启迪、关心、鼓励等方式给予患者支持,指导患者经常放松训练,掌握要领,并能够在生活中随时放松,运用自如;③行为干预: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适量运动、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质量、禁烟限酒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浙江海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104)治疗,初始剂量5 mg/次,1次/天,治疗1周后剂量增加至10 mg/次,1次/天,清晨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

1.4 血压变异性观察

统计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24 h动态血压情况,根据患者24 h动态血压结果得出的血压标准差作为短时血压变异性的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aytim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igh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DSD)。

1.5 焦虑抑郁评分

采用SA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焦虑水平,共2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SAS评分≥50分即判定为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状态越严重;轻度焦虑50~60分,中度焦虑60~70分,重度焦虑≥70分。利用SD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抑郁水平,共2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SDS评分≥53分即判定为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状态越严重;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3分。

1.6 生存质量评定

根据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10]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比较评估,该量表共包括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4个维度,0~100分,所得分值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1.7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采集患者5 mL空腹肘静脉血,高速离心(3 900 r/min,半径12 cm)12 min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钙结合蛋白B(calcium binding protein B,S100B)。

1.8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如下不良反应:心电图异常(患者治疗期间开展心电图检查示心电图异常)、头痛、恶心呕吐(均根据患者主诉及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异常(治疗期间生物化学检查显示肝肾功能异常)。

1.9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dSSD、nSSD、24 hSSD、dDSD、nDSD、24 hD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SSD、nSSD、24 hSSD、dDSD、nDSD、24 hDSD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nSSD、dDSD、nDSD、24 hDSD、dSSD、24 hSSD均低于常规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异性的比较 单位:%

2.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单位:分

2.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GQOLI-74评分的比较 单位:分

2.5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NSE、BDNF、S100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BDNF、S100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NSE、S100B水平较低,BDNF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比较 单位:μg/L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头痛、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高血压患者不仅躯体上要承受来自疾病的折磨,心理上还需承受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双重压力导致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长期处于该种状态,疾病的病态进展导致负性心理加重,不良的心理状态又加重患者疾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生存质量[11]。因此,患者进行心理及躯体双重治疗,对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焦虑、抑郁状态是介于正常情感与障碍性疾病之间的综合征,高血压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再加上病情反复、经济压力等问题,导致患者滋生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机体在此状态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异常增高,下丘脑功能与交感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加重血管紧张性,导致血压持续增高;心理应激反应与焦虑抑郁负性心理往往同时存在,导致机体处于持续的、异常的免疫应激状态,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此外,日益下降的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反馈,形成恶性循环,极大程度降低治疗效果,影响疾病预后[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低,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高,表明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在高血压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存质量。究其原因为,心理干预疗法通过让患者了解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的危害性,进而提高患者对自身生活环境与行为危险因素的防范,最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态。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为一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属于外消旋西酞普兰对映体,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对5-羟色胺的重吸收能力具有较高的抑制力;同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再摄取有显著抑制作用,具有选择性、高效型等特点[14]。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各项血压变异性指标均低于常规组,表明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心理,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分析其原因为,机体血压变异性受诸多因素影响:①生理性因素:周围环境刺激、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内分泌激素、血管舒缩等均是影响血压的生理性因素;②病理性因素: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不良情绪、动脉血管弹性下降、血容量增加等;③其他病理性因素:机体糖代谢、药物、节气变迁等[15-16]。本次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控,其能够有效帮助医师了解患者1天内短时血压变异性,当机体血压发生变异,提示机体正常的血压节律发生紊乱,该种紊乱将导致机体自我调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造成相应脏器发生损害,最终诱发患者发生与之有关的疾病[17-18]。血压变异性发生紊乱将直接诱发相关靶器官病变,如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机体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室壁张力过高,导致左心室肥厚,与此同时伴心肌耗氧量增加,造成心肌缺血,增加心血管病变风险;血压较高时,导致脑血管长时间受到高水平血压冲击,造成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诱发脑缺血[19]。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保护性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控制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利于改善血压变异性[20]。

NSE主要存在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组织中,是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BDNF是在脑内合成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可有效防治神经元受损,利于纠正神经元病理状态,促进神经元分化与再生,是神经元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部分。S100B蛋白主要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中,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也是评估抑郁症患者情况的重要蛋白指标,当患者因各种原因出现抑郁情绪时,脑部受损,血脑屏障功能削弱,S100B蛋白释放入血,故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往往出现升高现象[21-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SE、S100B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BDNF高于常规组,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此外,本研究还观察了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安全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时,安全性尚可,临床可以推荐使用。但本研究仍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时间限制纳入的患者样本量较少,且研究指标并未对患者后期进行有效随访等,针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希望在未来能够展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有力的治疗参考。

综上所述,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常规高血压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疗法基础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状态,稳定血压水平,利于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理想。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变异性
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Δ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浅谈阿里普兰“果孜”歌舞概念及起源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甜梦口服液对抑郁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神奇的“艾司”
印度“大头男孩”被尊为神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