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统节日,品诗人深情

2021-04-19 19:05孙红波
新教师 2021年2期
关键词:寒食节寒食传统节日

孙红波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所以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本设计为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为《寒食》和《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会写“侯、栖、鸦”三个生字。

2. 借助注释及微课等相关资料,大致理解诗意,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了解诗中涉及的寒食节和中秋节的习俗,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习俗

1.游戏激趣。

(1)小游戏,根据提示猜一猜是哪一首古诗。(课件出示:爆竹 屠苏 新桃 旧符 )背一背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为什么?

(2)继续猜诗歌,同样说说是哪个传统节日。(课件出示:雨纷纷 欲断魂;登高 插茱萸)

2. 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将再次通过诗歌走进传统节日,领略节日文化,一起学习第3课《古诗三首》。

3. 整体感知。浏览三首古诗,你能发现写了哪几个传统节日吗?

预设:《寒食》写的是寒食节,《十五夜望月》写的是中秋节,《迢迢牵牛星》写的内容跟牛郎织女有关,应该是七夕节。

二、学习《寒食》,结合资料,了解习俗

1. 借助资料,认识节日。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对寒食节有了哪些了解。

(2)反馈朗读:指名朗读古诗,重点正音“御柳斜”,同桌互相检查朗读。

(3)交流对寒食节的初步了解。

预设1:学生借助注释了解寒食节。

教师补充: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1~2天。这一天禁火,不能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和介子推有关。播放微课《寒食节的由来》。

预设2:传蜡烛,宫中要传赐新火。

教师补充“传蜡烛的习俗”资料。

2. 借助注释,读懂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注释,说说诗歌大意。

(2)交流诗意。

3. 想象画面,感受习俗。

(1)比较动词,想象“春城风光图”。

①自由朗读第一、二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交流。

②比较体会“飞花”之妙。有人说“花”会“开”会“落”,但不会“飞”,第一句的“飞花”不符合实际,应该改成“开花”或者“落花”,你怎么看?

预设:“飞花”的动态感更加强烈,更能表现出春城的勃勃生机。

③朗读体会“无处不”之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意思是“春城处处有飞花”,指导朗读,引导发现“无处不”的双重否定用法,能够更加突出全城都已沉浸在浓郁的春意当中。

④借助资料体会“御柳”之妙。柳树,婀娜多姿,是诗人笔下的常见之物。出示写柳树的诗句共同朗读。

韩翃为什么要写到“御柳”呢?

预设: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也往往是榆柳之火。“御柳”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

⑤描绘“春城风光图”,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诗,抓住“飞”“斜”读出动态美。

(2)聚焦动词,想象“走马传烛图”。

①自由朗读第三、四句诗,抓住“传”“散”想象画面。

②交流反馈这两句诗的大意。

③教师小结:“传”“散”这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④再次诵读,体会情感。“轻烟散入五侯家”适当拖长声调,读出轻烟袅袅的感觉。

4. 了解诗人,背诵古诗。

(1)了解诗人韩翃。

(2)朗读背诵《寒食》。

(3)小结学法。①借助注释读懂大意;②想象画面感受习俗;③朗读背诵体悟情感。

三、迁移学习《十五夜望月》,聚焦景物,体会诗情

1. 自学古诗。

2. 合作学习。逐一交流诗歌大意及画面、中秋习俗及诗人情感;汇报时,一人读诗,一人说画面,一人指出中秋习俗,一人说说诗歌表达的情感。

3. 全班交流。请一小组上台汇报,其他组认真倾听,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1)这首诗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诗人思念朋友之作。

(2)联系旧知及生活,想象一、二两句诗的画面,体会诗人孤寂之感。关注“中庭地白”,联系旧知《静夜思》,發现诗人所见,想象“中庭地白”的清冷;关注“树栖鸦”,联系生活,发现诗人所闻,想象月夜的寂静;关注“冷露无声”,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孤寂。

(3)抓住“人尽望”,感知诗人以己度人的写法,深入体会诗人“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情感。抓诗眼“落”,通过朗读体会其动态之美,体会诗人那绵绵不尽的愁思。

(4)回顾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

4. 朗读背诵古诗。

四、比较朗读,抄写古诗

1. 比较朗读。自由朗读两首诗,说说两首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2. 交流反馈。

预设:《寒食》一诗描绘了落英缤纷、柳絮飞舞的美好春景图,又有走马传烛、轻烟袅袅的承平气象,全诗充满了动态美;而《十五夜望月》则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诗人凝神遥望,思念友人,全诗体现了静态美。

3. 再次朗读。读出不一样的诗歌意境之美。

4. 抄写古诗。重点指导“侯”的书写。

5. 搜集古诗。课后搜集其他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林彦 刘贞辉)

猜你喜欢
寒食节寒食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寒食节,踏春去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4月3日寒食节
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寒食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