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陶刻山水的塑造技巧
——作品《山水茶罐》的创作感悟

2021-04-20 07:5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刻画

马 兰

在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中存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了历史,从而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永恒。古人通过寄情山水,用水墨画的形式描绘和书法内心的种种感叹,将精神寄托于缥缈的自然之中,从而获得寄托和满足。这样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艺术习惯,人们更愿意相信从笔墨中才能流露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并从山水笔墨中获得一个人的精神印记,紫砂陶刻创作就继承了这一特点,用陶刻特有的语言在紫砂器上重现了水墨山水的意境,更衍生出了更加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

茶是自然的馈赠,是生长于大地之上的美好精灵,而自古中国人就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其实是我们的文化所独有的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整个世界被分为三个部分,上层是“天”,下层是“地”,中间是人,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总是宣称自己是上天之子,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自身境界的提升就在于能否更接近“天”,人是渺小的,但天地间有比人宏大很多且更接近“天”的事物,那就是那万里的美好山川。水墨山水中传递出的旷达、博大,实际并不是在描绘山川本身,而是借着描绘山水来展现天地的宏大,在紫砂陶刻创作中引入“山水画”这一题材,同样并不是用高山大河来装饰小小的紫砂器,而是想要通过陶刻的方式,在小小的紫砂器当中构筑一个全新的天地。

作品《山水茶罐》在器身陶刻山水画,画面清雅素丽,散发着强烈的自然气息,从画面上看,整个茶罐上对山水的意蕴刻画、意蕴表达充分,景物塑造的前后大小的比例重神带韵,用刀简洁准确,尤其是对山峦的刻画,大大小小,层峦叠嶂,各种植物镶嵌其间。同时山与水之间的占比拿捏得相当精巧,在整个画面中,刻画山石的用刀显然要比刻画水流要多得多,但两者之间却不会产生明显的失衡,相反,正是由于两者间形成了一种巧妙的意蕴平衡,让整个画面处于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之中,飞流的瀑布,繁茂的树丛,山下的草庐都给其中所营造的世界注入了无穷的韵味和生机。

在用陶刻的方式刻画山水的时候,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紫砂器并非是单纯的画布,它往往具有本身的颜色和质感,虽然同样可以运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种技巧,比如留空,但在实际刻画到某一局部的时候,倘若能够利用好紫砂载体本身的色彩,质感,那么刻画的主题就会相应的变得很深刻,很容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作品《山水茶罐》上,由于茶罐本身的泥料砂砾感很强,表面带有粗砂质感的众多“闪点”,这对于山石的塑造其实是不利的,因为这会一定程度上破坏表现山岩的整体性,所以在这件作品上就增加了很多刻画阴影的拖刀部分,将太过显眼的“闪点”用刻刀将其去除。而在对水流的表现上,这些砂砾所产生的光线折射则又是有益的,因为这会让人联想到水面波光粼粼的动态,所以在用留空的方式表现水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水中的刻画,让留空变得更纯粹,从而凸显出水本身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用刀法妙想,刻画“山”的部分要远远多于刻画“水”的成分,因为两者基于紫砂质感上的表现本来就是不对等的,重新平衡两者之间的下刀,将会让画面变得更自然,也更完整。

这样整体看来,整个山水陶刻就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以留空为主的“水”,这是所有山水画的基础,其次是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的“山”,这些是刻画的重点,是山水画的骨架,最后则是依附于山水的种种事物,这一层的刻画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亦可以是其他一些什么,就相当于山水画的表皮,三者合二为一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总结:紫砂陶刻的画面表现力不同于绘画,它更像是绘画的延伸,但同时它又不像一般的雕刻那样,力求营造出立体的美感,紫砂陶刻的美依靠的是创作主题所构筑的世界是否成功,这就决定了创作者的综合素养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因为单凭技艺的掌握是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浅尝辄止之后必然无法刻画出意境更深、内容更丰富的作品。因此紫砂陶刻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刻苦磨练,最终融会贯通,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主题、文化综合性地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刻画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