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莲花心经壶”的造型与陶刻感悟

2021-04-20 07:52石三喜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紫砂

石三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绘画的风格也受到了强烈的外在冲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越来越多从事陶刻行业的人都会系统地学习当代绘画,然后再学习陶刻,再开始创作陶刻作品,紫砂陶刻的特殊性也是因为绘画艺术的变化,是紫砂的一种载体。在绘画艺术产生变化的时候会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重新表达这一些变化,这也就是每个紫砂艺人都要掌握的。

莲花从古至今都被称为是佛花,主要是因为莲花高洁的形象,远离尘垢,香氛广泛。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文化的影响,在历史悠长的艺术文化的演变中,莲花又延伸出了莲台,又增加了更多真实性和现实形态。在众多艺术创作的作品中,尤其是紫砂作品中有很多都出现过莲的元素,甚至莲台的身影。不过作品中莲的玄素众多,所以不得不有所变化,没有规律的规制,但又在不同中有相同固定共同点,莲花斑驳的肌理更加能体现出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能够延续远离城市喧嚣的特征,尊崇内在的选择。“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佛门的说法,说的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颗清净的内心,其实内心清澈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本能,随着生活世俗的沾染,在纷纷扰扰的喧嚣中变得浑浊,只要回归了本源,就能回到最初的清澈透亮。莲台就给人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在不断的创作中自净其意,用心呈心,感受着这种清亮的氛围。

这件“莲花心经壶”一眼就能看出是以莲花为主题,在形象上是八瓣莲台,不管从那个角度看过去都能观察到四瓣花瓣,这样完全对称的形态非常符合莲花的端庄大气,一气呵成中还透露出一股稳定规律的韵律美感。莲花代表着圣洁,把紫砂与佛教文化相结合,一方面是喝茶的紫砂实用器具,另一方面是明见心新,是智慧的祝福,给使用的人一种吉祥愉悦的艺术之感。

这把“莲花心经壶”线条柔和简洁,壶身身筒一气呵成,线条饱满,丰腴滑腻的质感,增添了几分养壶的乐趣。紫砂光素器向来都是以简洁典雅示人,光器的特点是简单直接、素雅,却不意味着紫砂光器没有装饰,相反的,历代的光器紫砂创作都想有突破,想要在“装饰”上做文章。紫砂陶刻装饰与当代美术的融合加快了文化审美的需求,现在的紫砂陶刻装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传统国画艺术了,有一部更偏向于现代艺术,还有一部分是转向当代美术,更加增强了立体感。与以前的传统陶刻不同,现在的紫砂最注重泥料提炼的技术提升,细腻的表面与包浆可以为细腻地构图与刻绘提供先天的艺术条件,让创作的陶刻画面有更多的空间感和艺术美学。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稳定发展,陶刻艺术领域亦是繁荣,出现了很多热爱生活与陶刻艺术的紫砂艺人,制作出更多的作品,茶禅一味,紫砂与佛文化也是互相融合,佛教文化中的经文题材刻绘融入到紫砂装饰中,赋予了传统厚重文化的同时更加能激发出大家的探索兴趣,带来更多的新意与新风,也展现了作品的独特韵味。这样的紫砂创作才是紫砂艺术源源不断的新源泉。

经文篆刻融入了绘画风格的紫砂陶刻装饰也是迎来了一轮创作的高峰,经过系统的书法与绘画学习的紫砂创作发挥出自己的优是,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把对紫砂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出来,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紫砂作品,把紫砂陶艺装饰发挥得淋漓尽致,将陶刻装饰推往更高的台阶,让紫砂陶刻装饰成为装饰的主流。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紫砂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