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刻四方书画签筒创作有感

2021-04-20 07:52李彦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陶刻画卷山峰

李彦雄

我们生活在这个现代繁杂的都市里,每天在这个嘈杂的环境里工作和学习,都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向往自然和安静的心理。尤其是当下的国人则更加地向往自然的生活,没有什么人不向往青山绿水的。但是作为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去这种贴近自然的地方,即便是有也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为之驻足欣赏,在繁忙的生活中慢慢失去对生活的期望和对美的发掘。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艺术品,在欣赏山水画面的时候,人们就像是置身在画卷中一样贴近自然,如同站在高点,在俯看整个山水一般,山间的云雾,飞鸟如同在自己脚下一般。这种意境能够使观察者将自己的位置放在高处统揽一切,使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尽情也随之舒畅,从而解开心结,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这也是山水画的魅力所在。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往往是将一个宏大的空间表现在一个画面中,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画卷中会使人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就是因为这样,人们置身于这个空间的时候会变得更加的坚强,山水画就是将这个宏大的空间和有限的画卷进行了一个融合,使其达到一个平衡,这与画家的构图和工艺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所讲到的这件四方书画签筒创便是这种理念的一种体现。

本文所讲的这件“四方书画签筒创”便是紫砂陶刻与传统山水画的结合,在欣赏这件作品的时候、观看这个山水画面的时候能够有所感悟。需要知道的是在古代人们除了运用诗歌辞赋来抒发情感,山水画卷也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并且这种方式更加的永恒,更加直观地去感受。当第一眼看到这幅山水画的时候往往会被其画面里的山峰高大雄伟的气势所撼动。这件作品的画面在构图的时候做到了主次分明,在画面嘴中心的地方描绘了一个山峰和一个瀑布。山峰没入云中,层峦叠嶂,起伏不定。这个构图不仅仅是平面上的一个居中,把他放在三维空间里他也是居中的。作为上下中心,前后的中心。在前后景深的处理上作者采用了虚实变化的方式来区分其远近。将最前面的山石刻绘得非常的细致,而往后面的山水则慢慢虚化,刻浅一些。刻绘山石的线条硬朗挺拔,一层层的向后延伸如一层层的山石一般,并且在刻画的时候不忘将山石的背阳的阴暗面表现出来,阴影的加入更增加了整幅画面的立体感,山川连绵不绝,林木郁郁葱葱。

在进行陶刻作品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山水画面换了一个载体。原先在宣纸上面绘制的画面现在是通过刻刀在笔筒上面可绘出来。这样便有了表现效果的不同。原先的笔锋变成了刀锋,轻轻抹上去能感受到凹凸感,也就使原本的平面已经慢慢转换成了三维立体的效果了。在刻绘山峰的时候,为了使其山峰更加挺拔需要再用刀,时下刀要快,干净利落,这样才能刻画出传统山水画面的效果。远处群山雾绕,虽然看的不是很清晰,名峰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山水画面除了山那就是水,我们利用留白的手法来表现瀑布的水流,也就是通过对山的刻画,将山与山之间留白这便成了我们所要表现的水,无形之中完成了对水的刻画。水流由远及近慢慢向下流,那也就将这个画面的前后布局做了铺垫,远处的山都是模糊的形状,而到了近处,树木郁郁葱葱,水流穿过树林,看整幅画面,山水相间,树木郁郁葱葱甚是美丽。

总结:这件紫砂“四方书画签筒”的筒身陶刻山水画,画面雄伟大气,气势逼人。将这幅山水画卷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通过画面感受到山川之雄伟,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将画面的表现与自己的思想相融合,就如同自己置身在画卷之中一般,这样的画面才是更加的使人震撼的。更能达到好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陶刻画卷山峰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刀削山峰危石立 谁栽松树直亦奇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中国画卷
罗米的画卷
绘就最美生命画卷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