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为主 不卑不亢雅俗共赏“三友壶”鉴赏

2021-04-20 07:52邵晨旭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三友寄情宜兴

邵晨旭

“人间朱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形容宜兴紫砂的一句诗句。宜兴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矿,人们利用这种神奇的紫砂矿产创造出了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葩,那便是宜兴紫砂壶。宜兴是一个山水环绕的地方,在这个大自然孕育出来的绝佳的地理位置,紫砂从内到外都透露出一种自然之美,丰富的自然景观为紫砂艺人的创作提供了不断的创作源泉,让作品散发着自然的灵气。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其出现于宋末明初,因为茶的兴盛和当时文人雅士的青睐,紫砂壶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慢慢地从日用茶具向着工艺品转换,在文人雅士的推崇下慢慢地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历久弥新。宜兴紫砂壶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变化已经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作品,设计造型不计其数。再加上紫砂壶既能泡茶又具有观赏性的双重特点,于是便有个“茶具之首”的美誉,甚至被人们称之为“黄金土”,这也足以看出紫砂壶在当时的地位,宜兴紫砂壶地位之高,并不是因为其造型高雅和可以泡茶的实用性。主要还是因为其质朴的外形下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就是这些特点相结合,后来才成就了宜兴紫砂雅俗共赏的个性,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诗词歌赋,寄情于物。凭借着自己心中的那些文墨抒发自己的感情。其中的那些景物有些是固有的,有些是后天人工造的,但是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生成的,它们都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青松那种坚毅不拔的形象,翠竹的挺拔多姿,还有腊梅的傲雪独立,他们虽然不属于一种科类,但是在严寒中那种不畏严寒的高洁风格确是相同的。他们在岁寒共同地生长,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誉,被称为“君子之姿”。“君子”的称呼是古人对品格高尚的人的美称,“君子”的观念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尤其受到重视。虽然说不管是儒家塑造的圣人、贤人,还是道家塑造的神人和至人。究其境界均高于“君子”,但圣贤不世出,神人、至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人无完人,人之于世总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因而一个较为普遍,比较容易达到、比较完美的人格典型便成为了大多数人所能追求的最大“目标”及“标准”。

“松竹梅”在寒冷的冬天仍旧保持着生机和活力,不畏严寒,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的标准,所以“三友”壶最重要的突出的便是高洁的君子之风。表达出人们对于崇尚高洁的君子之风的向往。这把壶的身桶略微鼓起,圆口嵌盖,壶钮为梅枝的形状,梅枝分为三段,点点红梅在其上面点缀,盖面扁平,俯视观之,那寒梅如同一幅画面在其中。壶把的造型则是取自松树的一段枝叶,松解雕刻得利落干净,显得精神抖擞,大小适中,便于把握。自然随意,让人有一种舒心随意之感。最为精湛的技艺便是壶流的塑造,竹节弯流,竹子少有多直,这把壶流的弯曲度过渡自然签到好处,壶嘴慢慢从壶身伸张出来,在壶嘴上点缀几片竹叶作为装饰,形态精美,刻画细致更有居中调和的作用。整体看来,这把壶的每个部位的装饰相互协调,自然一体,在其光处,圆润周正,色泽古朴,恰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韵之感。处处都能展现出其自然之美,含蓄而不张扬,更是雅俗共赏。

万古长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凋零的竹子,还有凌寒独自开的梅花,都是在严冬里相伴左右的好朋友。严寒可以比作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逆境和挫折。“三友壶”便是以松竹梅来自勉的。它在鼓励人们在遇到逆境和挫折的时候不要放弃,仍然要保持斗志昂扬高尚的情操。保持一种态度,一种坚毅的态度,勇往直前,不放弃,鼓足勇气,一个人也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焕发出青春的斗志。

三友壶自古以来便是人们雅俗共赏的图案,是人们勤恳努力,不畏挫折的一种象征。这把三友壶也是历史所留下来的沧桑。同时也是在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永不放弃,不断前行。紫砂壶在追求其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今天,唯有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高贵的品质融合在紫砂壶的创作中,不可以不做作,还原紫砂本质,使其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实用性,符合大众的审美,只要做到这一点,才能让紫砂更加的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三友寄情宜兴
不忘初心,以“版”寄情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诗界“三友”
赵海棚绘画作品
红色征程诗寄情
寄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