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赏瓶“雀屏中选图”的陶刻技艺和人文韵味

2021-04-20 07:52吴志豪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陶刻韵味紫砂

吴志豪

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唐宋可以说是其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了许多的官窑名器,在后来的拍卖市场之上屡创天价,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就连我们在国际世界的英文名字“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所以可以说,瓷器就是代表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可见它的广泛影响力和珍贵的程度。经过元代的多民族融合和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明清时期,紫砂器逐渐地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关于紫砂的来历,有着许多的传说,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始陶异僧”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于紫砂五色土的珍惜。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用巧夺天工的妙手把紫砂演绎成为了各种的器具,并且得到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设计和参与,成为了集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文人雅器,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我的这对紫砂赏瓶作品《雀屏中选图》采用了非常稳重的传统器型,在四方的基础之上,线条的舒展程度更加的大气,瓶身从上到下由宽至窄,瓶底平整,层次感十足,更加凸显出器具的亭亭玉立。瓶颈的处理也是煞费苦心,经过过渡之后,敞开的瓶口更加的细腻饱满,实用大气。自古以来,紫砂赏瓶最大的特点就是陶刻或者泥绘的装饰,可以充分地利用这几个面,把我们想要表现的诗歌和画面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此瓶画面的内容是“雀屏中选”,典故出自《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画面生动逼真,颇具大家风范,另一瓶上面镌刻有“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行书,是著名词人陆游的名篇力作,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悲愤不平的豪情壮志,和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通过不同故事的结局,产生了对于人生际遇的启迪和思考。从整体上来看这对紫砂赏瓶《雀屏中选图》的造型和立意,可谓是相得益彰,精妙绝伦,深厚的绘画、书法和陶刻功力更是锦上添花,凸显了这组紫砂艺术作品别样的人文气息,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无穷的艺术韵味。

紫砂的故里江南宜兴,本来就是山明水秀、人文流彩之地,在历史上曾经吸引了许多的文人雅士前来游览,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宋代东坡先生了,正是在他的诗句“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让我们对于宜兴有了新的认识,从时空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坐标意义两方面都让后来的人们心驰神往。再加上紫砂艺术的演绎,让江南的轮廓在我们心目之中逐渐地清晰起来,特别是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中国古老文化的影响之下,我们把紫砂当做了抒发自己情感的最好载体,通过多变的造型和丰富的陶刻内容,让我们体会到了江南的历史韵味和人文内涵,特别是紫砂陶刻,以坯为纸,以刀为笔,极大地丰富了书画、篆刻的表现形式。从事陶刻的紫砂艺人除了具有一定的紫砂创作基础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我的这对紫砂赏瓶作品《雀屏中选图》就是充分地利用了赏瓶的器型,从而设计了非常贴切的绘画内容和诗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完美地结合起来,紫砂赏瓶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之外,陈列在书房或者客厅、会所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带给我们隽永悠长的人文韵味。

结语:通过紫砂器具的变化万千,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江南在历史上的不同的阶段对于艺术和文化不同的需求,特别是从明清开始,手工业的兴起使得江南集聚了大量的财富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手工匠人,从这一时期开始,江南园林、苏作家具等等具有江南典型代表的元素在文人们的竭力宣传之下,深刻地影响了紫砂艺术的创作风格和特征,和这些园林家具相融合的紫砂精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成为了紫砂雅器的代表之作,让我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艺术氛围和文人雅趣。

猜你喜欢
陶刻韵味紫砂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