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袖珍小壶的陶刻装饰
——作品“心经西施壶”的创作感悟

2021-04-20 07:5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西施

蔡 琳

相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紫砂陶刻艺术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年轻的,陶刻作为紫砂陶艺的伴生装饰,伴随着茶文化、紫砂陶艺的兴起而走进了世人的眼帘。用紫砂器作为陶刻艺术创作的载体,在有限的空间中表达出陶刻本身的艺术特性,离不开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加持,在一次次的借鉴和融合中,当代的紫砂陶刻已经走向了成熟,陶刻艺术已然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语言,成为了紫砂艺术的一道分支。

紫砂壶有大有小,茶壶越大,壶面往往更加开阔,可供紫砂陶刻创作的空间就广阔;茶壶越小,壶面自然也小,刻画的内容自然也就要相应缩小。制作过紫砂壶的都知道,紫砂泥有着十分良好的可塑性,反复拍打成泥片后能够具有十分优良的延展性,比如一些硬提梁作品,整个提梁都由泥料本身来支撑,看起来既高且长,但烧成后依旧平稳牢固。这是由于不同的泥料有着不同的物理特性,有些适合制成大壶,有些适合制成小壶,同理紫砂陶刻也是如此,大壶上的陶刻要大气得体,小壶上的陶刻则要秀气盎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刻画方法,本文就通过作品“心经西施壶”的创作,来谈一谈袖珍小壶的陶刻装饰。

陶刻《心经》是一种很成熟的创作题材,其本就是常见的篆刻,篆刻创作往往会注重单刀诸体的飘逸风采,让人能够从刀法的变化中欣赏到其中犀利、准确的精神所塑造的劲健清华个性之风。尤其再搭配上阳文边款,刀笔印相融,拙巧相印,形线完满,同样的文字,历数不一样的心情。东汉以后,晋唐诸家,明清绍继,大量的碑板文字,提供了众多实例和借鉴,很显然将《心经》陶刻于紫砂壶上,不同的壶形载体亦是有所不同的。

西施壶这一造型是传统的经典小壶的代表之一,眼前的这件作品“心经西施壶”由天青泥制作,这是一种较为稀少的紫砂泥料,由于烧成以后胚体中墨紫中闪现蓝光,因此得名。其容量很小,一掌可握。在这把壶的壶面上用繁楷竖列的形式陶刻了整篇《心经》,又名《般若心经》,由于这篇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所以在世界各地都广为流传。全篇一共两百六十字,阐述了自性本空的佛学义理,很多不信仰佛教的人也都认为这篇经文中蕴含着有关于人类内心的哲理,是具有思想价值的经典。在这样小的茶壶上,陶刻如此之多的文字,显然需要极高的用刀技巧,在紫砂陶刻创作中,刻画一两个字和一两百字是不能够同日而语的,甚至其刻画的方式方法都截然不同,因为当字数少的时候,文字所占的空间有限,其排列走向有着较高的自由度,而当刻画的文字极多的时候,空间被急剧压缩,其排列的形式就有着相对于紫砂壶壶面的最优解,找到这个最优解,反而是陶刻设计之初首先要做的。

所以在创作作品“心经西施壶”这样本身壶体偏小,文字空间紧凑哦的作品时,提前的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样的作品通常采用印刻法而不是采用空刻法,要在刻画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严谨、规整的艺术气息,这样一来人们在欣赏这件作品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散乱,才有余暇去参研刻画的内容,越是袖珍小壶,陶刻的内容越是细小,这种细致严谨就越发的重要,因为只有这样,陶刻的内容才能流畅的表达,小品的精致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紫砂陶刻绝非单纯的将陶刻内容转移到紫砂器上那么简单,结合紫砂载体的形态和意蕴,使陶刻主题以最合适最合理的一面刻划出来,这一点在小品袖珍类的茶壶上尤为重要,人们喜爱紫砂小品的秀雅精致,人们更喜爱在这些秀雅精致的作品上出现更加得体的陶刻内容装饰,这种艺术魅力的叠加和深入,可以让原本普普通通的作品顷刻间变得富有趣味。

结语:紫砂陶刻艺术的价值在于对中国文化中的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众多文化形式的挖掘和衍生,当代紫砂陶刻的发展有赖于陶刻创作者对上述这些内容的学习和领悟,只有提升创作者本身的综合素养,形成独立的文化个性,陶刻作品本身才会产生相应的艺术变化,让普普通通的紫砂器,普普通通的陶刻题材亦能展现出自身独有的神韵。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西施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西施舌”的诱惑
《庄子说》(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