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刻的书画表现
——紫砂作品“花开富贵(笔筒) ”的创作

2021-04-20 07:52侯玲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笔筒

侯玲仙

紫砂器一看外形,二看装饰,其中意趣,让人称道。长期以来,紫砂陶刻一直作为紫砂陶最为重要的装饰技法之一,伴随着紫砂文化的发展而不断衍生出新的内容,其中对于传统书画艺术的挖掘至为普遍和深入,在刻画一件好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主要看其中三点要求:

第一是简洁,紫砂陶刻是一种简洁的装饰手法,它对紫砂器的艺术性起到补充点缀的作用,是画龙点睛,而非画蛇添足,这样的简洁也并不是说下刀的次数或是尽量少的刻画内容,而是契合紫砂器本身清爽利落的材质特征。

第二是协调,紫砂陶刻无论是书法还是刻绘,其都会展现一定的内容,这些内容要能够配合或者呼应紫砂器本身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了外形,色彩,触感等等,只有当刻绘内容和紫砂器本身协调不违和的时候,作品才能够迸发出充足的艺术效果。

第三是流畅,流畅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是陶刻技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于陶刻内容的驾驭,传统书画作品庄重者有之、飘逸者有之、生动着有之,紫砂陶刻创作要使这些艺术气息保持连贯,所以整体的流畅是绝对需要重点考虑的,这让刻画不再繁杂、草率甚至呆板。

紫砂作品“花开富贵(笔筒) ”用丰富的陶刻内容,意趣盎然的画面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其在制作时坚持继承严谨的工艺技法,灵活的构图设置,师法自然不泥古,传统的绘画题材在这件笔筒上焕发出全新的生机,用扎实的基本功融会贯通,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意趣。

从刚开始接触紫砂艺术,到学习如何刻绘,我深刻的感受到陶刻本身带有一种别样的魅力,能够让人全身心的浸润其中,形美、意深,刀锋下的美妙弧线都能使人获得一种别样的成就感,这种包含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的艺术形式犹如打开了一扇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大门,让人忍不住的想要深入探究。在紫砂作品“花开富贵(笔筒) ”我就又一次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脉动。首先从构图设计上,这件作品跳出了过去花卉题材表现中以中心为原点的设计习惯,其次在下刀时采用了阴阳刻相互交替搭配的刻画手法,用陶刻的形式表现出传统美术中光影的衍生变化,最后以细腻的局部,大面积的留空构筑出广大的意韵空间,让刻画的内容跳出构图之外,引入入胜,带来遐想。

“花开富贵”是中国传统美术当中相当经典的绘画题材,正所谓花好月圆,成双成对,鲜艳、圆满构成了花卉题材表层的含义,在将其引申后就形成了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需要注意的是“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民间的很多民俗都是围绕着“家”这一个社会最基础的生活单位而展开的,例如古人说,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家国天下”,家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都排在首位,紫砂器的很多设计也都是以家为单位来进行考虑的,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紫砂的艺术表现,作品“花开富贵(笔筒) ”所刻画的正是一幅“花开富贵双禽图”,并且竖批“富贵荣华”,鲜花和喜鹊,包含了满满的祝福,并且跟跟很多传统绘画作品不同的是,这件作品上的由于采用了阴阳刻交替光影变化,表明其描绘的时间是阳光充沛的白天,因为只有白天才会有浓烈的阴影,而“富贵荣华”这四个字排列在拼命盛开的花朵之上,与两只嬉戏的喜鹊平行,所表现出的气质就属于热烈而阳光的,书画结合以后就构成了整体升腾向上,艳阳普照的图景,很显然这样的情景想象能够流畅的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简洁清爽的画面丝毫不显得啰嗦,紫砂惯有的那种古朴,雅致,在这一刻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紫砂陶刻是为了让紫砂显得更美、更雅而诞生的,在轮廓分明,气韵飒爽之中,将造型不能完整表现的内容,通过合理的刀法刻画,而传统书画艺术的融入,又使得紫砂陶刻本身又带有中国书画文化所独有的画面表现,两相融合之后自然而然的蕴含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趣味,一刀下去,顺逆变换,阴刻阳刻交叠,增添了无数精神文化的多样内容,瞬息之间就让原本让普普通通的紫砂如书如卷,亦梦亦幻。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笔筒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自制笔筒
“鼠来宝”笔筒
小狮子笔筒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