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舟石瓢”的雅与趣

2021-04-20 07:52徐志超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吴湖帆紫砂陶紫砂壶

徐志超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顾景舟经铁画轩主人戴相明的介绍,解释了江寒汀、吴湖帆、来楚生、唐云、王仁辅等五位知名的书画篆刻家,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成就了一段紫砂与书画结合的佳话。在一九四八年,顾景舟特意制作了五把石瓢壶带到上海,吴湖帆为其题诗,江寒汀、吴湖帆画竹、梅图,在烧成后将其中的四把石瓢赠与了戴相明、唐云、吴湖帆、江寒汀四人,这五把紫砂石瓢壶书画、陶刻珠联璧合,散发着十分浓郁的文人本色,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千古名作。

“景舟石瓢”最显著的文化特点就在于其上文雅气息浓厚的书画陶刻,在中国历史上,在陶器上进行镌刻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广泛存在,经过漫长时光的衍化,紫砂陶刻与青铜器、石器、木器、漆器上的装饰艺术相比,有着更接近于中国传统书画的本色,而这一独特的紫砂陶装饰手法亦获得了相当广泛的认同,是承载着文人之雅的主要表现形式。明代是紫砂陶艺发展的高光时期,明代中期紫砂名手辈出,留铭刻款成为一种风尚,在明代紫砂大家时大彬后期的紫砂壶作品上就产生了包含诗文格言形式的陶刻,而在当时紫砂匠人普遍是缺少文化素养的,但到了清代这种风尚愈演愈烈,陶壶匠人与文人间的合作也变得越发频繁,而这种合作又反过来催生了紫砂文化领域的发展,让紫砂陶的制作者沾染了足够多的文化气息。可以说,当代紫砂文化的整个艺术体系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景舟石瓢”中的“雅”是建立在传统文人视角的审美为基础上的,什么是传统的文人审美?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古代文人的世界观并非是我们现代人单纯臆测的“天圆地方”一类的概念,而是包含着神话传说,历史传承的一种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关于世界的神话传说在世界不同地区都有所差别,比如西方有天堂、地狱,日本有常世、现世等等,中国人对于时空宇宙的认识非常多样,但民间普遍公认为“天、地、人”的三重划分,中国古代文人敬天地,认为人只有亲近天地才获得自身的升华,书画艺术中对于山水的描绘就是这种认识的直接体现;人生观则与中国主流的“儒释道”文化有着很深的联系,我们常说的禅茶一味就是这一观念的体现,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人生追求,即所谓的“天地君亲师”,上承天道,下袭人伦,当选择前者的时候文人就会出世,当后者称为主导的时候就会入世;文人整体的道德取向,决定社会整体追求价值的方向,也就构成了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观。

所以同样是石瓢壶,有着传统书画文化的加持,就会产生了超越一般石瓢壶的价值,也就是这一类茶壶“雅”的所在。在追求“雅”的同时,“景舟石瓢”还包含有“趣”。中国传统文人所追求的“雅”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框架,我们在框架内构筑各种有趣的事物,以此来产生艺术的吸引力,书画与紫砂陶艺的结合,正是产生这种吸引力的源泉,传统紫砂艺人由于普遍缺少这种综合素养,所以选择与他人进行合作,这就产生了一个“相性”的问题,什么样的壶艺风格契合什么样的书画文艺,在这一点上,顾景舟历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制艺性格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下的紫砂壶创作者相对于过去的紫砂艺人在信息获取上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不断的学习、分析、总结,紫砂工艺技巧上的奥秘已经不再是一家一户所保有的秘密,甚至借助于现代科技,还不断的诞生新的制作工艺,紫砂艺人也普遍不再是过去的文盲,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深入解读经典的文化主题,已然成为了当代紫砂创作者的必修课,“景舟石瓢”上过去需要合作才能生成的“雅”,现在单凭创作者一人就可以达成,理所当然的,作品能否吸引人,就在于茶壶“雅”之外的“趣”上了。对于书画主题的趣味性表达,显然是当代紫砂壶创作所要面对的一个全新的问题。

结语:紫砂壶艺是一门具有时代语言的艺术创作,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中国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时代诞生有不同的文化风潮,结合历史和文化,融入当下独立于过去未来,正是当代紫砂艺术创作所面临的挑战,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紫砂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吴湖帆紫砂陶紫砂壶
紫砂陶刻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合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紫砂陶的艺术之我见
浅析宜兴紫砂陶
购买紫砂壶4忌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购买紫砂壶忌4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