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桃情壶”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2021-04-20 07:52吴俊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壶把壶盖宜兴

吴俊杰

吴俊杰紫砂艺术馆 宜兴 214221

地处江苏省南端的宜兴,又紧挨着太湖西畔,这里的制陶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便出现了,而且这边的自然环境人们在看了之后,无不感觉十分的心旷神怡,宜兴的生态环境可以被称之为在长三角地区最为优美的地区之一,大片葱葱郁郁的竹林,茶园更是连绵起伏,水域环境也是得天独厚,也正是因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之下,才造就了宜兴紫砂壶的起源和发展,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不断盛行之下,紫砂壶便逐渐成为了人们泡茶的主要工具,尤其是在长时间的实用之后,紫砂壶不会有其它茶具所具有的一些弊端,反而会呈现出别有一番风味的韵味,因此,紫砂壶便逐渐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泡茶工具,并且在与茶文化的不断深入结合之下,紫砂壶的发展也犹如星火燎原一般,繁荣旺盛的局面势不可挡。

在中国传统众多的陶制品之中,要说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作品那便是紫砂壶了,它所用的紫砂泥是宜兴丁蜀地区所独有的,所以又被称之为宜兴紫砂,早在明朝时期的时候,紫砂壶便已经出现了,距今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而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呈现出其它器具所没有的文学性以及艺术性,就是因为总是能够将各种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融入到紫砂壶中去,使之不仅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同时还将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饱含其中,使得紫砂壶的艺术生命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得以不断地发展下去。在紫砂壶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的灵感来源便是大自然,紫砂壶的造型或是装饰主要就是大自然中某一个物体自身具有着一定特定的含义,或者是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着一定美好的寓意,它们不仅自身具有了全新的艺术生命,同时也使得紫砂壶变得独具特色。

1、紫砂“桃情壶”的造型特征

这款紫砂“桃情壶”(见图1)属于花器中的一种,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融合了制壶艺人自身的想法和创意。此壶圆润饱满的壶身比较的扁宽,每一处都分布得很均匀,有一种温和大方的气质,壶身上面做成了圆面,线条、轮廓清晰分明,在圆面的中间向上形成壶颈,壶颈并不是很长,短短的一截,壶口也是圆的,壶盖则与壶口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壶盖边缘的线条较粗大圆润,与壶身上端的线条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壶盖的盖面稍稍有点隆起,使之看起来更富有饱满之感,壶底下面还有几个短短的小足作为支撑,使得整个壶看起来更加端庄稳重,立于平面也能够显得更加平稳。壶嘴、壶把以及壶钮的形状都是桃树枝桠的样子,弯弯的壶嘴从壶身上自然地延伸出来,然后在壶嘴顶端处又下弯,给人以一种婉约柔美的姿态,壶把则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点微微地上抬,随后便自然地顺滑而下,无论是外圈的弧线还是内圈的弧线都较为圆滑顺畅,持握起来也十分的舒适、方便,壶钮则是一个桥形立于壶盖之上,这三者上面的枝干纹理、树结、线条等都十分的清晰有致,枝桠的形态也都自然、细致,从壶把下端又生长出来了一枝桃枝附着在壶身上,舒卷自然的桃叶既生动逼真,又充满了灵动与活泼的气质,枝叶在壶身整体上的比例大小适中、恰到好处,使得整壶又富有了一些自然的情趣以及饱含活力的生命力。纵观整把壶,在传统光素器的造型特征基础之上,又结合了花器的造型特征,两者相互交融,大片留白给予整个壶型更多的空间感,同时又充分彰显了此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

2、紫砂“桃情壶”的文化内涵

从古至今,围绕桃子这一物体进行创造和制作的紫砂壶器数不胜数,人们对这种造型的壶器都有着很高的关注和青睐,主要是因为桃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寓意都是长寿、吉祥等美好的祝愿,因此,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中也是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款紫砂“桃情壶”以桃子为创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桃子所富有的深厚文化内涵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在传统紫砂壶器型的基础之上,融入制壶艺人自己的创意和风格从而制作出来,为的就是让人们能够在欣赏此壶的时候,领悟到其中所传递出来的美好祝愿和情意。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其它文学艺术形式的影响以及历历代代紫砂艺人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之下,紫砂器型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主要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光器、花器以及筋纹器,三者之间又会彼此相互交融、相互结合,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但是无论紫砂器型再怎么样改变,其最主要的基础还是在传统文化上的变化,所以现代紫砂艺人除了要不断地扎牢自身的紫砂技艺,更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深入的学习,使自己的文化素养得以不断的提高,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紫砂壶作品才能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与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猜你喜欢
壶把壶盖宜兴
伪造的情书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趣味多音字(十)
圆桌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