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作品“负屃壶”的多层次艺术结构

2021-04-20 07:52张泉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陶刻文龙艺术性

张泉林

龙作为我国的祥瑞神兽,其文化元素常出现在各种艺术创化中,而“负屃”,作为龙九子之一,却甚少单独出现。负屃,排行第八,与其他龙子勇猛霸气不同,它雅好斯文,是九子中唯一的“文艺青年”。它既有祥瑞神兽的艺术内蕴本质,又有其自身鲜明的文艺特质,是丰满的艺术创作素材。如何将当负屃区别于其他龙子的独特魅力呈现出来,而又不违和龙的特质,紫砂作品“负屃壶”在造型、雕塑、装饰等艺术层面多角度多方面而各个层面又和谐统一地围绕主题共同演绎龙之八子——“负屃”的独特魅力,最大程度地呈现作品的艺术性,使其艺术价值最大化。

一、紫砂造型艺术

“负屃壶”壶身下大上小呈梯形,梯形是我国古代建筑常见一种造型,尤见于城楼建筑。城楼是一座城池的中心与地标,代表城中政权的威严,是百姓的后盾,造型着力在于稳妥与厚重。以梯形为壶身作为作品的基石,符合龙的地位与形象,撑得起人们对龙寄予的诉愿与祈福。壶身的梯状以圆器呈现,在小巧的壶嘴与灵巧的壶把的配合下,威猛中更多了份柔情,契合了“负屃”雅好斯文的性格特质;厚重中增添了灵动,给沉闷静态的作品注入了活力与动态美,为“负屃”形象的壶钮和龙的刻绘奠定了生气活力的氛围基调。壶肩、壶口、壶盖环环相扣的设计,与壶身的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砚台造型,汉代刘熙著《释名》中载:“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砚的造型发展到汉时,上有石盖,并附有雕刻装饰。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是书法的象征元素,砚台的造型设计是对“负屃”文龙形象的生动演绎。“负屃壶”的造型既尊崇了龙的威猛、霸气、权贵的地位,又在细节中丰富细腻地为“负屃”这一独特的文龙形象做了铺垫,这种极具设计感的造型,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成熟地完成了造型艺术这一层次的艺术结构。

二、紫砂雕塑艺术

紫砂雕塑以其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的艺术呈现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拥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并常参与到紫砂壶的创作中,多以壶钮的形式出现。“负屃壶”的壶钮借鉴了这一创作方式,雕塑了一只卧着的负屃,骨肉饱满,神采飞扬,鲜活灵动,与壶身的负屃呼应。壶钮作为造型设计的一部分,在本文中单独剖析,一是因为在形式上它以独立的雕塑艺术的形式出现,在意义上,它的存在既遵循了负屃成双出现的惯例,并起到了点明主旨,双重强调主题的作用。这是紫砂壶艺术与紫砂雕塑艺术的结合,同时与壶身的装饰艺术一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三、紫砂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紫砂作品完成紫砂艺术创作的重要构成,紫砂陶刻是目前流行的装饰方式之一,以刻画或刻字的内容形式直观地表达或辅助呈现作品想要传递的思想与情感。陶刻装饰的美在其形、韵在其神,其形是内容的直观表达,引发受众下一步的审美活动,其韵是精气神的呈现,是意的延伸与扩展。

“负屃壶”壶身非常直接明确地陶刻了《中国吉祥图说》中的负屃这一图象,龙作为神话传说中的物象,它是虚拟的幻象,但却清晰而深刻地存在于中国人的印象中,是国人非常熟悉的形象符号之一。负屃,作为龙子之一,形似龙,但有其自身的形象特点。负屃平生好文,传说它十分欣赏承载着书法精髓的碑文,甘愿伏在碑顶,一来欣赏书法,二来守护碑文,所以负屃以碑顶文龙的形象为世代铭记传颂。《中国吉祥图说》中的负屃即是碑顶文龙形象,“负屃壶”壶身上的陶刻正是这一图像,在自如的刀法、细腻的刻绘下,负屃盘绕着、蠕动着,好似在欣赏碑文,眼里闪烁着熠熠的光芒,坚定地守护着它眼前的升平。刻刀下的负屃,形神兼备,既可作为独立的陶刻艺术呈现,更是作为壶的装饰,进一步诠释主题,更为全面地呈现了负屃这一形象元素,增加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性,形象、生动地完成了装饰艺术这一层次的艺术结构。

总结:“负屃壶”的艺术结构是多层次的,造型艺术、雕塑艺术、装饰艺术,各个层面的独立的艺术性都是完整而成熟的。同时,造型营造的文气基调、雕塑而成的卧龙、装饰中陶刻的负屃,无一不是负屃的形象特质,和谐统一的完成度,环环相扣中,层层递进下,丰满

猜你喜欢
陶刻文龙艺术性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郭文龙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远行
胜利就在明天
好的设计应该是有气氛、有故事感的——专访天比高空间设计谢文龙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