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冰的作品认识到艺术概念

2021-04-22 05:39杜易轩黄雨蒙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凯奇徐冰后现代

杜易轩 黄雨蒙

中国到底有没有当代艺术一直是社会舆论的重点话题之一。在多元文化中,徐冰找到了一种将西方艺术的独特性运用到中国传统艺术中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方式。在东西方的艺术观念区别之间,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是一个长久的问题。所以说,西方当代主义的临时性和随意性与中国千年文化的融合和碰撞,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文章通过对徐冰作品的分析来试析中国当代主义的根本运行原则和艺术案例。

一、艺术前言

艺术教育是给予艺术家不同理念的重要前提。Deanna Petherbridge提出的当代艺术中的连贯性是一种历史性质的意识。这种艺术是当代艺术接受艺术教育的目的和规定。而艺术本身是为人类服务的,艺术从根本上说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艺术源于生活,即使超越生活,也是源于生活,这是毛泽东的哲学理念。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有很多不同点,有些对中国还是有影响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当代的艺术家都有相似的经历,但思想又分别不同。这样就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当代艺术。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属于中国自己的当代主义也随着中国的进步而成长。伴随着中国的成长,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官方艺术的多元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中国民间艺术的图案和技法被赋予了带有中国特色的意义。这一时期的中国可能不是最强大的,但它却造就了文化,使得中国艺术在传统中国艺术之间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府呼吁大家进行形式上的进步,并且将所有艺术形式都应该反映群众的立场作为目标。这也是为振兴中华为目的的革命服务。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都被这一指令所涵盖,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多元化的艺术生产和公共艺术展示的格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制作受苏联文化政策的强烈影响,同时使用中国传统功底和水墨技巧作为表现革命主题的工具。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西方当代的现实主义思想难以撼动中国本土文化。中国的儒家思想和中国画热潮决定了中国当代主义的主题思想。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具有独特性,这是别的国家所不具有的。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对艺术技法的训练也在一定意义上渗透给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氛围。不难看出,徐冰等中国当代艺术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背景和经历。

二、主题部分——徐冰作品

徐冰被世界认可的早期作品之一名叫《天书》。这个著名的当代装置艺术惊艳了全世界,至今还在世界各地展出。根据展览声明(布兰顿艺术博物馆,2017年):以书籍、挂轴和壁板的形式展示,这些包罗万象的文字邀请人们阅读,并似乎承诺了意义。但是事实上《天书》这个作品中的所有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文。

徐冰先生重新复制了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制作这些新的字符。新制成的这些字符大约有4000多个。这些字符以书籍、中国轴画和壁板画等形式进行展览。

这样的当代装置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件作品将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书法作品延伸到了后现代领域,同时也恢复了在中国已经失传了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的传统设计、雕刻和书籍装帧风格和技能。徐冰找到了失传百年的技艺,并把它做成了后现代艺术。根据Deanna Petherbridge先生对于后现代的定义:“后现代艺术装饰艺术可以看作是一种有根茎和须枝的植物。著名的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瓜塔里(Felix Guattari)将其定义为一种多重性原则。后现代艺术是一种有许多分支、根和‘对立段的东西。”所以,在徐冰的作品中完全符合其定义,也就是说徐冰成功地把中国当代文化延伸到后现代艺术,其中的“对立段”是指这种失传的中国传统技法和后现代艺术风格的对比。

直至今日,中国当代艺术家依旧面临着与徐冰同样的问题,即“对立段”的问题,这其实是当代艺术思维与传统技艺的权衡。换句话说,当一个艺术主题被人们提起的时候,是有关于这个艺术概念,而并不是形成最终的艺术作品。

Lawton和Porte的实验可以印证其理论。这个实验是观察画家绘画的一个过程,实验地点选择在一个寺庙里,通过事实记录和观察画家绘画的过程进行实验。其实验要求是:画家在现场画出16幅画。8幅由其他人随机画的线条创作,另外8幅在空白纸上创作。 实验结果发现三点:第一点是画家在逐一画出每个部分的过程中,似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局性的绘画形象;第二点是观众画的线条似乎为他的绘画创造了新的约束,迫使他创造出一种新的画面风格;第三点是画家在纸上真正画出线条之前,先在空中移动画笔。所以,可以总结出当代艺术家是随着自己的艺术思维进行自我规定。那么,按照这种艺术规则去运用技巧,而不是思维去制作艺术作品,也就是说虽然当代艺术品中的内涵和思想是体现在最后作品的视觉呈现,但艺术家的过程是驱使艺术品形成的原因。

徐冰先生另外一幅藝术品名叫《何处惹尘埃》,其作品可以证实另外一种“对立面”问题,当代艺术思维结合当代大事件的一个反思与思考。 作品“何处惹尘埃”的灰尘是美国“9·11”事件,徐冰从纽约曼哈顿的街道中收集“9·11”事件的灰尘。这样带有“记忆”的灰尘是“9·11”事件不可磨灭的证据。这些灰尘在展厅地板上重现,并拼凑出一首中国的禅诗。“ The Bodhi (Ture Wisdom) is not like the tree.(菩提本无树) The mirror bright is nowhere shining.(明镜亦非台) As there is nothing from the first.(本来无一物) Where does the dust itself collect? (何处惹尘埃)”所以说,徐冰用禅意文化警醒人们关注“9·11”事件背后的问题,让“9·11”事件用自己的艺术文化解释了其中宗教、文化和人类意志的矛盾碰撞。

三、与徐冰同时期的西方艺术家

综合之前分析的“对立面”问题,站在“对立面”的另一面就是当代艺术的思维,这也是西方当代主义对于中国当代主义的影响部分。为了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影响着徐冰等一代中国艺术家,需要先分析出西方当代主义的特性。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随意性,这种随意性是独一无二的。与徐冰先生同一时期的西方当代艺术家有很多,比如说,约翰·凯奇(John Cage)的表演形式、Marlene Dumas的绘画系列、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即兴画法等。

题材和思维是西方当代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技巧和过程只是表现艺术的方法之一。因此在西方艺术中,公众的符号和绘画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这些概念相互作用。在这个互相作用中,隐私、临时和喜好都成为作用过程中的元素,最后才产生了人们对于当代艺术家思想的热爱,这就是现代主义的理论。

约翰·凯奇震撼世界的作品应该是他的无声创作《4分33秒》,这个作品诠释了当代艺术的随意性和临时性特点。在这个作品中唯一的要求就是绝对的安静,在他的演奏过程中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他打开钢琴和翻页的声音。约翰·凯奇认为艺术就是倾听。

根据Kahn先生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可以看出作品的重要性。“约翰·凯奇关于声音的思想,成为世界战后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作品之一。他的作品是在一个复杂的技术、话语、制度、文化和政治环境中,用大量的奉献、想象力和良好的意愿发展起来的,在漫长而富有成效的职业生涯中永远在变化”。伦纳德先生在他的书中用中国道家思想“无为”的概念解释了这部作品。他认为这部作品体现了两个世界的平衡,凯奇将这种“无为”的艺术手法来应用在这部作品之中。而这种当代艺术随意性和临时性的特点也可以像徐冰先生用中国的禅学思想解释和表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主义注定是绝无仅有的,徐冰等一代中国当代主义艺术家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本身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思维方式,在这多元化的时代,经过世界文化的冲击和融合,造就出中国的当代主义。通过徐冰的作品和约翰·凯奇的作品分析可以将当代主义的两方面展开分析出结果。带有当代主义特征的隨意性和临时性融入中国千年文化中造就了属于中国当代主义特色的艺术特征。所以,文化自信和自我发掘是更多新一代艺术家所应该追求的艺术方向。希望通过本文对徐冰先生作品的试析,对中国年轻艺术家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史蒂夫·加纳.在图纸上的书写[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1.

[2]巫鸿,王佩琪.中国当代艺术:原始文献[M].纽约:杜克大学出版社,2010.

[3][英]道格拉斯·卡恩.噪音,水,肉:艺术中的声音历史2001[M].伦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3.

[4][美]乔治·J·伦纳德.进入事物之光:从华兹华斯到约翰·凯奇的公共场所的艺术[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93.

[5][美]福科·席尔伯格.生死:当代中国的艺术与身体[M].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3.

[6][美]狄安娜·佩特布里奇.绘画的原始性[M].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全州大学)

猜你喜欢
凯奇徐冰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徐冰
尼古拉斯·凯奇还清巨额债务
凯奇成长记
消失的波娜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善待他人,完善自己
徐冰作品选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