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综合治理的路径思考

2021-04-22 17:25王小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如皋收运垃圾

王小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江苏如皋自2017年推行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升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如皋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和综合治理的做法

如皋高新区以2017年被列入“全省垃圾分类试点乡镇”为契机,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按照“属地为主、部门联动、综合施策、长效管理”的要求,推进如皋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2017年,如皋高新区成立垃圾治理领导小组。2020年,完善中长期规划方案,明确主体责任,细化各项计划和措施,制定激励措施,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各级党组织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功能。明确责任人和管理组织网络,农村中心的垃圾分类工作依托“七位一体”办公室综合开展,城市中心垃圾分类工作由城管中队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开展,建立政府统筹、部门联动、街道主抓、社区落实、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机制。

(二)强化分类指导,有序加强宣传推动工作

大力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引导,在主要道路、河道两岸、居民小区等公共处投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标牌、大型户外宣传广告,设置分类垃圾桶,安装垃圾分类亭,强化人人参与意识。以高新区发布为宣传平台,并通过新闻动态、宣传活动、政策法规等栏目,实现高频率、高质量的信息发布、监督举报和实时互动。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等推广活动,开展垃圾分类“一日游”“环保游”“开放日”体验活动,将垃圾分类宣传落到实处。

(三)完善分类体系,配足设施设备

2020年,如皋高新区实现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17个村居布置二分类垃圾桶4 000余个,四分类垃圾亭62处,垃圾桶248个,农户垃圾分类小桶595组;设置农村生产垃圾临时堆放处240余处,临时中转站17个;新建一座有机易腐垃圾处置中心,其他垃圾处理增加压榨机一台,日处理能力达到80吨。17个行政村已全域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全面提升垃圾转运和终端处置能力。

(四)强化收运管理,提高分类质量

一是采用“两分”法。农村生产垃圾集中堆放至青草池,定期清运至指定地点;配给农户两只统一颜色规格的生活垃圾分类桶,以干、湿垃圾为标准进行初步分类,保洁员分类进行收集,湿垃圾及餐厨垃圾统一运送至农村易腐垃圾处置中心,干垃圾集中外运至二次分拣中心,进行再分类。二是实行“二次分拣”。农村生活垃圾建立“三支队伍”(收集保洁员、村分类指导员、末端分拣员),通过“二次分拣”环环相扣、层层把关,提高分类质量、减少垃圾产量。

二、如皋高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和综合治理的现状

如皋高新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堵点、痛点和难点。

(一)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基础薄弱

一是投入保障不到位。垃圾治理经费投入比重不够,村组基础设施落后,垃圾收集只限于村社区主要干道等区域,直接造成垃圾收运体系从源头上断裂。二是收集、转运不及时。个别村社区做不到日产日清,或者未用专业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泄漏、散落情况严重,造成二次污染。三是处理技术和设备较陈旧。垃圾处理方式简单,有些只运至简易的填埋场。

(二)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烦琐

分类治理意味着每一个市民在投放垃圾之前都必须将垃圾的各种材料进行拆解。例如,废弃的酒瓶,瓶盖是金属材质,而瓶身却是玻璃材质。这需要人们学习并掌握分类拆解、分类装拣和分类投放的相关技能。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投放参与度和准确率还不够,难以做到精准的分类投放,多是家里垃圾直接装垃圾袋,扔进垃圾桶,没有达到随手即可分类的水平。这需要从国家或地方层面出台强制性的分类制度,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的执行率。

(三)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有待推进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遍地开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塑料制品、废电池、农药瓶等一次性用品废弃物逐年增加。村民将用过的药瓶、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随意丢在沟渠、塘边,严重污染环境。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普通群众对于垃圾投放后如何收集、运输及处理,并不关心。

(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体认识不到位

一是村民環保意识较差、参与性不够。目前,农村“各人自扫门前雪”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部分年纪稍大的人群,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任重道远。二是垃圾处理尚未常态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存在政府包揽,村民配合不积极。以应付检查为主,宣传口号多,成效不明显,“村规民约”未落到实处。

三、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结合如皋高新区生活垃圾治理的成效及问题,对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综合治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全员参与,提高源头分类正确率

一是积极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实现全覆盖。发挥好行业主管和条块管理部门的推动职能,督促各管理机构及下属单位宣传发动、组织推进、设施配备、检查指导等各项工作。二是在各镇(区、街道)按标准配置专职人员,落实指导员、宣传员、志愿者队伍,同时整合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专业公司、热心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商互动的工作指导网络,每个小区(村居)每年不少于2名专职人员上门入户指导不少于1次。工作人员在定点投放管理区域、固定投放时段至每个投放点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垃圾分类质效。三是通过简报、发放宣传单,召开村民会议及培训,组织创建、评选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推行环境教育,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制度

我国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刚刚起步。2014年,我国开始要求城市生活垃圾逐步实行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没有出台强制性措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門确定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但这仅是一种方案,偏向政策性,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支持。另外,我国在立法层面关于环境教育制度依然是一片空白。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教育体系,出台系统的环境教育法律,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势在必行。要让每一个公民从小就开始接受关于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教育,要让“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成为妇孺皆知的法律规定,让民众知晓违反垃圾分类制度的不良后果,促使垃圾强制分类政策真正落地。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管理运作模式

一是按照“全流程闭环、全链条治理”要求,加强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按照区域内各类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防止“先分后混”;加大收运单位资质化管理力度,完善全流程分类流向登记管理制度,规范分类收运行为;建立日常收运记录,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易腐)垃圾分别建立“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管理运行记录,确保全程分类、全程闭环。二是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以镇为中心,将周边村的垃圾通过生活垃圾车或者保洁车统一运抵垃圾中转站,由生活垃圾处理员或村镇的保洁员进行预处理,再纳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

(四)确保经费投入,拓宽保障渠道

一是拓宽经费投入渠道,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大对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整合农村专项资金、完成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和运输车辆的改造提升,保障中转站及垃圾转运工作的所需经费。二是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与治理的收运处置,由社会资本引进各种新型垃圾处理技术,对原有的垃圾中转站进行技术升级和运营方式改造。

(五)加强激励考核,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基层组织建立督查暗访、排位通报、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推行“划分片区、分组督查、变换人员”检查考核与监督等方式,“不定时、不通知、不定区域”常态化督查暗访。二是建立“月检查、季督查、年考核”机制。加大垃圾分类参与率、投放准确率的督查考评力度,将垃圾分类与治理列入污染防治攻坚、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和文明单位创建等考核范围。三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各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垃圾分类“互学互看”活动,以点带面提升分类管理水平;街道每月根据工作进度、分类质量等对社区进行动态排名,给予垃圾分类示范村社区、居住小区和“垃圾分类达人”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小燕,王毅,苏利阳,等.我国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9(5):184-188.

[2]商玉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法治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11(05).

(作者单位 中共如皋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如皋收运垃圾
考虑工作量平衡的餐饮垃圾多行程收运路线优化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垃圾去哪了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