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创造性转化研究

2021-04-22 17:25徐培德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校创造性图书馆

徐培德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如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提升到崭新阶段,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发展和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那么,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便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党校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图书馆以图书资料和数字资源向读者提供理论学习平台,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建设的创新发展能够推动整个党校建设创新发展。在当前,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选择和实践途径。在新时代,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馆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弘扬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传播优秀文化是它发展的永恒旋律。

服务干部培训教育,推动理论创新发展,提升干部文化素质,锤炼干部党性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助力决策咨询服务,是党校图书馆工作的本质属性与重要任务。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既可发扬人文精神,传播优秀文化,又对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图书馆的产生是为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这一职能需要图书馆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实现。党校图书馆建设在干部教育和培训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其他图书馆在当前时代创新性的发展,党校图书馆有效地借鉴联系自身情况,强化特色意识,进行有效创新。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就说道,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即图书馆发展具有客观规律,要想帮助图书馆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在文章中提到的创造性转化是习总书记为了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和特点,对当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容进行改造,赋予其新时代内涵和现代化表达形式,激发生命力。在此背景下,党校图书馆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需要从多方面出发帮助自身创新成长。

二、党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的教育机构,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理论依据,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校,包括图书馆系统也进入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下的干部培训工作,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机构,同步站在新的起点,应有更为清晰的价值定位。从古代藏书楼到传统图书馆,再到复合图书馆,以及当下流行的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变迁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力。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改变的只是图书馆的具体形态,不变的是图书馆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然而党校系统图书馆的转型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无论是在工作理念、工作思路,还是在工作方法、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三、党校图书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策略

(一)立足图书馆实际,保障基础建设

当前大部分党校图书馆都存在着采购经费短缺、缺乏新书购进等问题,原有的部分资料都过于老旧,无法与党校教学的现代化社会背景密切联系。为了缓解党校图书馆面临的困境,推动其创新发展,需要借助宏观调控、科学调配、联合办馆等途径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比如以一个省为例,一个省级党校图书馆可以将一个省市所有的党校馆藏进行宏观统计和调配,借助信息化平台形成网上信息库,为党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在党校图书馆,大部分馆员都是非图书馆专业,业务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无法和当前的信息技术高效结合。同时图书馆缺乏科学人才引入机制,导致在现有状况下,图书馆馆员综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而且图书馆或多或少存在人浮于事、功能单一、馆舍陈旧、效率低下等问题,转型和改革势在必行。在服务理念、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都能保证的前提下,帮助党校图书馆在促进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实践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根据党校发展特色,构建创新化的图书馆

当前党校的学员干部接受教育渠道以及外出培训的机会也很多,而党校本身教师所接受新知识的渠道更多来自于书籍和网络,所以需要利用创新教学内容吸引党校学员的学习兴趣,需要在尊重学员学习自主性的情况下,借助调查和座谈的方式了解学员心中所想,了解他们的知识需求,充分调动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升党校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新的信息环境下,数字资源已经成为许多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资源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能较快地搜索到相关文献,同时链接到相关知识点,还能够满足更多的读者同时使用,有效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但因为当前信息资源和服务手段更新换代很快,图书馆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更新文献资源库,这样才能够满足学员的需求。党校图书馆要实现创新发展,就需要突破传统服务模式,加强图书馆和社会的紧密联系,拓展服务领域。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仅局限在党校内部的教师和学生群体,这造成了图书馆服务对象单一、资源利用率很低、影响范围小的现象。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传统方式已经无法吸引读者注意力,无法让图书馆更好的发展,所以党校图书馆要走向社会开放持续变革之路,这既是宣传党的思想理论的需要,也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有利渠道,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形成以理论制度创新为一体的图书馆,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为整个社会党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比如:青海省委党校图书馆积极探索借助互联网以及新兴媒体力量,发挥图书馆技术与文献资源优势,对移动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和网站进行互联互通,在移动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平台建设与读者服务一体化的“7×24”读者服务体系:以“互联网+”为抓手进一步将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移动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打造成为全省干部队伍“用学术讲政治”的终身学习平台和舆论引导的前沿阵地。图书馆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与读者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扩大信息交流和文化宣传等服务,这样既方便利用“互联网+”有效地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又有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广大党员干部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为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丰富党校图书馆活动,推动自身创造发展

当前图书馆的作用如果仅局限在给读者们提供相关资料参考,那么就无法帮助自身有效成长。可以结合图书馆自身的人文特色,举办读书会、论坛、讲座沙龙等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内容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演出和文化展览活动等,让读者广泛参与其中,帮助图书馆更好的发展。图书馆围绕着传承经典和资源共享,可组织策划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和其他院校、社会机构紧密联系,推动图书馆自身更好发展。比如在移动图书馆开展的“与名师相约”经典视频打卡活动、微信图书馆在重要时间节点推送相关资源等,通过空间再造设立“优秀传统文化专题阅览区”等,这样既能有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扩大党校图书馆的影响力,从而帮助党校图书馆实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党校图书馆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其他图书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党校图书馆在新时代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恩.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传媒论坛,2020(23):120-121.

[2]李兴团.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中国报业,2020(20):52-53.

[3]王雄青.党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模式与发展思路[J].经济师,2020(10):240-241.

[4]邹婉芬.开展社会教育 促進文化传承:图书馆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路径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87-90.

[5]曾永杰,蒋春林.高校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23):143-146+149.

(作者单位 青海省委党校图书馆)

猜你喜欢
党校创造性图书馆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图书馆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