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1-04-22 17:25张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管理工作

张炜

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有着“压舱石”的作用。在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培养学生专业学科素养及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管理既是基础,更是重中之重。只有贯彻人本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才能贴近学生生活,提高思政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获得感;才能用实际行动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问题;才能培养出勇于担当、不懈奋斗,能够承担民族伟大复兴重任、优秀的新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基于此,文章对“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以人为本”思想内涵及特点

新时代背景下,将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中,是一种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内在需求。只有顺应新的发展形势,使思政教育管理接地气,才能聚人气、入人心。这需要从人本思想的内涵及其特点说起。

(一)内涵

现阶段,无论是西方的哲学研究领域还是我国的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人本主义哲学定论。在古代,我国的儒、法、墨家都曾提出过“人本”主张,最为著名的便是孔子的“以民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也在于“人本”,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高校教学中理解人本思想,便是突出学生的学习、发展主体地位,以发挥其作用、价值与意义的视角实施教育与教学管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

(二)特点

将人本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第一,普适性。高校思政教育管理的实施目标是让大学生成为人格独立、具有先进思想、坚定政治立场的人,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及终身学习夯实基础。第二,综合性。在人本思想的主张下,学生是中心,教师及教务管理者应为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提供便利,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求学氛围,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内心情感变化及自我意愿等,创新教学管理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融合性。思政教育管理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与专业教育、德育及创新创业实践等相融合,只有与日常教学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使其深入探索、在做中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分辨意识,能够透过问题的表象洞察本质,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社会与行业的发展变革对高等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标准。只有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秉持人本思想,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朝着现代化、科学化、创新化方向发展。但现实却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仍旧采用制度强调、理论灌输的方式,或以大会宣讲、班会的形式进行政策、精神的传达,以期对学生起到教学管理作用,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以单独谈话的方式推进思政教育管理。因缺乏人本思想,教育者的工作虽然完成了,但是教育管理效果却难达预期。当代大学生生于新世纪,他们是更加独立、有自我个性的一代,教育主体需求不一,教育工作者却还推行着一概而论的思政教育管理方式,这种模式下教学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

(二)教育管理方式带有强制性

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组织者、引导者——政治辅导员,在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速的新时期,已经意识到传统思政教学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认识到应升级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但政治辅导员又难以找到教学管理的切入点,这便导致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机械刻板,以制度、政策或规定等作为教学管理的全部,学生不仅认同性偏低,也会因带有强制色彩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未结合实际学情,造成思政教育与学生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发展相脱节,难以发挥教学管理的导向作用。

(三)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独立自主。思政教育管理应突出人本思想,关注学生的特点与变化,重视因材施教、渗透教育。例如,建设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加强思想认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只有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使其在关注行业发展变化、国家新政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才能使思政教学管理、德育落到实处,避免形式化教学、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片面理解等。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协同发展,进而突出人本思想。高校思政教育管理不仅需要人文关怀,更需要帮助学生抵御外界不良信息、思想的侵袭。

三、人本思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方式

为将人本思想应用于思政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管理意义,应避免以往的灌溉式教育与刚性管理模式。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思政熏陶作用,将其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未来就业、创业等联系起来。只有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理论才会被学生理解;只有实施柔性管理,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政教育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此外,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服务,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培养美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实现以行求知和以知促行。

(二)重视思政教育管理的情感教育

在应用人本思想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主体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化。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来拉近导员与学生间的距离——辅导员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学生,促进思政教育渗透,规范学生的言行,更需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学习感受,进行思政教育管理策略的调整,促进理论教育与德育教育、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同措并举,实现“以理服人、以情育人、以心换心”。例如,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使其更具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认同感。辅导员应认识到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他们虽已是成年人,但因生活阅历、现实经历有限,抗压能力、抗挫水平等仍有所欠缺。可以此作为思政教育管理的切入点,实施教学管理,以学生更易理解、更感兴趣的方式,使思政教育管理与日常教学、社会生活、求学问题等相结合,以情感教育的融入、情真意切的沟通代替刻板说教、严厉管理。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的便利性

互聯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思政教学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拓宽了学生更多接触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同时大量的负面信息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思政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应发挥互联网教学的灵活性、便捷性优势,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认知能力,以信息技术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友好沟通,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及分辨意识。例如,搭建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进行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双方互评,以大数据抓取的方式出具综合性教学效果评价,使思政教育管理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不仅为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对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与质量更是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辅导员,在促进人本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应树立教学总结与反思精神,构建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另一方面需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中心,建立生本意识,不断促进思政教育管理与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特点等相融合,促进教学管理的提质增效,使大学生具有理性思维、远大的理想抱负、正确的价值观及坚定的政治立场。

参考文献:

[1]陈浩源.浅析人文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J].高考,2019(21):7.

[2]王思清,李桂花.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才智,2020(26):41-42.

[3]石立博.人本教育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卢若蒙.论柔性管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8(18):172-174.

(作者单位 三江学院)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