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培养策略

2021-04-22 17:28张兆帅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景美的绘画

张兆帅

美术创作是学生通过艺术学习获得的核心素质之一,它是通过使用传统和现代媒体、技术和艺术语言来创建视觉图像的过程。但是,真正的艺术品从不是纯粹的视觉图像,也就是说,图像的创作应该渗透创作者自身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表达,这是艺术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写生创作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接近自然,提高他们发现、展示和创造美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充分利用农村和学校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势,鼓励学生绘画和创作具有自身审美特色的美术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感。文章就农村初中学生美术创作课程开展的价值、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其艺术核心素养。

一、农村初中开展美术创作课程的价值

(一)促进初中美术知识的普及

尽管国家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但是农村地区学校学生的学习资源仍然落后于城市地区。很少接触美术馆、博物馆的农村地区学生,没有机会积累很多的艺术知识。

在美术写生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让农村地区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朝夕相处的大自然。农村学生可以利用校园和周边地区独特的环境优势来寻找美丽的风景,如从学校回到家的田园诗般的小径以及校园里满是柳树的花园,体验容易被忽视的美丽风景和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感受。在欣赏书本中的《睡莲》这幅画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观察学校周边的池塘,尽管农村里的小水塘无法与画家院子里的池塘相提并论,时代、环境和情绪也大不相同,但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并学习美术理论知识,在真实场景中体验艺术,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促进初中美术技能的培养

“造型与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造型与表现”是艺术学习的基础。为了创造某种造型的视觉艺术形象,学生可以通过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大胆地创造和外化他们的情感和认知。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和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技巧来创作艺术作品。

农村地区学生的绘画技能相对较弱,许多学生的绘画水平不及小学水平,美术技能训练常常使教师头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感到无能为力、焦虑和犹豫。教师可以以一种学生轻松接受的方式教授基本的造型技巧,鼓励他们善于动手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发现和理解美的眼睛,需要通过培训逐步加强发现美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感觉、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当人们能够从身边的事物发现美好时,就更加容易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获得美的身心体验。

二、农村初中开展美术创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初中是连接学生小学与高中学习生涯的中间时期。当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和成熟。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思维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而且,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同时他们的行为变得更加理性。从初中学生呈现的艺术品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像小学时那样幼稚和大胆,开始变得僵化和沉着,绘画风格趋于逼真。但是,他们的绘画技巧跟不上思维的节奏,实践技能限制了初中学生思维的发散。

三、核心素养下开展美术创作课程的实践办法

(一)赏析名画

课程标准将艺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两类:创造和欣赏。可以看出,欣赏在艺术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艺术的欣赏是指對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良好的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感,了解艺术品的主题、形式、风格和体裁,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艺术品,逐步提高他们的视觉感知力、理解力和评价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艺术和艺术学习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使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巧,掌握基本的绘画形式规则和方法,并为独立创作个性化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发现身边风景美感

唐代山水画家张震在著名的油画理论“油画状态”中提出了不朽的谚语:“取之于自然,取之于心。”

在学生看来,美丽风景的定义似乎是著名旅游景点这一类别。笔者曾经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看到的美丽风景。只有少数学生举手分享他们的观点,这些观点几乎都讲述了他们与家人一起去旅游景点时看到的场景。农村学生经常在熟悉的校园和农村与大自然接触,但是他们缺乏一双寻找美、发现美的眼睛。

学习观察是写生必要的先决条件,它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条件。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忽略周围的风景,没有意识到周围的风景也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实际上,没有必要旅行数千里去欣赏美丽的风景,美的风景通常隐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需要发现它。如何发现美,这是师生在写生研究中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进行自由风景写生创作

人们的刻板印象认为,农村地区的学生因为更容易接触到自然,所以具有更加活泼的性格和更加跳跃的想象力。然而,笔者在观察农村初中学生后发现,他们比城市学生更克制和缺乏自信。在学校的第一次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便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艺术是一门非常注重人格培养的学科,对人格的培养很有帮助。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观,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气质。初中生的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人格也在逐渐形成,但在传统的美术课上,大多数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对专业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于重视。因此,在风景素描的最初尝试中,无论学生画得多么不如意,教师都不能对学生进行打压。教师应该尽力找到每位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发现每位学生绘画的特征,让他们有勇气、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鼓励他们多用图画表达情感,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绘画的信心。

(四)示范指导

写生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体验过程的课程。但是,在许多中学写生课中,教师直接上课外活动课,将学生带出教室,将课程完全交给学生。要求不明确,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乱涂乱画。从表面上看,尽管这一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性,允许学生独立学习,却并没有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例如,在“画家乡的风景”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家乡的风景,并用各种构图手法展示美丽的家乡。但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学生在上这堂课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风景构图,他们仍然处在塑造树木、花朵和植物的简单个体阶段。他们不理解山水画作品需要反映的视角,不理解绘画作品中的“空间感”和“深度感”等概念。如果教师的示范指导不够准确和全面,学生将很难理解写生的技巧和内涵,导致最终呈现的作品大多是平淡而幼稚的。

(五)发掘身边的美术素材

虽然农村地区学生很少接触艺术馆、博物馆、美术展览,但是教师可以发掘农村地区特有的素材来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例如,农村周围会有比较多的废弃的树枝,这些树枝就是极具效用的美术素材。小一些的树枝可以用来创作拼接画,大一点的树枝可以用来雕刻。加上种类繁多的树叶,不失为一种美术创作题材,既锻炼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也开阔了学生发现美的视野。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美术创作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农村地区学校的美术学习资源相对没有那么丰富,因此,有必要依据农村地区的独特优势加强农村初中美术课程与大自然的联系,提升農村初中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农村初中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策略探究》(编号:GS【2020】GHB0797)末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坤.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39.

[2]周霞.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158-159.

[3]崔芳.探析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19-120.

[4]贾宗薇.发觉创作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浅谈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J].作家天地,2020(24):104-105.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刘寨农业中学)

猜你喜欢
风景美的绘画
好美的雾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