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4-22 17:28雷雨虹郭秋霞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汕尾市特教师资

雷雨虹 郭秋霞

近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日渐重视,先后提出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者为《提升计划》)。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紧随国家的步伐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汕尾市虽然隶属于广东省,但却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不发达阻碍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开展汕尾市特殊教育的研究对于实现《提升计划》特殊教育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汕尾市特殊教育现状

(一)特殊学校基本情况

当前,汕尾市共有特殊学校5所,分别为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陆河特殊教育学校、陆丰特殊教育学校、海丰特殊教育学校、汕尾市城区特殊教育学校。2014年前,汕尾市仅有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和陆丰特殊教育学校两所特殊教育学校,《提升计划》落实后,汕尾市先后在城区、海丰、陆河开办特殊教育学校,响应国家每30万人口需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政策。

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1995年建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6~16岁具有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脑瘫、唐氏综合征、自闭症、多种障碍等的特殊儿童(无盲儿)。目前在校特殊儿童99人,开设的年级有一至六年级,共编9个教学班。陆丰特殊教育学校建于2000年,主要招收聋哑学生。《提升计划》落实后,开始建新校区,新校区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学生总人数169名,其中42人听障,1人盲,126人智障(包含唐氏、脑瘫、多重、自闭等),目前开设的年级有一至五年级。汕尾市城区特殊学校于2019年底建校并招生,因受疫情影响,学校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教学,总共有学生34人。学生都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8岁。海丰特殊教育学校于2018年建校招生,现有学生共116人,在校生80个,送教上门学生36人。两周一次送教,每次两节课,一节课0.5~2小时。在校生年龄段参差不齐,按照年级划分為一至二年级,年龄都是7~13岁,有26个聋哑孩子,启智54人(包含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瘫)。陆河特殊教育学校于2017年建校招生,在校生人数120人,大部分为智力障碍学生,学生年龄主要在8~14岁,按照每年入学时间进行分班,或按照学生能力分班,无论年龄大小都从一年级开始教学。

(二)师资及培训情况

目前,汕尾市5所特殊学校的师资情况如表1所示。表格中教师总数包含在编教师和外聘人员、学校领导、行政后勤人员。从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除了陆丰特殊教育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总数都不超过50人,按照国家标准1∶2.5到1∶3的师生比例,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师生比例不达标。此外,外聘教师几乎都是非专业教师,以生活阿姨和辅助教师为主,大部分都不能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特教专业教师除了汕尾市城区特殊学校是2019年新建校,新招聘特教专业教师有10人,占总教师人数的71%,以及海丰特殊教育学校2018年建校,新招聘特教专业教师10人,占总人数的48%,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特殊专业教师所占比例皆低于25%,其中陆河特校特教专业教师所占比例最低,才不到0.09%。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外聘教师人数最多,为13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9%;陆河特殊教育学校10人,占总教师人数的43%;海丰特殊教育学校3人,占教师总人数12%;其余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皆无外聘教师,根据问卷和访谈了解到这两所特殊教育学校无外聘教师并非不缺教师,而是学校财政无力支撑外聘教师费用,校内经费都是专款专用,没有多余的经费外聘教师。

师资培训方面,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除了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反馈教师可以正常参加国培、省培等强师工程培训,其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都反馈专业培训机会很少,一般都是入职培训和省里组织的研讨和教学观摩。不能参加国培、省培的教师,一般由学校自己组织安排骨干教师培训,或者是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但是,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如果培训频次高了或者时间太长,学校就无法安排教学任务,因为学校师资严重不足。

(三)课程与教学

5所特殊学校上课时间基本为上午8:30至16:00,学生有寄宿的,也有走读的。一般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也会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教学。因师资有限,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教学。个别教学分为三种情况:第一,针对个别多动、脑瘫、言语障碍的学生;第二,根据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如住址离学校距离的远近、父母是否有时间接送;第三,个别学生学习或者康复能力较好的,也会根据情况安排专业老师进行个别训练和指导。个训的频率一般为2周一次,一个月2次左右。课程的设置都是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还会根据当地特色和学生情况开设某些特色课程。一般都是按照启智班和启聪班的分班来开设课程,并没有太细的分班分类,且大部分都是低年级班级。

以上是汕尾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基本情况,每所特殊教育学校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属地理位置能获取的资源来开设课程。例如,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除基本的文化知识课之外,也开设康复、训练、体育、陶艺、武术、柔道等课程,同时与汕尾市艺术培训机构合作,购买教学服务,以打包的形式购买陶艺、体育等课程,或者利用家长资源做助教。

(四)学制衔接情况

根据《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要求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但是汕尾市特殊教育体系的完善还有待落实。目前的教育只能解决小学问题,后续的学习可以选择随班就读,但面临普通学校同学的接纳问题、语言沟通交流问题、个人学业难跟上的问题。此外,随班就读要求有资源教室的巡回指导,目前汕尾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孩子完成低年级的学习后就没有去处了。即使广东省培英学校可以接纳一部分孩子,也只招聋哑、盲、肢体障碍的学生,不招收智障儿童。智障儿童基本没有出路,毕业后基本待在家里,或者在原来学校再读两年。部分比较优秀的特殊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

二、汕尾市特殊教育现存主要问题

(一)特殊教育起步晚,教学资源有限

汕尾市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于1995年建校。与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相比较,汕尾市特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提升计划》落实后,特殊教育学校虽然建立并招生,但是因资金、师资等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如缺乏与之相配套的特殊教育机构、功能室,缺乏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特殊教育课程建设不够完善,对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活动无法开展,对有个别需要的残疾儿童无法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教育等。汕尾地区也没有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无法对当地特殊教育进行指导或帮扶。校内领导、教师也缺乏“走出去”“引进来”的机会,如到特殊教育相对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学习。因此,即使在《提升计划》的推动下学校的硬件勉强跟上,但是软件还是无法跟上,部分学校的配套功能室、康复训练室只是摆设,无法真正发挥教育教学作用。

(二)师资紧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5所特殊教育学校反映的情况出奇地一致,都是教师严重缺乏,尤其缺乏特教专业教师。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一对一辅导,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康復训练和个别教育,都需要特教专业教师进行专门辅导。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非常紧缺,尤其是特教专业教师。加上特殊学校的师资构成以普校转岗老师居多,师资构成比例非常不合理。特殊儿童的康复和特教领域对师资的专业性要求都非常高,专任教师是否接受过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对教师工作的适应性、业务水平以及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成长影响非常大。汕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的专业对口率低,加上入职后的专业培训无法跟上,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工作的实效性自然就难以满足有特殊需要孩子的迫切需求。

(三)教学条件不完善,课程模式单一,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了解,汕尾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都配备有功能实训室,但是部分学校功能室不齐全,或者功能室形同虚设无法投入使用,有的功能室齐全的学校也因为缺少专业教师而无法使用。课程教学多采用集体教学,个别教育难以进行,加上只有少部分教师是特教专业出身,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由于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学条件、师资、课程的设置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首先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其次要符合特殊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最后要有针对性。然而,综观汕尾市当前特殊教育情况,教学条件有待完善,课程模式由于种种原因多采用集体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四)特殊教育体制不完善

虽然《提升计划》落实之后汕尾市的特殊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当地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但是汕尾市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还停留在只能满足小学阶段的教育上。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班就读政策落实不到位。特殊教育学校只能解决小学问题,学前和初中、高中无法解决。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幼儿期的康复训练效果是最优的,错过3~7岁的黄金干预期,后期的康复训练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学前阶段的特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学阶段的教育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需求,为特殊学生后期的生活做准备,解决特殊学生的后顾之忧。所以,根据当前的国家政策完善汕尾市特殊教育体系,落实随班就读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汕尾市特殊教育发展建议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当前汕尾市的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建设主要围绕《提升计划》开展,但由于汕尾市交通、信息相对滞后,许多政策的执行、教育制度的建设、理念的传播都较为缓慢,这些都阻碍了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关注度。首先,应明确汕尾市政府的教育职责;其次,建议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汕尾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再次,成立汕尾市特殊教育工作小组,统筹汕尾市各方力量,小组成员可包括教育、残联、民政、财政、卫生部门等;从次,合理划分汕尾市、县、镇、村各级单位的工作职责,设立专门的特殊教育管理人员,把特殊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即完善汕尾市特殊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合理化调整特殊教育财政的投入结构,将特殊教育事业纳入汕尾市同级财政预算。

(二)引进专业教师,优化师资结构

汕尾市目前师资的来源主要有普通学校转岗、公开招聘的特教教师、委培教师、外聘教师四类。转岗教师专业性不够强;公开招聘的特教教师人数少,编制、名额有限;委培教师不能解决当前师资紧缺的问题,师资培养周期较长;外聘教师大多只能承担后勤、生活老师的工作。汕尾市特殊教育当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师资紧缺和专业对口率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建立汕尾市特教师资的培养制度。政府可扶持汕尾当地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采取订单培养的方式培养特殊教育教师,这对于解决教师紧缺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在其他师范类专业开设特殊教育相关公共课程,允许学前教育等相关性较强的专业学生选修特教方向;对于正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社会人员和普校转岗的非专业教师,可以在汕尾市高校开始特殊教育的相关课程,让这类老师加修一定学分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并出具研修学时证明,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性;此外,可以在汕尾市推行家校合作的方式,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由委员会安排家长或者志愿者,帮忙照顾学生午休、午餐等,缓解生活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落实随班就读政策

特殊教育体系不健全是汕尾市特殊教育的又一大问题。教育阶段的缺失,会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康复情况和踏入社会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根据汕尾市这一情况,首先,应尽力完善当地特殊教育体系;其次,可以顺应全球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根据《提升计划》的教育理念,落实随班就读政策,解决特殊学生幼儿园、初中、高中的教育问题。这不仅符合国家特殊教育发展政策,也立足于汕尾当地的现实情况,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特殊儿童其他阶段的教育问题。当然,特殊教育学校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积极主动地与普通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帮助普校教师掌握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技巧,对接受特殊儿童的普校进行巡回指导和支持,保障随班就读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汕尾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要解决当前的发展困境,汕尾市应动员政府力量和社会资源,在现有制度和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政府责任,完善特殊教育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随班就读政策,从根本上解决特殊教育的发展问题,推动汕尾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农村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汕尾市为例”(编号:2017GWQNCX064)。

参考文献:

[1]林利华,张悦歆.西藏特殊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2017(21):36-39.

[2]齐培育,拓小娟,赵斌.我国高等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现状调查[J].当代教师教育,2018(1):68-75.

[3]颜学文,王珊珊,王尧,等.西藏特殊儿童生存现状的分析:以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西藏科技,2018(10):29-31+34.

[4]徐音.全纳教育理论对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D].开封:河南大学,2014.

(作者单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汕尾市特教师资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汕尾市老促会成为群团组织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