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计

2021-04-23 22:19李娟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串初中数学策略

【摘 要】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问题串”的运用,其主要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相关问题,通过多元化情境提出问题,以促使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开拓思维,积极主动地探究与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相应的逻辑思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问题串”进行概述,并提出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串;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072-0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想要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驱动,最重要且关键的因素就是“问题”。任何的高效课堂都与问题的提出有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实践中,就需注重问题的价值。数学是一门对于运算求解、逻辑思维的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对其形成良好的学科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问题串”的运用,设计由易至难、由浅至深的问题,以促使学生随着问题的深入,学习与掌握相关内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的提高。

1   “问题串”概述

1.1  “问题串”的内涵

所谓的“问题串”,其主要指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有关联性、层次性、逻辑性的问题。对“问题串”而言,其数量通常是在三个及其以上,难度需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相符合。在教学当中,教师通过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再应用问题串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对数学课堂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同时通过科学提问环节的把握,掌握科学问答的教学方法[1]。

1.2  “问题串”的类型

第一种,递进式的问题串。其主要指一系列具有梯度性、逻辑性、层次性的问题。在递进式的问题串中,前个数学问题通常是后个问题的铺垫。数学教师需将基础知识作为出发点,纵向指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并帮助学生搭建相应的知识结构。该问题串的特点就是问题存有梯度性,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纵向发展[2]。

第二种,并列式的问题串。递进式的问题串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实现纵向发展,而并列式问题串通常更注重促进学生思维的横向发展。对并列式的数学问题串而言,其主要指系列的平行問题,问题和问题间没有难度、主次上的区别,通常有着相同的作用,看似无关联的问题,其都能服务于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第三种,辐射式的问题串。其主要指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将核心问题作为中心,向不同方向进行拓展问题,以形成辐射化的网状结构。辐射性问题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的发展。

2   初中数学“问题串”设计的意义

首先,“问题串”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新课改对问题串设计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问题串设计考虑问题的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而非通过固定答案对学生思维造成束缚,突破了答案唯一与封闭式思维[3]。开放性问题通常没有固定答案,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以呈现多样化答案与多元化思维,促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意识。

其次,“问题串”应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属于串联结构,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之前学习的知识,在后期的学习才能感到更加轻松。因此,数学教师在新知识讲解的时候,需循序渐进地通过问题串进行讲解,以促使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更好地理解课堂的教学重难点[4]。如在“圆柱体体积”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长方体体积怎么计算?学生都知道是由长、宽、高相乘得出的。长与宽相乘为长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此时,教师可将体积计算为底面积乘高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并提问:圆柱体底面积为哪个面?经过相应的学习,学生能学习到圆柱体底面积就是圆柱体地面圆的面积。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学生不仅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而且还能充分掌握相关新知识。

3   “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计

3.1  基于目的性的“问题串”设计

问题串并非是简单的问题的集成,而需通过针对性教学探究以及科学分析法,设计和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对教学目标进行充分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问题设计,以确保问题串的设计具有目的性[5]。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的“三角形的中位线”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梯形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需与教学重点相结合,从定理导入、证明与推广三个方面开展,并关注问题的目的性。此时,教师可设计下述问题链:①∆ABC当中AB与AC边分别有点E、D,如DE∥BC,E是AB的中点,请问点D是否在AC的中点;②若E、D分别是AB、AC的中心,是否能得到DE∥BC;③观察两个三角形,猜测二者的关系,试着证明。同时,思考对平行进行证明的常用方法,必要的时候可设置辅助线;④试着描述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⑤将三角形作为基础,推导出梯形中位线的定理。该问题串和教学目标有着对应关系,通过问题前后的联系,呈现出教学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3.2  基于条理性的“问题串”设计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需注重问题串的条理性,而不能随便设计。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其逻辑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由此可知,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时,也会思考到问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如果数学教师设计出的问题串缺乏逻辑性,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思维混乱。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设计有条理性的问题串,①四边形内角和主要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的度数和是多少?②N边形的顶点有多少个?内角有多少个?是否能转变为多个三角形实施内角的求和?③除了这些方式,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求N边形的内角和?数学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通常能使学生依据教师所提供的线索,逐步分析并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相关知识。

3.3  基于层次性的“问题串”设计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多是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讲解。该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应用问题串进行教学,但在设计“问题串”时,就需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由易至难、由浅至深地思考问题,以促使学生通过问题的逐步解决,充分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6]。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时,学生需充分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方法,并与自身的理解相结合,对其加以应用。教师可设计相应的“问题串”,如“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该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依据其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概念问题的解答,以便学生后期更好地学习。然后,教师接着提问:“全等的意思是什么?”教师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实施理解,并让学生谈谈自身的认识,以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整体概念。接着,教师可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全等三角形都有什么性质?”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以画图的形式对比两个全等三角形,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發现其中的规律。通过问题串的设计,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当学生充分解答上述的三个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判定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通过层次性的“问题串”设计,让学生从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全等三角形定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理解逐渐学习与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串”,数学教师需注重“问题串”的合理设计,通过目的性、条理性、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相关问题,使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子永.例谈初中数学“问题串”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20(2).

[2]贺明霞.问题串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4).

[3]陈丽琴.巧借“问题串”,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4)

[4]羊文辉.带着问题,课堂撸“串”——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探究[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版),2019(7).

[5]董永锋.浅谈“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

[6]周培华.解析“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8(9).

【作者简介】

李娟(1990~),女,汉族,山东滨州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化课堂的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串初中数学策略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