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提升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

2021-04-23 22:19周文帝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摘 要】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只有在形成学科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够带领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思维培育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以便让学生在多样化情境下实现学科思维的强化应用。因为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投入数学探究与实践中,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更好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情境教学的内涵,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价值以及思维能力提升目标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076-02

在数学教学中之所以要给学生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使其能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作为课堂主体,而学生则缺乏参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积极性。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不再是死板的,而是活跃的,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教师需要将培育数学思维作为目标,开展情境教学。

1   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将学生放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充分结合相关情境,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实现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参与感,使学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互动学习中。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往往会觉得枯燥和抽象,不容易理解。而教学情境的创建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适当的情境下能够得到启蒙和发展[1]。

2   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价值

2.1  有利于创设适宜环境,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有利于给学生创设更加适宜学习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拉近与数学的距离,并且可以使学生通过情境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这样能够从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对知识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一些难点知识[2]。

2.2  有利于突破传统情境,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而降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学生如果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就会导致数学思维能力无法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在当前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创设出更多的教学情境,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环境,给学生的数学课堂注入更多活力。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也能够转变在课堂上的自我认知,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与分析过程中。

2.3  有利于掌握解题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生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情境来帮助学生掌握解決数学问题的方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训练,让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学习解题方法。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创设更加符合当下教学趋势的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   思维能力提升目标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措施

3.1  融入生活元素,建立生活实践情境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为帮助学生探寻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来寻找教学的元素,在数学课堂上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给学生建立生活化实践情境[3]。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前的导入阶段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好奇心,并且可以联系生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学习人教A版高一数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由于概念性的内容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慢,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教师可以讲解:“大家知道当下雨的时候,地面一定是湿的,但是可以即使天上不下雨,而由于其他因素造成地面也是湿的。在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得出结论:天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达为:天下雨→地就湿,意为天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但是天下雨却不是地湿的必要条件。”这样的生活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好理解,也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后续学习的兴趣。

3.2  以问促学推进课堂,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是由自己进行全程讲解。但是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既不能与学生进行互动,也难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是将学生局限于知识灌输模式中。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一系列的课堂问题来代替传统的全程讲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问题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活跃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开展问题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如在学习高一数学“立体图形的直观图”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课内容,然后通过问题导入新课知识:“画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步骤是什么?画简单几何体的直观图的步骤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4]。

3.3  应用课堂游戏情境,提高学生互动意识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因此教师需要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其能够在课堂实践中感受到数学有趣的一面。教师可利用在课堂上建立游戏情境来推动教学。

如在学习“抛物线”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折出抛物线,看班里哪一位学生可以完成这个课堂互动游戏。游戏情境可以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3.4  积极引入数学故事,创设故事化的情境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是因为他们没有从高中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这是烦躁无趣的。其实不然,数学也是很有魅力,很有趣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数学故事,将数学的魅力有趣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会更愿意主动思考,进而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如在学习“统计”的知识中,教师可以先讲这样一个小故事:某记者要调查大家春节返乡问题,他走上即将开走的一辆动车,询问在座的人:“请问您是否买到了回家的车票呢?”被询问的人说:“买到了。”他又问了两三个人,大家都说买到了。此时,该记者得出结论:“今年大家都顺利买到了回家的车票,看来春节‘买票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随后让学生分析,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当然知道这个调查十分荒谬,但是,在数学课堂上要用数学知识来解释。這样就顺利引入本章内容,而且学生还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来促进课堂的创新发展,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从学生的数学课堂体验出发去探索更多有应用价值的课堂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标视野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研究之我见[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

[2]殷华东.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

[3]吴潘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6).

[4]刘彦琴.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影响分析[J].新智慧,2019(19).

【作者简介】

周文帝(1993~),男,汉族,甘肃定西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