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 激活思维

2021-04-23 22:19郑靓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设计与应用问题串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是在学生和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的。“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数学学习的整体方向,进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对“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串”;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34-0222-02

借助“问题串”开展教学,具体来说是指通过设置一系列关联性问题来串联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不断驱动小学生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促使小学生的发展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和应用“问题串”。

1   贴近生活,“问题串”设计趣味化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数学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创设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1]。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如下的趣味性“问题串”:

问题一:校园绿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二:校园人均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三:要想知道校园绿地面积,需要掌握哪些数据?

问题四:如何根据所学知识收集相关数据?

通过上述趣味性的“问题串”,学生能够在各个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思考,首先根据校园内树木、花圃、草坪等的占地面积,初步认识绿地分布情况,进而通过实地勘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手段得出具体数据,逐步制定测量、统计、分析绿地占地面积的具体方案,进而实现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生活化“问题串”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同时有效改进了数学问题的探究形式,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2   钻研教材,“问题串”设计层次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分析、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教师在进行“问题串”设计时,也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设计出契合不同能力学生的数学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最近發展区”[2]。

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的例题:如何分辨线段、射线和直线呢?教师可以将其设计成层次化的“问题串”:

问题一:将线段的一端延长,可以得到什么“线”?

问题二:同时将线段的两端延长,可以得到什么“线”?

问题三:这三者的端点数分别是多少个?

问题四:请举例说明三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在解答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展数学思维,并且切实体会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特征,从中发现三者之间的差异性,真正理解教材例题的核心所在。

3   提高实效,“问题串”设计精细化

“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地进行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因此,“问题串”的设计应该精细化,要根据数学整体教学规划,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紧密关联的问题,使各个数学问题成为学生思考探究的阶梯,促使学生在精细化数学问题的引导下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3]。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关联性强的“问题串”:

问题一:一共有四张小卡片,分别写有“武术”“朗诵”“跳舞”以及“唱歌”,四个人分别抽取一张小卡片,分为四次拿完,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问题二:一个人抽取了一张小卡片,剩下三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问题三:剩下两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问题四:剩下一张卡片时的抽签情况可能是怎样的?

通过以上的系列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分析,能够得出如下结论:①事件发生有可能是不确定的,有可能是确定的;②如果明确事件会发生,可以用“一定”以及“不可能”这些词来描述;③如果不确定事件是否会发生,可以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变化中理解“可能性”这一数学概念,培养了学生按照数学规律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4   拓展思维,“问题串”设计开放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学习任务以一系列开放性问题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思考、探究、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优秀思维品质。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正比例和反比例”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开放性“问题串”:

问题一:三年级二班有24个女生,26个男生,请问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问题二:根据问题一,请问男生在班级总人数中的占比是多少?

问题三:假设班级中转进了两个男生,请问男生人数占比会发生什么变化?男生人数与男生人数占比是什么关系?

问题四:假设班级中转进了两个男生,请问女生人数占比会发生什么变化?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占比是什么关系?

问题五:假设班级中转进两个男生,请问是否可以通过引进两个女生,来还原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

开放性“问题串”的设计和运用,不仅能够发散学生数学思维,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白“比”“正比例”“反比例”的差别。当然,“问题串”开放性的程度是需要教师把握的,教师在设计开放性问题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选择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数学内容进行问题设计,达到充分挖掘学生数学潜力的目的。

5   完善知识,“问题串”设计体系化

数学教材知识相互协调、关联、贯通,并且在层次与层次、层次与内部之间呈现出系统性,这一系统化特征无疑会对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关联知识、相似题型、同一模型的归纳总结,形成有机统一的“问题串”。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

问题一:本校田径队组织田径队员进行身体机能训练,张老师规定全体队员在5分钟之内完成指定个数的仰卧起坐练习。结果小明完成了规定仰卧起坐个数的1.25倍,小刚完成了规定个数的120%,请问这两名学生谁完成的更多?

问题二:同样是田径队队员,小希完成了规定个数的5/4,请问应该如何对三名同学的完成个数进行排序?

问题三:是否需要明确知道规定个数的具体数值,才能进行个数大小排序?

问题四:可以采用多少种方法进行个数排序?

数学“问题串”的体系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和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百分数、倍数、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问题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参与欲望和求知热情,可以驱动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采用科学的方法设计“问题串”,进而确保学生在分析、探究、思考问题时能够有的放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建平.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与应用[J].學周刊,2021(15).

[2]王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问题串”[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4).

[3]吴欣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策略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0(7).

【作者简介】

郑靓(1984~),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阅读重要性。

猜你喜欢
设计与应用问题串小学数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智能建筑通讯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