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活血方对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影响及机制探索

2021-04-25 03:21张晓丹蔡艳杨慰王归雁李家英孙琦玉袁小敏栾欣
贵州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马隆别嘌呤醇雌鼠

张晓丹 蔡艳 杨慰 王归雁 李家英 孙琦玉 袁小敏 栾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上海 200137)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障碍造成,属于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中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健康者机体在37℃时的尿酸水平为420 umol/L左右,一旦超出即可判断成高尿酸血症[1-2]。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发生较大改变,嘌呤饮食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人们机体中嘌呤代谢紊乱,进一步提升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成为危害人们身心安全的主要疾病[3]。临床通常选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别嘌醇和促尿酸排泄的药物进行干预,尤其是丙磺舒、苯溴马隆较为常见。其中别嘌呤醇作为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降尿酸药物,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容易引起超敏综合征,且2%的患者可能对别嘌呤醇过敏,一旦发生毒性上皮坏死,死亡率高达80%左右[4-5]。而大剂量苯溴马隆可能导致肝毒性,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随后中医技术不断改进,临床发现益肾活血方的效果更为突出,可发挥出补益肝肾、通经活血的作用,虽然已有相关文献证实其在高尿酸血症中的疗效,但在不同性别患者尿酸的影响上尚无统一[6-7]。因此我们展开调查,选择SD成年大鼠 SPF 级60只作为实验对象,分析益肾活血方对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大鼠尿酸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SD成年大鼠 SPF 级60只,雌雄各半,分别随机从各性别抽取3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与中药雌鼠组、中药雄鼠组六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的体重均为230~250 g,平均体重(240.06±3.54)g,均来源于斯贝福 (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方法 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选择200 mg/kg氧嗪酸钾进行皮下注射,7 h后选择50 mg/kg次黄嘌呤+250 mg/kg乙胺丁醇灌胃,空白组给予等剂量橄榄油+生理盐水,持续造模26 d。对照组给药方式:分别将别嘌呤、苯溴马隆压碎,放入蒸馏水溶解,摇晃均匀,30 mg/kg,每日灌胃1次。中药组给药方式:益肾活血方(黄精10 g、仙灵脾10 g、女贞子15 g、菟丝子10 g、牛膝15 g、虎杖15 g)各药混匀加水,煮沸后过滤药液,余药加水煮沸后再煎煮数分钟,滤过,两次药液浓缩成150 mL含生药0.3 g/mL的溶液冷藏备用,10 mg/kg,每日灌胃1次。所有大鼠第 5 天皮下注射前 1 h,各组对应灌胃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的灭菌的 0.5%CMC-Na 溶液,持续21 d。

1.3观察指标 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尿酸(SUA)、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根据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雌二醇(E2)、睾酮(T)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

2 结 果

2.1比较每组大鼠给药后SUA、BUN、Scr水平 各组的SUA、BUN、Scr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空白组各指标均高出模型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雌鼠组、中药雄鼠组,而中药雌鼠组各指标低于其他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每组大鼠给药后SUA、BUN、Scr水平

2.2比较每组大鼠给药后E2、T、XOD水平 各组的SUA、BUN、Scr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空白组E2、T、XOD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雌鼠组、中药雄鼠组,但中药雌鼠组各指标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尿酸作为机体中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一旦尿酸生成升高或者排泄减低后,极易导致循环血尿酸水平升高,因此从发病机制上分析,尿酸过多或者不足成为高尿酸血症产生的主要因素[8-9]。若高尿酸血症长时间无法改善,其尿酸盐极易堆积在四肢关节,从而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促进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出现,直接影响患者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10]。因此尽早选择有效治疗成为关键,为病情早日稳定提供保障。

临床既往多选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别嘌醇和促尿酸排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以别嘌呤醇、苯溴马隆较为多见,前者能够抑制尿酸合成,并有效防止次黄嘌呤、黄嘌呤代谢成尿酸,有效减低尿酸产生;后者作为苯骈呋喃衍生物,可有效促进尿酸排泄,并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明显减低血中尿酸浓度,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显著,甚至可能引发较多不良反应,严重者还可导致死亡[11-12]。随后中医技术不断改进,临床发现益肾活血方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血酸水平,但目前临床关于其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疗效的报道较少[13]。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结果中显示:各组的SUA、BUN、Scr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空白组各指标均高出模型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雌鼠组、中药雄鼠组,而中药雌鼠组各指标低于其他组(P<0.05)。各组的SUA、BUN、Scr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空白组E2、T、XOD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中药雌鼠组、中药雄鼠组,但中药雌鼠组各指标与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益肾活血方对不同性别大鼠尿酸的影响较大,应受到临床重点关注。中医学中并无高尿酸血症之名,但高尿酸血症患者通常伴有肥胖、嗜食肥甘厚味等特点,因此疾病的发病根源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肾失开阖,脾运失司,加之嗜食肥甘厚味,水湿无以运化,则酿湿生浊,痰浊内阻,久而成瘀,最终导致“湿浊”“痰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内,因此临床治疗原则应以疏肝补肾健脾、利湿祛浊化瘀为主[14-15]。益肾活血方中仙灵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女贞子滋补肝肾,乌须明目;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虎杖祛风利湿,破瘀通经;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全方可达到补益肝肾、通经活血的目的。曾有报道显示,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属于高尿酸血症高发年龄,且高尿酸血症与性激素的变化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男性痛风患者睾酮及雌二醇合成减少,而孕酮合成增加,合并有痛风性肾病及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睾酮水平降低更明显,推测可能是高尿酸血症调节下丘脑的激素分泌,导致卵泡刺激素生成减少,从而限制睾酮及雌激素的合成。而15%的女性中发现血清尿酸水平增高,40%的老年女性患有高尿酸血症,与之对比的是绝经前女性高尿酸血症比率明显较低,并且鲜少痛风发作者。因此经过益肾活血方,能够有效改善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益肾活血方运用于高尿酸血症中效果显著,同时改善其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马隆别嘌呤醇雌鼠
变性的雄鼠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西晋时期唯一的物理战
组蛋白乙酰化对衰老雌鼠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别嘌呤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西晋大将:坚不可摧的西北长城
西晋大将:坚不可摧的西北长城
双醋瑞因联合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西晋时期唯一的物理战
锶矿泉水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