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2021-04-25 03:21白艳君黄元哲刘佰学
贵州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罗非班纤溶分级

白艳君 黄元哲 刘佰学

(1.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医院,陕西 榆林 719499;2.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3.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71007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发展快,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患者生命安全。急性STEMI患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的不稳定性型粥样硬化,导致发生溃疡、破裂等病变,局部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闭塞,局部心肌缺血变性,甚至完全缺血坏死,心脏功能和结构突然改变[1-2]。本方案采用替罗非班早期应用辅助治疗急性STEMI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因子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以期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中男48例,女性2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1.64±5.22)岁,胸痛发作时间4.41~10.12 h,平均胸痛发作时间(6.04±2.19),入组时TIMI血流构成为:0级17例,1级34例,2级17例,3级7例,MBG分级构成:0级16例,1级37例,2级17例,3级5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性29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62.71±5.79)岁,胸痛发作时间4.68~10.59 h,平均胸痛发作时间(6.11±2.21),入组时TIMI血流构成为:0级18例,1级32例,2级17例,3级8例,MBG分级构成:0级15例,1级36例,2级16例,3级8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参与对比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的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MIN,并且含服硝酸甘油无效;(2)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内径≥2.5 mm,呈闭塞或次全闭塞状态;(3)患者年龄40-75岁,性别不限;(4)患者就诊前未曾接受抗凝治疗(如肝素、低分子肝素、香豆素制剂、茚二酮等);(5)患者或患者家属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利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恶性肿瘤等;(2)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超过12小时;(3)患者对本次试验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4)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被要求立即口服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300 mg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杭州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80029)300 mg,在此以后每天给予患者阿司匹林片lOOmg和氯吡格雷75 mg口服,低分子肝素5 000 u(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3909)分为两次经皮下注射,患者的治疗时间约为7~8 d[3]。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在入院即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Iroko Cardio Australia Pty Ltd.,国药准字:H20090786)在治疗初期以lOpg/Kg的计量进行静脉推注,给要时间在3分钟内,在后期以0.15 pg/Kg/min微量泵泵入36 h[4]。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纤溶系统指标(t-PA、PAI-1、FDP)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检测,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MBG分级[5-6]状况进行检测。并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较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中TIMI3级占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较

2.2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MBG分级情况比较 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者中MBG3级占7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MBG分级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纤溶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血浆t-PA、PAI-1含量、以及FD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治疗到第12 h和36 h时,两组患者组间血浆t-PA、PAI-1含量、以及FD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t-PA含量和FD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AI-1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当治疗到第7 d时,两组患者血浆t-PA、PAI-1含量、以及FD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纤溶指标比较

2.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急性STEMI是指动脉因为病变导致血流异常出现供血减少甚至中断的情况,进而导致心肌细胞由于缺血出现坏死。近年来急性STEMI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并且趋于年轻化[8-9]。对于急性STEMI患者,应进行及时的急诊介入治疗,疏通患者堵塞的血管,提高心肌灌注的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心肌组织。在临床上通常会在进行介入方案的基础上,同时运用替罗非班以可提高介入方案的应用效果[10]。替罗非班属于非肽类的血小板受体拮抗剂,将替罗非班用于急诊介入方案的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可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物质产生起到抑制作用,还能迅速防止血小板聚集,以避免血栓组织出现,增加灌注的治疗效果,并且由于该药能在患者的体内迅速起效,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11]。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 h和36 h后体内纤溶系统的指标接近于正常值,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在TIMI、MBG血流评级中得到3级品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已知的唯一能够裂解红血栓纤维蛋白网络并消融红色血栓的功能系统。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纤溶酶系统的活性状态[12]。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EMI患者的治疗,较之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能更难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能有效增强体内纤溶系统活性,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治疗急性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更有价值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罗非班纤溶分级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