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具有同质化管理特点的智能药学门诊初探

2021-04-25 03:22顾琳
贵州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同质化药师药学

顾琳

(上海市青浦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上海 201700)

如何彰显药师价值是临床药学界特别关注的问题,也是在医疗行为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长期问题[1-3]。作为医疗服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的就诊环境与人文建设在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中,具有助力医院药学转型及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推进作用,药学门诊不再是自发行动,而是需要跟上医改脚步的统一,作用不容低估,形势也刻不容缓。对此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将我院医师、药师、护师、患者作调查对象,收集2019年9月调查问卷,实时调查对药学门诊的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1.2方法 通过我院医师、药师、护师、门诊患者 4类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针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七种类型的自填式问卷[4-8],共调查400份问卷,调查结果通过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基本情况 从我院医师问卷中得出71%不熟悉该一功能,患者调查中在药学门诊的认知与需求中有95% 的患者表示一无所知,89%患者对自己所用药物作用不清楚,这表明目前大部分患者用药认知情况差,药学服务的深度、广度、长度远远不够。我国医疗机构设立药学门诊的比例约为17%~22.5%,其中三级医院占85%以上。药学门诊类别以慢性病管理门诊为主(85%),其次为抗凝/抗栓门诊(32%)、哺乳期妊娠期用药门诊(6.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门诊(1.4%)及药物咨询综合门诊(0.5%)等。81.7%的出诊药师具备主管药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日均门诊量多为2~4人。患者就诊时间多为10~60 min。常见就诊原因为:咨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用药调整及药物选择。我们还发现,仅10.7%的医院建立了药师在药学门诊开展药物治疗管理的规范化、同质化制度、流程及标准化诊疗记录,其他都处在鱼龙混杂的初级摸索阶段。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提出的药学服务同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理念,如能按照既定规划付诸实施,极有可能做成全区乃至全市的样板和行业标准。见表1。

表1 开设药学门诊的问卷调查

2.2药学门诊面临困境调研分析 (1)广大患者对药学门诊的认知率非常低,缺少主动就诊意愿,如何作宣传引导?(2)药学门诊缺少相配套的门诊信息系统支撑,如何通过加强区域技术联网应用度支撑它的启动?(3)由于门诊患者就诊缺乏规律性,导致药学服务工作常常中断,患者既往的纸质版用药资料常常丢失。通过管理平台是否能建立门诊患者药学病历数据库?(4)由于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而各就诊医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患者的诊后、出院后用药、康复管理出现混乱局面。如何加强监管,如何加强区域交流?(5)由于药师水平良莠不齐,患者在药学门诊就诊的满意度均较低。如何建立一整套质控规范,标准化流程?

2.3药学门诊开设目的 而药学门诊服务模式与管理制度标准化,可为今后开展更多专科药学门诊奠定基础,为医院药占比快速下降及医保额度设置优化提供有力依据,更为促进医疗机构药学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以推动药学人才、技术向基层覆盖,既有利于药政“改革”,又可使区域内药事质量同质化管理凸显显著效能。基于上述需求,同时也基于前期我们对药学服务延伸性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和铺垫,我们着手创建具有同质化管理特点的智能药学门诊新模式及可行性研究。该模式包括:智能药学服务、药学病历记录、闭环式用药监测、区域药学信息交流和标准化质量控制五大功能。

2.4药学门诊服务内容探索 (1)自主研发药学门诊服务智能平台:依托门诊药学服务智能平台,给予药学门诊服务形式场景化、标准化、智能化和数据化帮助患者,与医院 HIS系统通过接口实现数据集成,同时设有独具医院中医特色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候及望闻问切中医四诊信息记录体系,我们与患者手机版互联,提供患者居家的用药指导和提醒,临床中药师则提供各类中药煎服方法等等新型服务理念围绕患者用药安全及疗效,并制定营养、体能、中医体质和情志评估等多维度评估表,全面考核患者的疾病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随访计划。(2)构建个体化药例资料:对于一些治疗周期较长,病情较复杂且用药较多的患者,通过构建个体化的药例资料,运用标准药历记录给予患者更加有效的用药指导,努力契合目前所推崇的鼓励医联体内二级医疗机构药师加入到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对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则实施了精细化慢病管理,从科学用药、健康饮食、心理疏导等等方面参与管理,有的放矢、按需服务。我们还发现,对于老年人群,由于其认知能力衰退,在解释药物相关内容时应利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告知患者,以方便其更好理解。(3)建立闭环式监测管理:通过本院及本区四家大的医疗单位协同采集,从接诊前、就诊中、用药后3个环节进行闭环监测。通过接诊前的药学宣传、用药咨询,就诊中的药历指导记录,用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网络随访,跟踪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记入平台系统,全程化追踪持续化指导,为患者提供不间断、无盲区的药学服务。(4)建立区域药学信息交流平台:通过本院及青浦四家大的医疗单位横向联合,每月一次纵向提供给全区11家社区药学会诊、讲座宣教、结对帮扶、信息技术共享等服务。以人才资源下沉及药学门诊信息相结合让两者特长相加的外在形式,帮助区域药师开拓创新药学服务、提升个体化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区联合用药目录,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双向转诊过程中药品供应的一致性。(5)建立并完善药学门诊规范化、同质化制度:借鉴医疗质量三级管理理念,逐步完善基础、环节和终末质量管理。对药学门诊的人员组成与职责、服务条件及硬件要求、工作内容、流程、随访和复诊、工作评估、出诊药师准入、制度和流程、文件记录管理及质量控制等环节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精细化引导与控制,逐步使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受到标准、规范、序贯的药学服务。

3 讨 论

构建过程中实现以医联体为基础的“药学服务联合体”,可助力区域药学同质化发展,直接帮助带动辖区内基层服务中心药学创新发展力度,起到积极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慢病管理时代,引导新兴药物制剂的安全合理运用积极融入至最新疾病治疗手段中。[9-10]

因此,我们认为,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药学服务是临床药学开拓局面,实现转型最关键的手段之一,而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飞速发展,实现这个目标极具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以开展较为完善的药学门诊为中心点,提供同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药学服务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和发展精准理念逻辑线条,以“深、实、细、准、效”一以贯之,既提升了药学发展延伸性和前瞻性工作由被动运用变为主动出击的专业内涵,又可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实现项目发展,医院作为上海市合理用药先进单位,正努力将该项目做成品牌,使该模式能在全区乃至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同质化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同质化现象之反思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浅析产品同质化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