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复饮率影响的研究

2021-04-25 03:22蒋璐繁阮春侠翟红梅张苏静
贵州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饮酒团体

蒋璐繁 阮春侠 翟红梅 张苏静

(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物质依赖科,江苏 徐州 221000)

酒精是一种亲神经性物质,长期饮用可引起依赖、戒断综合征等各种精神障碍[1]。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方式对酒依赖患者进行治疗,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往往忽略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导致复饮现象频频发生[2-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改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酒依赖患者90例,均为男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对照组中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8.72±3.19)岁;饮酒年龄1~54年,平均饮酒年龄(34.12±1.03)年。观察组中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8.86±3.27)岁;饮酒年龄1~55年,平均饮酒年龄(34.18±1.07)年。统计学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纳入、排除标准见相关文献[6]。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使用奥沙西泮片(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94)15~45 mg/次,每天3~4次,根据患者状况使用7~14 d,同时给予常规心理疏导及健康宣传教育等常规性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治疗,实施前收集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时间、婚姻状况等信息,同时根据文献分析和现状调查制定方案,包括9个主题,同时组织嗜酒者家庭互助会,利用家属角色提高患者的戒酒愿望,并组建小组团体,每组10人,包括8名酒依赖患者,1名心理治疗师或者1名心理咨询师、1名主管护师(前后仅为同2人)组成,2次/周,60 min/次,共进行9次。评价指标见相关文献[7]。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自我效能感 两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SES评分对比分)

2.2复饮状况 观察组总复饮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复饮率对比n(%)

3 讨 论

酒依赖是由于长期反复饮酒所致的对酒渴求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估计,全球有饮酒者20亿人,其中约有1.4亿属于酒精依赖者,并且嗜酒者数量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安、焦虑及固执等负面情绪,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等严重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及患者家庭结构的稳定和家庭幸福造成了严重影响[8-9]。有研究表明,在酒依赖患者的戒断治疗过程中适当给予生理、心理治疗,在改善患者的饮酒行为、降低复饮率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10]。

团体心理治疗主要通过向患者讲述所患疾病的概念、原因、危害、表现与治疗原则,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能促进团体的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采用复饮心理暗示及自我激励等方法鼓励患者树立戒酒的信心及自主性,从而有利于降低复饮率。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戒酒成功。

综上所述,对酒依赖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加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且复饮率得到了有效降低,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饮酒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国内发展“婚外恋”心理治疗模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