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英德红茶的品质比较分析

2021-04-27 03:25桑嘉玘温靖刘昊澄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傅曼琴卜智斌蓝丽丹黄慧馨
现代食品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茶汤儿茶素茶多酚

桑嘉玘,温靖,刘昊澄,徐玉娟,肖更生,吴继军,傅曼琴,卜智斌,蓝丽丹,黄慧馨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10)(2.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3.英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英德 513000)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主产国家之一,茶叶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红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自问世以来颇受世人喜爱[1]。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红茶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高档、特色的红茶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的红茶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红茶属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除此之外,还生成一些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有多酚类物质、芳香类物质、茶氨酸等,这些次级代谢产物和有色物质影响着茶叶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的形成[2]。我国红茶种类丰富,主要的红茶种类有祁红、滇红、川红、徽红、红碎茶、英红等,其中英德红茶是广东省著名红茶,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等优点,称为中国特色红茶之一[3]。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创新,国内外对红茶的品质化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主要以感官品质和化学组分研究为主,如李家贤[4]等对英红6号红碎茶和“秀红”香气化合物组成进行了研究;赖兆祥等[5]祁门红茶研究中发现高级别的祁门红茶的氨基酸、茶多酚等理化指标较高,且汤色红亮,成茶品质好。目前我国对红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地区、品种间的比较分析,鲜少有对英德红茶间的种类进行综合性品质研究。

本文结合通过对英德红茶的感官品质及其化学组分进行研究,探讨英德红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提高感官审评结果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深入分析英德红茶的风格特点及其生化指标,为提升红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原料

秋、夏、春、冬四季的英红九号(A)、金毫茶(B)、金英红(C)和英红1号(D)均由英德红茶产业园提供,分别取四种茶叶样品,用粉碎机磨碎茶样,过40目筛,存于4 ℃冰箱备用。

1.1.2 试剂

乙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茚三酮标品、谷氨酸标品、乙腈(色谱纯)、甲醇(色谱纯),美国TEDIA等试剂,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 主要仪器设备

Mx 5百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UV18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PB-10型pH计,Sartorius公司;Ultra Scan VISX型全自动色差仪,美国Hunter Lab公司;Infinite M200 PRO酶标仪,瑞士TECAN公司;JW-1042低速离心机,安徽嘉文仪器装备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感官审评[6]

按照茶叶感官审评GB/T 23776-2018的方法,取3.0 g茶样置于审茶杯中,注满沸水,冲泡时间为 5 min。各评茶员按百分制给出每个茶样汤色品质的评分值。采用5点强度法对四种茶叶汤色、叶底、香气和外形特征进行评价(0~5依次打分)。评价小组由年龄在23~30岁之间4男4女共8名成员组成。8个评茶员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每个茶样品质的最终得分值,4个茶样的汤色平均得分值作为本试验的参考测量值重复进行三次,两次评价中间设置休息时间 5 min。取其平均值绘制雷达图。

1.2.2 茶汤色差测定法[7]

称取3.0 g茶样于审评杯中,加入150 mL沸水冲泡 5 min,趁热用双圈定性滤纸过滤,收集茶汤于锥形瓶中,待冷却室温后用Ultra Scan VISX型全自动色差仪测定茶汤色差,并以蒸馏水为色差测定参比样,每种茶汤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1.2.3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水分含量测定参照GB 8304-2013(恒重法);水浸出物测定参照GB 8305-2013;茶多酚与儿茶素含量测定参照 GB 8313-2018;氨基酸含量测定参照 GB 8314-2013[8](茚三酮比色法);茶黄素含量测定参照GB 30483-2013。

1.2.4 抗氧化活性测定[9]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称取1.0 g茶叶,150 mL的沸水,20 min过滤,用锥形瓶收集上清液。取稀释后的样品 50 μL,加入 150 μL DPPH·溶液(0.2 mmol/L),混匀后存室温条件下避光反应20 min,在517 nm(数值和字母中间空一格,全文修改)处测定吸光度。实验同时设试剂为空白组(无水乙醇),对照组(以等体积甲醇代替样品),样品空白组(以等体积无水乙醇代替DPPH·溶液)。

按下面公式测定自由基清除率:

式中:A1为对照组吸光度;A0为试剂空白组吸光度;Ai为样品组吸光度;Aj为样品空白组吸光度。

1.4 数据分析

每组实验做三个平行,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数据以平均值±SD的形式表示;采用Origin 20.0,SPSS 16.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绘图以及 ANOVA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评价

图1 感官审评结果Fig.1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不同品种英德红茶感官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四种红茶外形条索紧结,叶底红亮,滋味醇厚,香气鲜爽,都具有优质红茶的特点[10,11]。从外形上看,A号的外形得分最高,其次是C号;香气、滋味和叶底的分析中,C号样品的得分均最高,其次是A号样品;B号与D号样品中,B号的四个感官属性明显高于D号样品,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发现。C号样品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三种茶叶,具有最好的感官品质,其次为A号、B号以及D号样品。

2.2 茶汤汤色测定结果

红茶茶汤以红、黄为主,姚逸和陈星等[12,13]通过研究川红和滇红茶汤色泽的特征值,发现其色差值可以 L*值、a*/b*值可较好地作为评价茶汤色的依据。由表可知A号红茶的红度最高,达到17.12;C号红茶黄度最高,达到92.88,相反B号红茶黄度最差,其值为78.42。英德红茶的Cab值最高,颜色较鲜艳[12]。根据色差测定结果得出C号红茶色差值最高,其次是A号和D号,最后是B号。

2.3 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及水浸出物的分析

研究表明,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等品质成分是形成制茶品质特征的物质基础[14]。茶多酚是是茶汤中涩味的主要来源,其含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汤的浓度和厚度。由表2可知,茶多酚含量大小依次为A号>D号>B号>C号,这是由于茶叶制作过程中,揉捻力度、时间不同,细胞内的酶溶出量和酶激活程度不同,茶多酚的溶出量不同,此4个样品之间茶多酚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氨基酸是构成优质红茶汤色红艳明亮,香高,为“强、浓、鲜爽”,富有收敛性品质特色中浓、鲜爽的物质基础[15],由表2可知,四种红茶氨基酸的范围为2.85%~3.04%,排序依次为C号>D号>A号>B号。

表1 红茶试样茶汤色差测定值Table 1 Determination of color difference of tea soup in black tea sample

酚氨比也是体现茶叶品质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二者的含量都高而比值低时,味感浓而鲜爽,当二者含量高比值也高,则味浓而涩;若二者含量低,比值高,则味淡涩;若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则味淡而鲜爽;若茶多酚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低,则味浓而苦涩。从表2可知,A号茶叶的酚氨比含量最高,与其他三种茶叶存在显著性差异。

水浸出物的多少直接影响茶汤滋味的浓度,从表2可以看出 4个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范围为29.57%~38.56%,A号的含量最高,B号、C号和D号依次下降。A号与B号差异上显著,但A号与C号和D号呈现极显著差异。

陈然等[16]认为,红茶儿茶素总量占茶多酚比例与儿茶素组分比例显著低于其它茶类。由表3可知儿茶素的含量范围在9.95%~16.98%,排序依次为A号>D号>B号>C号。

实验结果显示,A号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均比其他品种高,酚氨比含量最高,具备优质红茶的基础条件。C号茶叶虽然水浸出物含量不高,茶多酚和儿茶素相对其他几个品种稍低,但是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这在滋味上会呈现明显的鲜爽感、醇和感,并且苦涩味较低,比较适合年轻消费者的口感。

表2 四个茶树品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content of the four tea tree varieties

2.4 四种红茶茶黄素、水溶性糖及DPPH·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A号所制红茶的茶黄素最高,为3.75%,茶黄素含量依次为A号>D号>C号>B号,茶黄素是红茶中的重要成分,对红茶的色、香、味及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不仅是汤味强度和鲜爽度的重要成分,同时还是“金圈”的最重要物质[14]。从检测结果上来看,A号茶叶比较适合高档茶叶的要求。

TSS主要反映了水溶性糖的含量,4个样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与加工过程多糖降解和水溶性糖的释放有关系。甜味的主体是糖类物质,虽不是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但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茶汤的苦味和涩味,调节茶叶的滋味[17]。

表3 4个茶树品种儿茶素组分含(%)Table 3 Contents of catechin components in four tea tree varieti es (%)

表4 四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特有化学成分含量(%)Table 4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ontent of black tea made by the four tea tree varieties (%)

2.5 DPPH·抗氧化活性测定

DPPH·是可以提供一种比较稳定的质子自由基来测定抗氧活性的方法,它的甲醇溶液呈现紫色,并且在517 nm波长处有着最大吸收值。如果反应液中有抗氧化剂提供氢能力的时候,DPPH·溶液颜色变浅,且吸光值变小。可以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含量(吸光度)的变化来评价物质的抗氧化活性[18,19]。四种茶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差异显著。四种茶叶清除率顺序为:D号>A号>B号>C号,四种茶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结果(mmol/100 g)

图2 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结果Fig.2 DPPH determination of free radical capability

2.6 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相关性分析

表5 茶叶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相关性Table 5 Correlation of antioxidant ability and polyphenols in tea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活性成分,是茶叶品质及生物学活性评价的主要指标,茶叶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含量密切相关[20,21]。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因此茶叶的抗氧化活性可用儿茶素进行评价[17]。从表5可以看出,茶叶中茶多酚含量与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也证实了茶多酚类物质为茶叶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

3 结论

茶叶中内含物质成分与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感官评价存在密切的关系,茶叶中丰富的内含成分决定着茶叶品质[22,23]。A号、B号C号和D号品种所制红茶主要生化成分丰富,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四种红茶儿茶素含量在9.95%~16.98%,其中具有茶汤滋味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占总含量的 5.98%~9.21%,D号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为9.21%,显著高于其他三种茶叶,具备了高档红茶的特性。四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在29.57%~38.56%,其中B号的水浸出物含量为36.6%,显著高于C号和D号,具备了优质红茶的物质基础;A号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是4个品种最高的,而且氨基酸含量属于中等水平,具备了高茶多酚、高儿茶素、适中的氨基酸等制备高档红茶的物质基础[24]。C号茶叶的氨基酸含量为3.04%,显著高于A号和B号,也具备中高档红茶的基础。本研究中,B号和D号茶叶的茶黄素、茶多酚等主要呈味物质的含量低于A号茶叶,表明这两种红茶的滋味强度、刺激性可能不如A号红茶,C号茶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因此在滋味分属性上优于其他三种茶叶,证实了红茶感官品质与茶氨酸、茶多酚和茶黄素等化学组分具有相关性[25]。

猜你喜欢
茶汤儿茶素茶多酚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类产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肠道微生物与茶及茶多酚的相互作用在调节肥胖及并发症中的作用
从一杯茶汤启程(组诗)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顺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
一字蚀骨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茶汤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的研究
全甲基化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