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库存政策性降价药品处理方法的研究

2021-05-01 21:55张彩虹谢峰夏泉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公立医院

张彩虹 谢峰 夏泉

摘 要: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影响,公立医院药品频繁降价。各医院对政策性降价药品库存的处理方式存在差异,现今还未形成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处理方法。文章以调查问卷为基本方法,以安徽省省属三甲医院为调研对象,收集公立医院在处理库存的政策性药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分析不同处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为公立医院优化处理库存的政策性降价药品的方法、提高药品费用核算准确度、推进业财双向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 藥品 政策性降价 业财融合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263-03

根据《关于药品带量采购有关事宜的通知》(卫药秘〔2015〕80号),安徽省自2015年4月1日全面取消省属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所有药品(除中药饮片外)均须以采购价销售。之后为进一步降低药价,公立医院多次落实政府关于政策性药品的降价行为。例如,4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价格调整、3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调整、安徽省医保支付药品价格调整等,均达到降低药品售价的目的。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药品政策性降价将常态化,库存药品政策性降价损失处理也成为公立医院的经常性业务,值得受到关注。

由于现今公立医院药品是进价与售价相同,采购和销售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致使医院在执行各类药品政策性降价后出现相关库存售价低于进价的情形,相关损失是计入药品费用由医院承担,还是由药品供应商或生产商承担?在处理药品政策性降价损失过程中如何保证损失的准确核算,同时不影响医院流动资金占用?本研究以安徽省内18家省属三甲医院的药品政策性降价业务流程处理与会计核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研,为公立医院优化处理库存的政策性降价药品的方法、提高药品费用核算准确度、推进业财双向融合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笔者于2020年7月,对安徽省18家省属三甲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发送《安徽省省级三甲医院政策性降价药品库存处理方式调查问卷》,收回18份,其中综合医院12家,专科医院6家,所有问卷均由被调研单位药库管理负责人填写。被调研者均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调研内容了解程度高,责任心强,保证了调研结果的可靠性。选取的样本医院均是安徽省内药品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制度较完善的医院,其处理模式对其他医院参考意义较大。调研者在收到问卷后,采用电话询问等手段进行复核确认。选择其中处理方式具有代表性的4家医院进行实地走访,并与相关业务药品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进行探讨,以保证准确了解详细情况。

二、结果

(一)公立医院政策性降价药品账务处理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目前安徽省省属三甲医院政策性降价药品库存成本损失,主要转移给药品配送商,由药品配送商与药品生产商协调承担政策性降价损失。药品配送商开具冲减降价损失发票(本文将药品配送商为弥补医院药品政策性降价损失开具的红字发票,统一简称为冲减降价损失发票),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公立医院在对药品进行降价前,统计院内降价药品的库存数,并发送给药品配送商,药品配送商以药品原价与新价的差额,乘以收到的库存数计算出医院政策性降价损失,以损失总金额开具红字发票,交给公立医院。公立医院财务部门根据此红字发票冲减药品配送商应付账款。方式二,公立医院在对药品进行降价前,统计院内降价药品的库存数,发送给药品配送商,药品配送商按药品原价乘以收到的库存数,开具红字发票,按药品新价乘以收到的库存数,开具正向发票,并将红字发票和正向发票一同交给公立医院,公立医院财务部门据以入账,减少药品配送商应付账款余额。

方式一下,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XX公司(原价-新价)*降价前库存数

 贷:库存商品—药品—药库(原价-新价)*降价前库存数

方式二下,会计处理:

借:应付账款—XX公司 原价*降价前库存数

 贷:库存商品—药品—药库 原价*降价前库存数

借:库存商品—药品—药库 新价*降价前库存数

 贷:应付账款—XX公司 新价*降价前库存数

(二)公立医院政策性降价药品实物管理

两种方式下,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均不对药品实物进行移动。在收到方式一的发票时,多数医院药品管理部门不将发票录入HIS系统。在收到方式二的发票时,医院均会将发票录入HIS系统(见表1)。根据走访的4家医院,了解到不同医院的HIS系统对药品降价的模式不同,药品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降价损失发票的管理不同(见表2)。

公立医院将冲减降价损失发票录入HIS系统内的,若降价药品品种数较少时,药品配送商能在医院药品降价前开具发票,医院药品管理部门根据收到的发票,在药品降价前将HIS系统内需要降价的药品库存退库,以库存数为零的状态对其降价,药品降价后再按新价录入原库存数。这种情况下,因为降价时HIS系统内无降价药品库存数,当月HIS系统的进销存月报上无降价损失。当降价药品品种数较多时,药品配送商没有足够时间在医院药品降价前开具发票,在没有发票的情况下,医院药品管理部门不能在HIS系统内进行出入库操作,只能在未将HIS系统需降价药品库存数清零的状态下,对该药品进行降价,等收到药品配送商发票后,将降价药品按原价和降价时的库存数退库,再按新价和降价时库存数入库。这种情况下,因降价时HIS系统内有降价药品的库存数,当月药品进销存报表上有药品降价损失。

三、政策性降价药品库存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部分医院药品政策性降价后,药品费用大于药品收入

长期享受政策红利的公立医院,管理相对粗放,特别对于药品,以往是医院盈利的主要资产,利润率相对较高,在药品费用核算不够准确、不够规范的情况下,仍然不会影响药品的盈利状态,但在药品零加成政策下,医院药品费用核算不规范、不准确开始显现。

部分醫院的财务人员不关注药品损益产生的原因,无论是药品仓储损益、调价损益或是其他原因产生的损益,在发生时即计入“待处理产生损益”,年末一次性转入“药品费用”,这样可能导致药品费用虚高。对于药品降价时有库存的医院,财务部门在药品降价当月,根据药品进销存月报上反应的降价损失,减少“待处理财产损益”,在收到冲降价损失发票入账时,根据发票记账,只是减少相应配送商应付账款和药品库存金额,未对药品降价损失处理,没有结转相应的“待处理财产损益”,该部分“待处理财产损益”在年末时转入“药品费用”。问卷调查的18家医院中,多数是遇到库存药品降价损失时,无论是降价前就对药品进行退库处理还是降价后才对药品进行库存处理,均是统一采用一种方式开具冲减降价发票。在医院财务人员对业务处理流程不了解,对业务的数据异常不敏感情况下,加上医院目前内控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数据,在年末结算时出现药品费用大于药品收入的现象。

(二)因频繁降价导致工作量增多

根据问卷调查和走访结果,安徽省18家省属三甲医院中,只有一家医院配备电子扫码入库系统,即大部分医院的药品出入库信息完全依靠人工录入。药品频繁政策性降价,按照目前公立医院以反复出入库的方式药品转移降价损失,药库工作人员工作量大量增加。为确保药品降价损失能在合理时间内冲回,保证院内流动资金周转率,药品管理部门一般会在降价前要求药品配送商开具冲减降价损失发票,同时,为尽量小地影响对院内药品使用的影响,这一过程需要在非工作时间完成,并要求临床医生、网络部门、药房、药库和药品配送商相互配合。首先药库告知药房和临床医生将进行药品调价的消息和原因,在短时间内院内无法发放相关药品,需要药房工作人员和医生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药库统计全院需降价药品库存数,并发给药品配送商。药房将需调价药品全部退给药库,药库等待药品配送商开具的发票,收到发票信息后,根据发票信息将需调价药品全部退库,进行调价,调价后按原库存数入库,再按各药房原退回的品种和数量,重新将药品发放给各药房。

如遇降价品种较多,或者有因降价,药品折让率发生变动的品种,药品配送商不能在降价前开具发票,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在调价后收到药品配送商发票的,部分医院的HIS系统,不能在新价格下以原入库价格退库,药库需要在达到降价前库存数前提下,先将药品价格调回原价,退库完成后,再将药品调回新价入库。这一过程同时需要确保,避免在药品调回原价格期间,误按原价格将药品卖给病人。

(三)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更新滞后

处理过程完全依靠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未形成具体明确的处理规范和监控的指标。冲减降价损失发票应以哪一种方式开具;如果HIS系统能实现降价后以原入库时价格退库,是否可以所有降价药品,均不要求药品配送商在降价前开具冲降价损失发票并送至医院;冲减降价损失发票是否必须录入HIS系统;冲减降价损失发票若在调价后才能开具的,应在多长时间内送至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冲降价损失发票,在报送财务部门时是否应与正常购进药品的发票分开汇总等方面,会计信息在业务前端进行处理时均存在较大任意性。同一医院的同一业务,不同的工作人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业务处理方式不固定,加上医院财务人员对业务处理流程不熟悉,没有对业务处理模式提供有效建议,医院HIS系统未对财务ERP软件开放端口,财务部门获取药品会计信息,仅依靠次月初药品管理部门报送纸质版药品进销存报表和发票,直接导致财务记账无法清晰业务动态,数据可比性差,不利于财务内部控制和医院资源有效配置。

四、讨论与建议

(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冲减库存药品政策性降价损失发票的形式

因HIS内降价药品库存数为零时,降价不会在药品进销存月报上产生损失,若调价药品种较少时,可在降价前收到药品供应商开具的冲减降价损失发票,可要求其以方式二开具,即按原价开具退货发票,新价开具购进发票,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将这种冲减降价损失的发票与正常的退货发票和购进发票一样管理,无须与财务部门再另外进行沟通。若调价品种较多时,无法在降价前收到冲降价损失发票的,因为降价当月药品进销存报表上有降价损失,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可要求药品配送商以方式一的方式开具降价损失发票,并在次月医院药品管理部门向医院财务部门递送药品进销存月报前,药品供应商将相关发票递送至医院,医院药品管理部门根据发票,以原价、降价时库存数退库,新价、降价时库存数入库,确保这两张出、入库单的汇总金额等于发票上的总金额,并将这两张出入库单一同附在发票后,同时将冲减降价损失发票与正常购进药品发票分开汇总报送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复核和及时处理因药品政策性降价产生的损失。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智慧化医院

从目前来看,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从各方面制约其发展。就安徽省来看,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智慧化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医院内部HIS系统、会计核算系统、OA系统及网银系统等之间整合程度不高,出现信息孤岛、财务系统未覆盖全流程等问题,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工作负担仍然较重,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没有实现互联互通,财务部门对医院运营管理监督力度低。通过建成智慧化医院,将医院业务处理流程和标准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会计核算系统与院内其他系统集成,使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共享和交互,从而有效整合医院资源,实现价值创造、精细化管理。

一方面运用移动审批、影像管理、电子档案等模块,将大量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处理。通过全业务、全流程、全员应用,将业务系统内部纵向融合,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管控化”,外部横向贯通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医院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1]。另一方面,建成能够与药材供应商、医保机构和其他各级医疗单位相连的云系统,实时交互信息,建立高效价值链和业务联盟[2]。同时,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可配置性和可扩展性,以便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或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与信息的交互。

(三)打造复合型的财务人才队伍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财务部门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资金的安全性、物价收费的合理合法性、国有资产和各种耗材的使用效率等[3],财务人才队伍质量是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关键因素。

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新财务制度的实行和国家各项财务制度的变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现有的财务政策,会对实务进行会计处理,同时需要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现有财务知识,紧跟形势变化[3]。财务人员应在做好自己财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业务前端,了解业务流程,增加对业务数据的理解和敏感性。在必要的情况下,从财务角度分析业务处理流程中的风险点,与业务部门和网络部门进行沟通,为业务流程制定和改进、相关信息系统构建提供可行性建议,并根据医院具体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医院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实现财务管理往业务前端延伸,操作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财务转变。

医院财务部门应建立以“竞争选拔”“整体提升”“分层培养”为主干的财务队伍及人员培养体系,并通过提升岗位要求、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岗位轮转、开展项目设计等具体措施[4],为财务人员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充分的外在条件。

[基金项目:安徽省“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临床药学)]

参考文献:

[1] 史晓川,雷志勤.基于全流程的医院智慧财务系统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20,445(03):88-90.

[2] 孙国岩,吴小涵,田红.新医改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公立医院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重构[J].中国卫生经济,2020,454(12):102-105.

[3] 王爱青,李钢,曹亚娜,等.公立医院财务处量化考核工作探讨[J].中国医院,2015,19(6):71-72.

[4] 吳涛.公立医院财务队伍建设及人员培养的实践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9),69-71.

(作者单位:张彩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峰,夏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22)

[作者简介:张彩虹,会计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卫生管理;通讯作者:夏泉,主任药师,博士,研究方向:药事管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促使公立医院达到三个转变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