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
——高职艺术类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融合发展研究

2021-05-01 06:54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弘扬技艺传统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一、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缘起

非遗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已植根于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显性或隐性影响着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很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发表多次讲话,要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非遗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在学校和课程中积极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弘扬和继承形式有很多载体,与美术有关是绘画、雕塑、传统技艺等。传统技艺是谋生和美化生活手段,是审美价值、情感表达和工匠精神体现。是社会深层次的心理和本源哲学。现今很多传统技艺是非遗,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弘扬和继承可深深影响学生行为规范,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操。

二、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必要性和意义

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劳动、职业、工匠精神,坚定信念和爱国爱家高尚道德品质,增强四个自信和新时代中国精神,体现高职立德树人深刻内涵,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体落实,是新时代中国梦精神滋养和文化追求,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本质诉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培养基石,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满足基本知识传授和传统技艺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要求,是新时代课程改革必然要求。

三、弘扬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需求分析

高职生源参差不齐,美术基础薄弱,零基础学生更多,远远跟不上专业学习知识要求。学校开设基础素描、设计色彩仅32课时,感受性学习给后继课程和专业学习带来很大难度。大部学生追求知识欲望小,懒散,接受能力差,不会举一反三,同一知识点不断重复强调方能接受。与新时代人才所具有匠心、劳动、职业精神和审美观还有距离。如何满足专业学习知识需求,基于传统技艺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非遗元素实践,达到传统技艺育人具体要求,提高学习实效性和针对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教育是大势所趋,元素融合进行造型和色彩设计,夯实专业基本功,开阔眼界,拓展技艺技能,进行传承创新,如文创创作,提升地方和学校的影响力,提升自信,增强学生品德素养。

四、传统技艺传承与非遗文化融通点和切入点

1.元素提炼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时,主要是选择性的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历史名人和典故、民间传说、红色文化、民俗风情、国画书法、传统戏剧、儒释道、民族纹样、典型建筑等元素嵌入技艺教学,造型和色彩表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强化职业、劳动和工匠精神,达到审美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目的。

2.融通点和切入点

传统技艺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美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拓展延伸,利用课程内容相关知识点和非遗文化元素,课后进行技艺创作,找准非遗文化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拓展显性训练,如美术基础的动物训练可泥塑、陶瓷灯小动物的雕塑创作,游戏原画课程的游戏人物设计可陶泥制作淮剧三国人物角色造型,色彩学习从色调、肌理的随机性到敦煌印象的漆画技艺的作品设计等一系列的变化延伸,在实践中影响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1)课程融合。传统技艺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美术基础类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利用课程内容一些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后进行技艺创作,课程内容造型知识点技能实训基础上,找准造型传统文化思政元素进行课程拓展显性训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三观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如美术基础的动物训练到泥塑、陶瓷灯小动物的雕塑创作,游戏原画课程的游戏人物设计到软陶制作的淮剧三国人物角色造型,色彩肌理的学习从色调、肌理的随机性到敦煌印象的漆画技艺的作品设计等一系列的变化延伸,在实践中影响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2)元素契合。整理挖掘文化元素,凝练内容、找准元素与技艺的融合点、共通点,如淮安新四军抗战故事烙画作品;游戏原画课程拓展作品《西游记》系列角色设计;地域元素的漆艺礼品盘作品,周恩来系列、古运河系列、淮海戏等;苏北民俗风情的系列泥塑作品和金湖荷花荡版画作品等;漆艺女性饰品系列民族纹样设计作品等,举不胜举。这里面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理论知识点讲授的时候有效的切入,技艺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显性和隐形的坚定学生四个自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中国精神。

(3)平台整合。利用我校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委员会的颁发传统技艺示范基地平台和淮安市教育局传统技艺手工坊进行技艺传承与创新学习,显性和隐性进行思政教育,除第二课堂和专业选修课外、课余时热爱传统技艺的学生也可传授,传统技艺结合非遗元素拓展绘画,艺术类专业展厅和明学楼走廊展示学生传统技艺作品,其隐含的思政元素既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学生,又能扩大课程思政教育范围行立德树人之效。

(4)创新结合。非遗元素结合传统技艺传承,进行大学生创新、传统技艺主题画展、作品比赛等,提升大学生自信和修养。如传统榫卯结构屏风工艺设计与绘画语言的契合装饰开发研究、基于传统技艺传承的漆工艺女性饰品开发研究、基于皖南古建筑元素的烙画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结题、基于淮安地域文化特色元素的系列漆艺礼品盘开发研究等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西游记主题版画校园作品展、地域文化元素传统技艺校园作品展等主题画展;江苏省时代风华作品展、淮安市文创作品展、教指委传统技艺作品展示等比赛。达到既树人又立德。

五、高职艺术类传统文化嵌入非遗技艺教育教学的模式与路径

1.教育教学方法

设置娱乐性的传承环境,利用互动性很强的教学,营造气氛,建立兴趣,让学生本性回归,玩中学、学中玩,去感受非遗文化与技艺的魅力、想去表现、陶冶在表现中去创造和享受,善用情感艺术,情欲信,辞欲巧,扩大教育的空间和时间。

2.教育教学模式

非遗文化元素植入课程教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要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以《西游记》植入《游戏原画》课程为例,选取人物、怪物、动物、植物等西游元素造型的夸张方式、动态、表情等,分析主要角色、次要角色服饰、道具等细节,笔者在“基于西游记元素的校本游戏原画课程建设策略”一文中有具体细致的阐述。学生花费大量课余时间把西游角色在传统木刻版画技艺表现中得以实现,一来可以巩固课程教学效果,二来不仅传承了版画技艺还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的劳动、职业和工匠精神。

(1)环境隐性育人。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运用传统技艺非遗元素作品营造,让学生在走、做、行、观中感受其魅力,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工作室里面的作品累累,吸引学生去探究,感受其氛围;走廊的传统技艺作品展览也是一道美丽风景线;校园雕塑和文化墙的设计,完全可以采用非遗文化元素去实施,我校周恩来邓颖超夫妻的雕塑和海棠园成为广大师生搞主题活动的主要场所,无形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立德树人标杆。

(2)主题创作特色育人。结合地域和红色文化、传统节日、纪念日、廉政法治、现代经济、疫情等主题模块,运用传统技艺手段创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平台,工作室、基地、展厅等,展览、参展、科研、带动学生投入到项目中去,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个人素养,增强四个自信和职业精神。

3.教育教学路径

非遗与传统技艺融合教学路径首先要做的是加强课程建设,把非遗文化无缝隙的植入课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其次是进行学科渗透,找到融通点和共同点,有效嵌入,笔者就游戏原画课程造型特点与西游元素相融,再与传统技艺版画的造型特点进行结合,既能进行西游元素项目化课程教学,又能进行版画技能拓展学习,在传统木刻上进行创新,尝试PVC材料原版画西游角色创作,有效保证课程创作有效实施。再次,进行主题性教育活动,既是课程教学成果,又是非常好的主题性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可展览可科研,还可提升校园非遗文化软实力。第四,提升校园非遗文化软实力,如举办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讲座、大到校刊校报的平台、广播站、校园环境、网站、公众号,小到班级板报、团课或主题班会等,都是非常好的实施路径。

4.教育教学机制

走好非遗文化与传统技艺融合教育教学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短期效应,需要有长远的规划,这就需要有稳定的机制来保证其顺利实现。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是首要前提,其次才是建设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影响学生。第三是建立目标责任和考核机制,形成有效制度,在制度下有计划执行,进行督导考核。最后是保持对内对外交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走得更好。更长远、更有效。

总之,弘扬非遗文化、绽放传统技艺是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弘扬技艺传统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