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雅《火祭舞》音乐语言分析

2021-05-01 06:54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和弦小节吉他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031)

19世纪,民族乐派兴起,西班牙民族音乐之父费利佩﹒佩德雷尔(Felip Pedrell 1841-1922)领导西班牙民族音乐复兴运动,他培养出三位杰出作曲家,伊萨克﹒阿尔贝尼斯(Albeniz Lsaac 1860-1909)、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马尼埃尔·德·法雅(Manuel de falla 1876-1946),他们尝试运用本民族音乐语汇与欧洲德奥传统音乐理论相结合,借助西班牙音乐元素创作了大量西班牙风格的作品,为弘扬西班牙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三位杰出的作曲家中,马尼埃尔·德·法雅(Manuel de falla 1876-1946)的成就最为显著,他也是西班牙自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位具有国际地位的作曲家。

马尼埃尔·德·法雅(Manuel de falla 1876-1946)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地区安达卢西亚的古城加第斯(Cadiz),这座古老的城市,有着三千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常常举办各类音乐会,歌剧节、音乐节。法雅的母亲是一位钢琴家,自幼跟随母亲学琴,9岁就与母亲同台表演,22岁考入马德里音乐学院,跟随民族乐派利佩﹒佩德雷尔(Felip Pedrell 1841-1922)学习作曲。在学习的三年中,法雅从导师那学习到了西班牙数百年来民间音乐的精髓,加之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各种民间音乐风格的熏陶,短短时间内,他创作的《人生朝露》(La vida breve)荣获贝莱斯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作曲大赛头奖,之后他身怀理想来到了巴黎,创作了钢琴曲《西班牙乐曲 四首》(Pieces espagnoles)及声乐曲《旋律三首》(Trois Melodies),这一时期,他在创作中不断尝试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将西班牙民间音乐元素、民间乐器音响以及西班牙民族调式与德奥传统音乐创作理论相结合,为自己未来创作寻找方向。1914年《人生朝露》(La vida breve)在巴黎喜歌剧院顺利公演,这一成功的消息迅速使法雅名声大噪,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雅被迫停学回到马德里。1914年-1920年是法雅创作集中时期,创作了管弦乐作品与钢琴作品《西班牙花园之夜》(Noches en los jardines de Espana)、舞剧《魔法师之恋》(El amor brujo)、《三角帽》(El sombren de trepicos)、哑剧《市长与磨坊女》(El Corregidor y la molinera)以及钢琴曲《贝蒂卡幻想曲》(Fantasia betica)、歌剧《彼得罗先生的木偶戏》(El retablo de maese Pedro)等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主题性格的塑造、调式调性的构想、节拍节奏的变化、音乐元素的运用、音响色彩的处理等方面都凝结着法雅对本民族传统文化、音乐语言以及德奥音乐技法、浪漫主义、印象乐派、其他民族乐派的思考。

1914年创作、1915年在马德里拉腊剧院首演的芭蕾舞剧《魔法师之恋》(El amor brujo)是法雅为数不多作品中一部很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创作中对民族性问题进行不断尝试的作品。该剧为一幕两场,由13个部分组成,融入了丰富的西班牙民族元素,题材选自西班牙吉卜赛传说,主要讲述美丽的吉卜赛姑娘坎黛拉斯(Cande las),在她被迫嫁给的不忠实的丈夫死后,爱上了卡米罗(Carmelo),死去丈夫的亡灵始终缠绕着他们,使他们无法相爱,在魔法师露西亚(Lucia)的帮助下,为了驱赶亡灵,所有吉卜赛人半夜绕着营火围成圈,在圈内坎黛拉斯(Cande las)跳起了火祭之舞,召唤丈夫的亡灵出现,并与他共舞。他们越跳越快,火祭之舞的魔法把亡灵吸入火焰中,使他永远消失。《火祭舞》(The Ritual Fire Dance)又译作《鬼火舞》,是芭蕾舞剧《魔法师之恋》(El amor brujo)中第八段“火祭舞”的配乐,也是该舞剧最著名的一段音乐,在舞剧中以管弦乐曲形式呈现,后经法雅本人改编成钢琴曲,常以独奏或双钢形式演奏。

一、《火祭舞》独特的曲式结构

《火祭舞》(The Ritual Fire Dance)共273小节,为有序的自由曲式。有序自由曲式是指多段落结构的乐曲,各部分主题材料按照一定次序自由排列,排列的顺序不归属于某一定型的结构图式,强调材料的重复和再现。笔者对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结构分析:

二、《火祭舞》地道的民间旋律素材

法雅是一位受过欧洲传统音乐教育的西班牙作曲家,运用先进的德奥作曲技法传承西班牙民间音乐是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谱例1是《火祭舞》的第一主题片段(25-28小节),法雅将西班牙民间音乐素材融入其中,连续的二度级进,大量的装饰音、变化音,营造出不协和的音响效果,使旋律神秘中又略显热情,连续的三连音节奏体现了西班牙舞蹈节奏特征。这些音乐语言仿佛描绘了一幅热闹的火祭场面,熊熊的烈火燃烧起来,全村人在魔法师露西亚的带领下围绕着烈火跳起了吉卜赛舞,人们越跳越狂热,烈火也越烧越旺。

谱例1:

第二主题,法雅用钢琴声模仿西班牙吉他的音响,#F与bE的增二度音程作为西班牙调式音阶的特征音程,鲜明的体现西班牙音乐元素。高声部旋律以二度连续级进来突出压抑、忧伤的音响效果,旋律尾部的长音,给人留下无尽的沉思。这里仿佛是美丽的吉卜赛姑娘坎黛拉斯在用哭诉的声调歌唱来表达心中的压抑和悲伤。感染力极强的“深沉之歌”终于感动了魔力,把亡夫的灵魂拉到了火堆前面。

第三主题,法雅用连续小二度反复之后大二度级进到主音,营造出狂野粗放的吉卜赛舞曲的音响效果,节奏铿锵有力,与前一主题“深沉之歌”(Cante Hondo)形成鲜明对比。左手五度、六度音程交替重复,加之右手铿锵有力的旋律,更加突出的描绘了吉卜赛姑娘坎黛拉斯狂放的性格与婀娜的舞姿,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构成强大的音乐推动力,再现后,速度加快,气氛狂热,仿佛看到了坎黛拉斯与卡米罗的爱情终于感动苍天,火祭之舞的魔法了将亡夫的鬼魂吸进了火堆,坎黛拉斯与卡米罗相拥热吻。

三、《火祭舞》民族化的节奏节拍

热情的西班牙人民喜好舞蹈,他们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民间舞蹈形式多达上千种,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弗拉明戈舞(Flamenco)”“霍达舞(Jota)”“方丹戈舞(Fandango)”“探戈舞(Tango)”等。复杂的节奏、弹性的节拍是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法雅大量吸收西班牙民间舞蹈节奏,将这些不同的节奏语言作为创作素材,巧妙地融入音乐作品中。

法雅抓住西班牙祭祀舞蹈的精髓,在《火祭舞》中使用大量的三连音与八分音符,附点节奏型与三连音节奏型交替出现的典型西班牙舞蹈节奏,贯穿第一主题。高音声部“前十六后八”节奏型规整地统一向下级进与低音声部持续的二分节奏、固定的四分节奏上下呼应,这样的音型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音响效果,仿佛吉卜赛的人们迈着坚定地舞步帮助坎黛拉斯呼唤亡夫的灵魂(见谱例1)。

急促且时值均等的短小音符构成的“托卡塔”式的节奏型,在乐曲的尾声出现,它不强调歌唱性的旋律,主要强调节奏形态,在《火祭舞》中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将乐曲推入高潮,最终在热闹非凡的火祭场景中结束。

复节奏元素始终贯穿《火祭舞》全曲,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复调手法鲜明,在第二主题中旋律声部以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穿插三连音结构,旋律音多为二度级进,尾部以连续的二分音符形成长音,营造出压抑、忧伤的气氛,第二声部为后半拍八分音符节奏型,以旋律声部形成对比,律动性较强,低声部是四分音符节奏型,节奏较为稳定,三个声部整体从纵向上构成了相互交错的复节奏,形成了声部间的对比,既展现了“深沉之歌”的魅力又不失舞蹈的韵律。

在西班牙舞蹈中,移节拍也是常见的一种现象。移节拍只是移动重拍的位置而不改变节拍固有关系,常使用重音记号、力度标记来打破重音规律,为突出对舞步重拍的模仿,在《火祭舞》中,法雅使用双手重音位置“错位”现象,突破了2/4拍常规的强弱规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魔法师露西亚和全村人在祭祀中刚健的舞步与柔婉的舞姿,天衣无缝的将不规则的舞步重拍融入音乐的创作中,具有鲜明的西班牙舞曲特征。

四、《火祭舞》新颖的非三度叠置和弦结构

非三度叠置和弦,在音乐作品中可以加强和声张力、增强音乐色彩,对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非三度叠置和弦已经较为广泛的运用,在德彪西、拉威尔的创作中尤为多见。运用非三度叠置和弦也是法雅在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音乐语言,《贝蒂卡幻想曲》79-84小节中运用了四度叠置和弦,395-399小节运用了五度叠置和弦。《西班牙乐曲四首》中《古巴娜》《安达卢西亚》都出现了四度、五度混合叠置和弦。

《火祭舞》第二主题的开始部分,连接部由C大调转到G大调,后采用纯五度叠置和弦以四分音符节奏奏出。法雅在作品中使用纯五度叠置和弦,弱化了和弦的功能色彩,给音乐增添了极为空旷的音响,并通过和声更好地为“深沉之歌”的进入营造气氛。感染力极强的高声部进入后,纯五度叠置和弦在低声部一直伴随着旋律声部,深刻的刻画出吉卜赛姑娘坎黛拉斯,在被迫嫁给不忠实的丈夫死后,仍被丈夫的亡魂纠缠,用哭诉的声调歌唱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这里纯五度叠置和弦的使用,不仅增添了民族和声色彩,展现了西班牙民族音乐风格,更重要的是它凸显了音乐的故事叙述性,更好地表达了故事的内涵和主人翁坎黛拉斯复杂的内心情感。

五、《火祭舞》最淋漓尽致的西班牙吉他风格体现

吉他在西班牙音乐中是不可缺少的演奏乐器,想要创作出地道的西班牙风格,模仿吉他音效是必不可少的音乐语言。西班牙学者泰德认为:“凭借吉他的特殊和声作用运用在现代钢琴中,法雅是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人。”法雅所创作的作品中,多多少少都有模仿吉他的演奏手法,多则8种,少则也有2、3种。

碎音(Acciccatura)是西班牙弗兰明戈中的一种重要的演奏手法,指用不和谐的和弦来表现粗犷的音响效果,通过快速弹拨琴弦,制造出响彻云霄震撼的音响,《火祭舞》中99小节-106小节就是模仿吉他中碎音的弹奏手法,左手五度、六度交替出现的音程与右手重复级进的旋律营造出了不和谐的音响效果,情绪激昂、场面欢腾,展现了西班牙粗犷、奔放的舞姿,描绘出一副热闹的火祭舞场景。

那斯乖多(Raspqeado)和庞太多(Punteado)是常见的吉他演奏技巧,那斯乖多是通过扫弦的弹奏手法增加节奏的动态感和和声效果,它不同于钢琴里的刮奏技巧,因为钢琴的音高排列与吉他的完全不同,那斯乖多的音响效果相当于钢琴演奏中的快速琶音,在《火祭舞》54-58小节,法雅就是模仿吉他那斯乖多这一演奏手法创作的,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弗兰明戈音乐特点。

庞太多在吉他演奏手法中是指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在琴弦中连续的弹拨单音,手指快速交替弹奏出干净利落的音色,音响效果类似于钢琴的快速跑动的颤音或短小音阶。在吉他演奏技巧中经常会把那斯乖多与庞太多混合使用,《火祭舞》52-54小节,开头用那斯乖多扫弦弹奏,之后的音符用庞太多技巧,清晰的弹出每个音,最后再用扫弦弹奏。这里两种技巧的混合使用,大大地增强了旋律的节奏感,突出舞曲节奏律动性的同时又能清楚地听见旋律音,好似动听的旋律上配有极其动感的节奏,淋漓尽致的用钢琴展现了西班牙吉他民族音乐风格。

内在持续音的弹奏技巧在吉他中也是多见的,和钢琴踏板的所产生的音效差不多,让某个音的音响得到延续,在巴洛克时期,没有踏板装置时,为了保持住某个音的音响,通常会频繁的重复演奏这个音,在吉他的演奏技巧中也同样,旋律部分由拇指弹奏,剩下的手指重复弹奏相同的音,在《火祭舞》中75-98小节,内在持续音呈现悲痛、曲折的“深沉之歌”气氛,中低声部和弦弹奏时要浑厚、稳定,音量不能大于旋律,在下方衬托旋律。

快速连续弹奏和弦是吉他弹奏技巧的又一特色,能强烈的体现西班牙舞曲特征,指在琴弦中以上和下两个动作轮流扫弦弹奏,连续扫弦弹奏出来的音效营造出一种热闹、激动地气氛,《火祭舞》258-273小节,连续的A大调属和弦,持续整整14小节,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营造出热闹非凡的火祭舞场景,直至最后两小节,以干净利落的扫弦解决到主和弦。

20世纪民族音乐在欧洲蓬勃发展,受德奥传统音乐理论影响的西班牙作曲家法雅,始终热衷于西班牙民族音乐的探究,在他一生的创作中,试图运用欧洲的创作技法,融入西班牙民族音乐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在《火祭舞》的创作中,能看得出来。法雅对西班牙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没有一股脑的照搬或简单的加入。从创作手法上来看,法雅运用传统的大小调和有序的自由曲式,通过强调重复和再现,突出了故事的叙事性,同时,运用富有西班牙民族化的节奏、节拍,直接对火祭舞蹈场面进行描绘,给整部作品注入了西班牙民族舞蹈语言。从民间素材的运用来看,法雅将西班牙音乐文化的精髓——“深沉之歌”、二度、非三度叠置的和声语言,三连音的节奏音型以及弗兰明戈吉他音效等自然地融入创作中。法雅不仅到民间地头采风,不断尝试提炼民间音乐素材,形成独特的民族音乐语言,还在创作中坚持以欧洲创作技法为基础,将提炼出来的民族音乐语言与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将西班牙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也体现了法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猜你喜欢
和弦小节吉他
女声合唱作品《母亲的微笑》的作品分析及指挥设计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快把我哥带走
我的吉他之路
自己做吉他
节节草的秘密
自己做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