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语境下扎囊果谐传承与现状研究*
——以扎唐镇为例

2021-05-01 07:18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间艺人课间操民间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藏拉萨 850012)

一、扎囊县扎唐镇简介

被誉为为氆氇之乡扎囊县位于西藏中南部,雅隆藏布江中游,位于东经90º03~90º38、北纬28º27~29º34之间。东部与山南乃东县和琼杰县接壤,南邻浪卡子县和措美县,西边与贡嘎县,北与西藏拉萨市及达孜区相邻。全县平均海拔3680米,总面积为2163平方米。辖两个镇(扎唐镇、桑耶镇)三个乡(扎其乡、吉如乡、阿扎乡),六十三个村,而位于扎囊县中部的扎唐镇则是离县城最近,是整个县城果谐最盛行的地方之一。

二、“果谐”的历史渊源

三、扎唐果谐()的特点

(一)“扎唐果谐”的音乐特点

(二)“扎唐果谐”的舞蹈形式与舞步特点

对于人数而言扎唐果谐的人数是不固定的,男女老少均可以参加,人数少则十几个多则几百个人,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果谐的基本的动作有‘三步一提’‘两步一提’‘围腰手’‘前后甩手’‘跺踢步’‘斜垂手’‘双晃手’等。还有手拉手、叉腰手和搭腰手等的形式,步伐铿锵有力,声音粗狂昂扬,热烈活泼赋有很浓的农业劳动气息,给人一种刺激和振奋的感觉。”总之整体歌舞的节奏鲜明、热情奔放、最后以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四、非遗语境下“扎唐果谐”的传承现状

(一)在民间中传承

对于民间艺人的传承方式而言,一般有师徒传承和家人亲属为主的传承,这种师徒传承方式在民间很常见,由于师徒平时互相见面机会很多,接触很平凡,随时都可以进行传授。还有师徒传承中较为常见的形式是家人及亲属之间的传承,当然很多民间艺人的启蒙老师应该算作是自己的父母亲。这一种师徒传承方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因此这种传承方式是民间音乐传承的一大亮点。他们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采访扎唐果谐艺人时发现他们对同一个音乐现象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他们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文化知识,甚至没有文化,但是他们对音乐的本质与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也就是他们从小开始接触民间音乐,世代相传,把文化精髓烙印骨子的缘故吧!

(二)在校园里传承

自从“扎唐果谐”进入西藏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扎囊县为更好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的歌舞,学校开展了“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当地的中小学和民间艺术团以广播体操的节拍动作为基础,结合果谐歌舞元素,编排了几首新式课间操,这种方式既关联了学生的身体同时还可以间接吸收民族文化艺术熏陶,这对学校重视民族艺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传承民族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2017年11月有幸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前往扎囊县两所学校(中小学各一所)实地进行问卷,采访等方式对学校音乐老师和部分学生开展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扎唐果谐在校园中传承方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在课堂上的传授相关知识与学唱外,还创编了具有果谐特点的课间操,成立了艺术社团、民间艺人进校园等形式。其中“艺术社团”在校外还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参与各种比赛和活动,这对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扎唐果谐”在民间传承和校园传承的利弊分析

(一)民间中传承的优势

自从扎唐果谐进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果谐的重视程度和传承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政府对民族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民间艺人的重视,艺人们成了受宠对象,得到了人们的拥戴。由于民间艺术扎根在民间的土壤里,与民风民俗紧密结合,本身具有传承优势民间传承的优势。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广大的知识分子对果谐的民间传承方式有了浓厚的兴趣,也愿意抽出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习、研究。这对更好传承与保护“扎唐果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在民间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又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上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就拿扎唐果谐来讲,属于本地很多年轻人不断离开家乡出去打工或上学等,在家乡的年轻人也因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果谐艺术不感兴趣,而老一辈的果谐艺人们都不断变老,这将果谐艺术传承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三)校园传承的优势

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大力倡导,很多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化艺术如何在学校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从而在全国各地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值得借鉴的成果和经验。

在传承条件上,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有着稳定的师生资源,完备的教学设备、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作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基地奠定了很好的条件和基础。政策上有优势,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通知中提出“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国家对于学校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定决心和大力支持。这也正是,“扎囊果谐”在学校传承的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由此非遗文化校园活态传承在全国各地开展。

(四)在校园传承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果谐在校园中传承目前只是以课间操的形式而已,传播而没有形成系统化加之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本土及校本教材的缺乏、对果谐的艺术价值认识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对音乐课堂引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在乎的是各班学习成绩、各科分数、学校的升学率等,把学生的考试分作为重点评价目标,缺乏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平衡发展。笔者认为在校园中能够更好、更有效的传承果谐,应该在课堂中开设果谐。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使果谐更好地在校园中的传承和发扬。而不仅仅是以课间操的形式传承,虽然以课间操传承效果很好同时也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但学生每天都跳几首果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倦,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六、结语

随着国家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很多民间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扎唐果谐为例,自从进入非遗名录后在传承、传播、保护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扎囊县还把当地的各中小学作为果谐重要的传承基地,所编排的果谐课间操,对传承果谐歌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扎囊果谐是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藏民族歌舞艺术中一朵灿烂的花朵,也是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撰写非遗语境下西藏扎唐果谐的传承现状,分析民间传承和校园传承的利与弊,为今后探索非遗语境下传统音乐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注释:

①采访时间:2017年11月14日,地点:扎囊县广播电视台,被采访人姓名:平措诺杰.

猜你喜欢
民间艺人课间操民间
小学生跳课间操成功减重20斤
课间操也必要创新
论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祁东渔鼓的传承和发展
西海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及艺人现状调查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光明正大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