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05-01 06:54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专业课程住宅

(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湖南常德 41500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传递出高校的教育中课程思政在道德建设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重视各课程的价值主导作用和各环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筑道德教育体系的全面展开。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涵盖的思政教育资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意识的领导力,确保现阶段思政教育方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纲要》对艺术类专业课程也提出了新要求,以课程思政教育为抓手,全面深刻认识高校课程的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有序地展开高校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各项工作。这是高校专业类课程教学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高校是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在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与时俱进。我们要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去指引学生,因此,课程改革首要问题是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

2.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为环境设计方向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他专题设计课程是本课程的延展与行业特征的丰富。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要依赖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发挥“隐性”课程的主力作用。

就目前环境设计专业来说,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广泛吸取和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其实,《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思政也大有可为,例如住宅设计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及生活习性等元素都可以进行深入挖掘,融入教学中,当前设计类专业教师面临的重任就是从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的高度来进行教学改革,为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色、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的专业金课添砖加瓦。

二、发掘隐形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1.课程介绍

课程专业目标: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住宅室内设计综合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住宅室内设计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流程、风格流派、空间设计特点、设计方法等,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时,强调以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倡导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课程育德目标: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素养、道德修养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对专业知识基础学习和设计方法应用的同时,既满足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又提升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2.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三大模块:理论、调研、实践。

第一,基础理论部分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住宅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流程、风格流派、空间设计特点、设计方法等。同时,课程中引入中国优秀传统住宅设计案例,及当代中国知名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演绎优秀的设计师及其作品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二,课外调研强调实践操作,主要以实地勘察量房与市场考察调研的形式为主。教师下发调研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引导学生从需求、功能、尺度、艺术等角度展开分析。通过现场量房,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专心投入,敬业精神等。

第三,设计实践部分包含了:住宅空间方案设计、绘制施工图、绘制效果图、课程汇报及展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将方案设计由简入深,层层递进,从前期调研勘察、住户分析、设计构思、设计定位、功能划分、人流动线、空间设计到空间内部的细节深化设计,配色、选材、灯光、内部构造等方面一步步进行完善、优化,通过该过程的打磨学生最终能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方案设计。有机融入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等思政要素,引领学生开阔视野、自我认识、构建自信、提升素养。实现专业课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课程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如文末表1。

表1 《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设计

三、《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1.专业知识点

以后疫情时代住宅空间室内设计为例(4课时),通过后疫情时代住宅空间场所设计新方向知识点的梳理,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的转变,从而总结出住宅空间设计新方向的基本分类、设计内容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步深入,使思想政治内容逐渐得到体现和深化,从而拓展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的教育途径,激发公共空间设计活力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思政元素

在后疫情时代,在生活方式上人们有了一定的转变,这种转变直接影响到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的发展新方向。过去我们在公共空间中所实现的功能现在逐步转向住宅空间内,现代住宅空间除了要满足人们基本的起居、睡眠、休闲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工作、学习、锻炼、娱乐等其他一切能想象到的功能空间。这些住宅空间功能不同程度的给人们带来对空间的更多需求。通过对住宅空间设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

3.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有机结合,给定一概念空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设计中来。

4.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观看抗击疫情宣传片,弘扬中国精神。

(2)主讲内容:住宅空间案例讲解讨论,探讨后疫情时代住宅室内空间的变革。

①案例分析讨论:后疫情时代居住体验新定义专题报道。通过案例分析引出问题,疫情过后对居家生活有和改变?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新冠病毒的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

②教师重难点讲解:功能需求的转变。居家办公、居家学习、居家锻炼、家庭娱乐、室内卫生、消毒功能等空间的需求增大。在此的知识点中,通过对功能空间、流线分析、通风新风系统、排水设施、排污处理等方面分析,并以具体设计的力量呈现,期待疫情的早日控制。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职业素养。

③课程设计实践:后疫情时代住宅空间概念设计。相关要求:使用面积约150平,四口之家,主要以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住宅空间功能方面的新需求为导向,设计一套具有更佳生活体验方式的住宅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堂小结。后疫情时代住宅空间设计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意义在于通过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引领,并通过空间的形式进行呈现,要做到专业、思想形成协同效益,共同育人。引入教学多样化方法,通过导入——设问——讨论——解答——实践五个环节,训练学生从思考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多方位的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爱国情怀、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学生从中产生文化自信,无形之中提升其德育素养。

四、《住宅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反思总结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该课程基本原则,空间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项目设计能力,专业课教学之中融入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思政教学与中国传统住宅文化的介绍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多媒体展示为主;将思政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添加到每个课程章节,通过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获得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职业观念。在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德育素质,引导他们成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有志青年。

思政要素融入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学习中巧妙的认识到课程的价值和教育意义,提高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在设计课程内容和任务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将学科能力和个人素质融入课程,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中学习发现和体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写作,并巧妙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专业课程住宅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波尔图2号住宅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Jaffa住宅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蜂窝住宅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