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岱族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

2021-05-01 06:54
大众文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族人槟榔男方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一、越南岱族传统婚俗中的主要仪式和环节

岱族是越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的谅山、高平、河江等边境省份,北太、宣光、安沛、老街等边境地区省份人口也较多。按历史记载,从根源上看,越南的岱族与中国的壮族是同一个民族,曾经生活在中国南部广西比较偏远的山区,随着历史的变迁及国家地界的划分,被分成两个国家的两个具有不同族称的民族。

对于岱族人来说,婚礼是重要的民俗事项,传统上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了近现代,年青一代的岱族男女虽恋爱自由,但是婚礼仍然遵循着古老而传统的提亲、定亲、择吉日、迎亲等主要仪式。

(一)提亲

提亲是岱族传统婚俗中的重要仪式。当岱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圩、参加集体劳动等方式结识,恋爱并决定结婚之后,或男方看上哪家姑娘想娶为妻子时,男方家便托—媒人去女方提亲。岱族提亲要带的聘礼中有糯米和米酒。之后,如女方家庭也同意一对年轻人结婚,男方便又请一位在男方家族中有威信的人作为队长,与新郎、伴郎和一个8-10岁的小女孩,挑着更多的聘礼来赠予女方

(二)定亲

岱族人的定亲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男方要带着公鸡、糯米、米酒、粽子、糍粑、槟榔、蒌叶及现金来到女方家共同举行定亲仪式。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男方带来的聘礼置于女方家祭拜祖先的神台上祭祀先祖,将定亲一事告知祖先神灵并祈求祖先的福佑。男方也借此时机向女方家长要女方的“八字”以接下来请巫师“合八字”择吉日。

(三)择吉日

传统上,岱族人的婚礼在男方家和女方家分别持续2天,其中有一天重合。女方先举行婚礼,第二天男方来接亲后女方婚礼结束。男方将女方接回的当天为男方婚礼的第一天,持续到第二天后结束。所以选定结婚的好日子对于岱族来说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很重要,既要适合女方的八字,也不能跟男方的八字“对冲”,一定要是“黄道吉日”,这样以后婚姻才会顺遂美满。

(四)迎亲

迎亲是岱族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迎亲礼中包含有糯米、米酒、糍粑和粽子。迎亲队伍包括男方家族的一位有威信的长者为队长,男方外婆家一位有威信的长者为副队长,和伴郎及8-10个未成家的青年男子浩浩荡荡挑着迎亲礼一起到女方迎亲。来到女方家后,迎亲队伍中的每个人都要喝两杯女方家准备好在门口的米酒,俗称考验感情。男方将聘礼交给女方后,便与女方亲戚朋友一同坐下吃宴席。席间队长带着新郎向女方来吃宴席的亲朋好友敬酒,感谢亲朋好友来分享这一喜庆时刻。吉时一到队长便带着新郎去请迎新娘回夫家。传统习俗中,岱族新娘出门前往夫家前都要上香祭拜祖先,向祖先拜别,感念祖先的庇佑。出门前,迎亲的副队长和新娘的母亲还一起为新娘带上斗笠,系好系带,寓意为新郎新娘遮风挡雨,保佑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子嗣绵延。

在回新郎家的路上,岱族也有很多禁忌和仪式如遇江河、溪流要过桥的时候,过路口的时候,要丢一些钱在桥上或水里或路口,俗称“买路钱”,用岱族人的话说就是你有吃的也要给各路牛鬼蛇神吃一点,让鬼怪勿害,祈求河神保佑,赐福于一对新人。

新娘来到夫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新郎新娘上香祭拜祖先。这是新娘入夫家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仪式。新娘拜过夫家祖先,从此便为夫家人。之后,新娘将自己从娘家带来的东西如被子、蚊帐、枕头等送给夫家亲戚。这也是岱族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仪式,表达了新娘随时愿与夫家亲戚同甘共苦的心愿。

二、传统婚俗体现岱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岱族在迁入越南之后,在越南东北部,北部边境山区形成大散居小聚居的格局,与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稻作农业仍是岱族主要的经济方式,这可从岱族的婚礼中窥见一二。此外,社会生活组织、社会规范、精神信仰等也都在婚礼中有所体现。

(一)聘礼反映出岱族操持着丘陵稻作的生计方式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各民族自古以来的生计方式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岱族先民们充分利用山地条件,开垦出山谷间的小块平地来种植水稻,以山谷溪流灌溉稻田,大米是主食,糯米则是喜庆年结才拿出来享用。传统的岱族婚礼仪式中,从提亲到迎亲,每一个仪式环节,都少不了糯米和米酒。定亲时除糯米和米酒之外还要有公鸡、粽子、糍粑、槟榔和蒌叶。粽子、糍粑用糯米做成,米酒则是用粳米或糯米酿制。这些稻作产品作为聘礼出现在岱族人视为最重要的人生礼仪中,可见越南岱族稻作文化的源远流长。

嚼槟榔是岱族古老的习俗,嚼槟榔的时候配上蒌叶,久而久之便可将牙齿染黑。有的说岱族嚼槟榔,是由于岱族喜黑,以黑为美的象征;有的说嚼槟榔是为了保护牙齿不被虫蛀。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嚼槟榔的习俗能够流传至今,都是适应其生产生活环境的结果。越南岱族居住地属亚热带气候地区,盛产槟榔,槟榔则有生津消积、杀虫节疟、利水消暑等功效,与亚热带湿热的气候相适应。

可见,虽然已经迁徙到越南,但居住在山区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稻作农业仍然是岱族的生计方式。

(二)婚礼中祭拜祖先的仪式体现了岱族的祖先崇拜

从定亲开始到迎亲结束,婚礼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祭拜祖先。定亲仪式开始,男方要将带到女方的聘礼置在神台上祭拜女方祖先,体现了男方对女方家庭将女孩养育成人的感恩之情。新娘离开娘家前往新郎家之前也要祭拜祖先。新郎新娘到达新郎家的第一时间就是上香祭拜男方祖先。这时候则是一对新人在祖先,亲戚面前许诺,不管今后生活是艰苦或是幸福,两人会一直相亲相爱,相互照顾到白头的意义。

祖先崇拜普遍盛行于岱族社会,每一个家庭都在正厅设有供奉着历代家先的神台,供在年节时庆或有红白喜事时祭拜,婚礼仪式中祭拜祖先的仪式便是这表现之一。岱族先民们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地下的情况下,对人的生老病死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他们相信先祖们虽已过世,但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会对现世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对祖先的崇拜展示的也是一种孝道,体现了岱族人对祖先神灵的敬畏。

(三)投放“买路钱”是岱族自然崇拜的遗俗

岱族在迎接新娘回夫家的路上经过河流、溪流,过桥,过路口等都有向这些地方投钱的仪式,体现了岱族的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的原始信仰,如水神崇拜、山神崇拜、树神崇拜、太阳崇拜等。岱族先民在生产力极低,科学知识尚未普及的条件下,对周围出现的各种现象无法解释,认为世上存在着某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些力量可以左右人的行为结果,甚至决定人类的命运。人们以为洪水是由于水神发怒产生的,地震是由于沉睡于地下千年的龙翻身造成的等等。人们只有祭祀神灵,取悦神灵,神灵才不会降祸于人。除了会降祸的神,也有可以保佑人们生产丰收,生活幸福的神,如谷神、雨神、财神。

对自然的崇拜起源于万物有灵的信仰。岱族人迎亲路上过桥,过路口时投“买路钱”是因为他们认为河有河神守卫,路口有山神守卫,他们对这些摸不着,看不到的,却感到时刻存在于他们周围的这种力量感到畏惧,所以过桥,过路要给这些守卫的神灵小恩小惠,这些神灵才会保佑他们一路平安并赐福于一对新人。

(四)岱族人的婚礼不仅仅是简单的两人结合,还是男女双方家庭乃至家族的结合,是维系宗族的民族的纽带。

岱族婚礼的宴席非常隆重,亲戚不管距离有多远,都要邀请到。岱族居处偏远山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通信设施落后,有可能从一个村来到另一个村都要花上一天的时间,但是岱族人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也要亲自来到亲戚家邀请。亲戚们尤其是外家的亲戚(即母亲的娘家亲戚)也很乐意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来参加婚宴。男方宗族里的每个亲人也都很乐意为一对新人的婚礼忙前忙后的杀猪宰羊,准备菜肴,接待客人。在岱族社会中“直到现在,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组织还依然存在并继续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婚礼的举行为有血缘关系的远亲近邻提供相互联系交流的机会和平台,推动了家庭之间的和睦相处,并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岱族人婚礼中拜长辈、赠聘礼等行为仪式也体现了岱族人尊老敬老,知恩感恩,重视亲情的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在传统社会中起着维系民族关系,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岱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在形式和内容上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保留了符合岱族人民心理的、社会的、生态的需求的传统元素,摈弃了一些不科学的、烦琐的,与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和谐的仪式。但是,不管是被摒弃了的还是被传承下来了的习俗仪式,都是岱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探讨这些传统的习俗和仪式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对岱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认识,也更有助于我们对其现状的了解,促进中越边境民族民间的友好交流。

猜你喜欢
族人槟榔男方
(21)新航线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自制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