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2021-05-02 06:29赵玲玉陈前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力新疆农户

□文/ 赵玲玉 陈 欢 陈 琳 陈前利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提要]本文通过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寻找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法等统计调查方法对样本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土地流转基本状况等方面展开问卷调查与数据收集,分析影响土地流转的相关因素,了解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二元logi stic 回归分析得出劳动力外出期限和劳动力受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对土地流转有显著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有较显著影响等结论。提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策鼓励、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等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4 年10 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作为我国关于农村土地管理方面最全面、最明确、规格最高的指导性意见,拉开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序幕。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两个主要因素。劳动力转移这一因素对于土地流转相对影响较大,涉及面更广泛也更复杂。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有利于打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对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期间,新疆不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持续增长,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转移就业脱贫增收。受地区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条件的不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展现出较明显的地区特色,劳动力转移的范围大部分还是在较小范围内进行低层次的转移,转移时间较短且距离较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新疆为例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视角下对土地流转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土地流转情况以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文献简述

林善浪等研究表明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土地流转意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Qin 对重庆市4 个村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减少劳动力流出家庭对土地的投资,造成种地劳动力的老龄化、土地的荒置和粗放利用。余新梅等认为长期以来新疆农村经济体制中存在着土地征用制度滞后、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农业发展模式不成熟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脆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刘新平提出在新疆,农户对农地依赖度较高,思想保守且观念滞后,造成土地流转意愿不强;工业化驱动力弱且城镇化发展缓慢是制约新疆土地流转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和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进行土地流转存在一定困难。不少学者发现,家庭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对农户流转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因为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并不能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只有非农就业质量的提高才能最终使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而且目前农民家庭有足够的劳动力,即使非农就业也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农户更多地会进行兼业而不是农地流转。

虽然理论界对土地流转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通过梳理前人的文献发现国内有关土地流转的研究主要是单方面的研究,且新疆从劳动力转移角度进行土地流转研究的文献较为缺乏。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状况、土地流转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并得出一些结论,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此方面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问题所进行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外出劳动力转移情况以及土地流转情况等。在进行问卷统计的过程中,共回收问卷216 份,经统计获得有效问卷173 份,调查问卷有效率为80%,其中进行劳动力转移的有105 份,占有效问卷的60.7%。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随机抽样法、问卷调查法等统计调查方法。本文问卷调查共收回216 份问卷,在收集的问卷数据中通过选择时间、区间等综合因素对样本数据进行查看筛选,最终剔除无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173 份。本文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前提研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所以文中所统计分析的数据来自于进行了劳动力转移行为的105 户,其中进行土地流转的有44 户。

本文在进行实际调查时,土地流转情况分为进行土地流转和未进行土地流转,问卷中设计“没有”和“有”两种情况。通常使用Logistic 模型进行分析因变量作为分类变量时,各因素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本文将土地流转与否作为模型的因变量,因此在设定模型时,将因变量设置成0 为“没有”,1 为“有”。本文构建的Logistic 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β0是常数项,β1,β2,...,β8是回归系数,X1=性别,X2=年龄,X3=学历,X4=收入,X5=外出务工比例,X6=外出务工期限,X7=社会保障,X8=职业技能培训。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不显著变量剔除法进行变量筛选,通过不断向后筛选不显著变量并剔除出回归方程的一个模型分析过程。首先将全部变量导入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然后将没有通过似然比卡方检验的变量进行逐步剔除,再进行重新建立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如果检验中的变量的回归系数检验都显著,则回归模型分析过程结束,若依然有不显著变量,继续进行剔除直至剩余变量均为显著时结束。

四、主要调查结果分析

从logistic 模型的运行结果看,模型总体有意义且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瓦尔德检验的显著水平在0.05 以下表示非常显著。根据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对土地流转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外出务工期限和职业技能培训,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为外出务工比例。(表1、表2)

(一)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瓦尔德检验的显著水平是0.014,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非常显著且呈正相关。素质表现为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等。具有不同素质的农户外出所引起的农地流转的方向和结果不一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成为现代新型农民,为其从事非农产业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农民利用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在外出务工时更能发挥所长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此时劳动力会倾向于进行非农生产,会更愿意流转土地。如果转移劳动力素质越低,则越倾向于兼业而不是进行农地流转。

(二)外出务工期限。通过瓦尔德检验的显著水平是0.011,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非常显著且呈正向相关。数据表明,在外出务工期限为3个月以内的农户中,进行土地流转的户数为31%;在外出务工期限为3~6 个月的农户中,进行土地流转的户数为34.4%;在外出务工期限为6 个月以上的农户中,进行土地流转的户数为42.9%。短期外出务工劳动力进行兼业行为的较多,多数选择在农闲时期进行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农忙时期则回家照看土地,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较少;外出务工的期限越长,基本无法照顾自家土地的耕种,家中土地不能长期无人照料,因此选择进行土地流转农户将会增多。由此看出,外出务工期限越长,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越高。

(三)外出务工比例。通过瓦尔德检验的显著水平是0.082,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负向相关。新疆农村土地通常面积大,但质量差,且基本一年只播种收获一次,因此大多数农户在投入成本与利润之间不平衡下选择了外出务工。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农户转移时间较短且转移距离近,有67.61%的农户在县内转移,17.14%的农户在县外市内转移。虽然拥有土地不一定会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但是如果没有土地,农民可能会面临难以生存的问题。在传统农民心里,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底线,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后依旧保留着在农村的土地,让家中的老人通过种地获取一些粮食及收入;并且由于其转移地点近、时间短,农户发生兼业的情况较多,因此土地流转数量较少。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从劳动力转移视角出发,研究土地流转,在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样本区劳动力转移状况、土地流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对样本区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转移多为就近转移和短期转移;劳动力外出务工期限、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非常显著,外出务工比例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较为显著。

(二)建议

1、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非农就业能力和收入。首先,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在乡村开展培训班对农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其次,依托产业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让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能致富”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技术在农业上增产增收,增加非农就业的成功率;最后,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向大城市发展,建立帮扶政策,给予创业农民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为劳动力走出土地实现非农就业创造条件。

表1 模型中涉及相关变量一览表

表2 回归结果一览表

2、加强政策支持,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向城市进行长期且稳定的转移,到内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并向非农产业或第二、第三等产业发展;在本地乡村与内地发达地区之间签订协议进行劳动力供需对接等,一方提供高素质新型农民,另一方提供稳定的就业地点和收入保障,两者融合统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土地流转。给予政策性的奖励,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在乡村开展培训班学习技术和知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开展规模化经营。

3、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其最基本的保障,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深入贯彻新农合、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农村养老及合作医疗工作、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机制等,弱化土地的保障作用;保证外出务工劳动力回乡之后即使没有土地,生活依然有所保障,使其能够放心地外出务工并进行土地流转。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敏霞.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7).

[2]陶翔,王祥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05).

[3]林善浪,王健,张锋.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02).

[4]Qin H.Rural-to-Urban Labor Migration,Household Livelihoods,and the Rural Environment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Southwest China[J].Human Ecology,2010.38(05).

[5]余新梅,马登杰.新疆农村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2011(09).

[6]刘新平.新疆农村土地流转限制因素与模式选择[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

[7]钱忠好.非农就业是否必然导致农地流转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农户兼业化的解释[J].中国农村经济,2008(10).

[8]贺振华.农业兼业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农村观察,2005(01).

[9]贺振华.农户外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10]许恒周,郭忠兴,郭玉燕.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与农村土地流转——基于南京市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J].农业技术经济,2001(01).

[11]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基于十省份千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02).

猜你喜欢
劳动力新疆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