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2021-05-02 06:30宋佳洪毛鸿羽黄榆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景气调研疫情

□文/ 宋佳洪 高 玥 毛鸿羽 恽 芝 黄榆文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提要]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解决民生就业的重要载体。但在疫情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小微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呈现负增长。本文通过苏南、苏中、苏北各行业中小微企业的网络问卷和实地调研,发现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作为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中国,经济遭受重大打击。2020 年中国GDP增速骤减,大幅度下滑至2.3%。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中小企业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恢复情况直接影响到上下游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和供应链的畅通度。由于其存在自身抗风险能力偏低、融资困难等问题,相较于大型企业利润率同比下滑严重,预计2020 年度中小微企业利润下滑率超过30%。其中,进出口贸易业、餐饮服务业、旅游业所受影响较为显著。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国务院提出要“加大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支持”,减免租金税收、降低融资成本、优化政府服务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驰援。

本文基于苏南、苏中、苏北各行业中小微企业通过网络问卷和实地同时开展调研,并以此构建企业景气指数,目的在于探究政策辅助下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现状以及所存症结;通过重点案例调研,对企业转型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二、研究综述

(一)以2003 年非典为例。万东华(2003)研究表明,短期内“非典”疫情对于旅游、餐饮和交通有直接负面影响,从间接影响看,人们收入预期降低,投资消费信心减弱。梁守萍、张著军(2003)则认为需要正确评估非典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且非典不会阻挡中国经济的增长,反而进一步拉动“非接触经济”的增长,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的进程。王东(2003)认为,由于疫情带来的社会恐慌心理,让中国经济特别是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遭受了冲击,但中国整体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Kang(2003)研究表明,“非典”疫情是短期突发的不确定性事件,社会的总体需求不会消失,但国家对抗疫情的强制性措施和社会的恐慌会影响部分服务业的需求,当“非典”疫情过后,人们的消费需求就会逐渐恢复。舒婕(2020)运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针对2003 年“非典”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对于服务业的冲击主要为短期影响;对服务业的冲击并非全是严重的消极影响,也有部分行业所受冲击影响不大。

(二)以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刘方(2014)通过对中小微企业数据的描述性分析提出,金融业务与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满足转型升级的融资需求,转型融资方式创新不足。“供应链”融资或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融资能够有效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信息、成本限制等问题,但相关研究和推广滞后。基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服务可能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贷款的途径。田盛丹(2020)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部门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主体和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中居民消费所受的负向影响尤甚,还得出财政政策对于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十分有效的这一结论。王茵(2020)通过与“非典”时的消费需求做对比,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后大部分居民对消费预期持谨慎甚至保守的情绪。王茵提出在宏观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提早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来“稳预期”。张夏恒(2020)通过问卷调研法基于山东省116 家中小微企业所有者及实际负责人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企业与非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与非跨境电商企业、跨境B2B 电商企业与跨境B2C 电商企业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其经营计划和政策诉求也存在差异。外贸企业偏好调减税收定额,非外贸企业偏好加大社会保险支持力度、允许企业延期缴纳税款等,跨境电商企业偏好降低企业保险费用,非跨境电商企业偏好实施企业贷款财政贴息、增加信贷支持力度等。朱武祥等(2020)运用专业化网络信息平台,采取线上发放问卷形式,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以分析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状况、对政策的诉求等问题,以及政府救助政策落地情况。

表1 问卷样本行业数量分布一览表

三、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活动分成网络问卷和实地调研,先是采用线上发放电子问卷、电话访问或网络沟通的方式积累先期数据,同时采取线下实地问询和深度访谈等直接高效的方式进行后期的典型案例分析,依托小队成员的已有资源和广泛的实地考察,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的推断,获取真实可靠的调研结果。

(一)网络问卷。问卷共收集208 份,208 家企业。问卷涉及16 个行业,实际调查到除仓储业和邮政业外的14 个行业,各行业样本量如表1 所示。我们将借助景气指数分析该14 个行业在人员、资金、成本和技术等四个方面受疫情影响的损失情况。(表1)

1、景气指数计算公式及说明。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期企业即期(对前三个季度)综合经营情况的判断及预期(对第四季度)综合经营状况判断而编制的指数,问卷将判断情况分为不乐观、较为乐观、一般、较乐观、乐观五个程度,用以综合调查总体范围内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景气调查起源于西方国家,于1998 年起在我国统计工作系统中被正式广泛使用。

本文使用的问卷从人员、资金、成本、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衡量企业的景气程度,景气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即期/预期企业景气指数=(回答良好比重-回答不佳比重)×100+100

企业景气指数=0.4+即期企业景气指数+0.6×预期企业景气指数

企业景气指数取值在0~200 之间,以100 为景气与否的临界值,共划为六个区间:[0,50)为非常不景气、[50,90)为较为不景气、[90,100)为微弱不景气、[100,110)为微弱景气、[110,150)为较为景气、[150,200]为非常景气,分别给各区间依次取值为1、2、3、4、5、6。

2、总体及各行业受损情况。从调研数据总体来看,受损情况中人员、资金、成本景气指数较低,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技术处于景气程度良好,处于微弱景气区间。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影响下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同比上年营业收入大幅下滑、流动资金不足以及租金等的营业成本存在,预期消费信心不足,是使得总体景气指数不高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人力成本下降,购进价格成本提高也降低了企业对社会消费信心的预期,如图1 所示。(图1)

从图2 可看出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景气指数高,处于较为景气区间。由于信息传输业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在线上运营,疫情反而促进了电商行业及一些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如,直播带货、电竞直播都在疫情期间更被普遍接受,故总体景气指数高。而交通运输业由于疫情受损主要在二三月份,此后客流量迅速增加,预期景气指数高,故总体景气指数高。(图2)

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行业景气指数一般,处于微弱景气区间。房地产行业由于房企加大线上营销和折扣促销力度,销售受疫情冲击相对小。疫情不仅加强了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土储和产品优势,而且疫情后的政策和行业环境,有利于大房企充分发挥融资、项目布局和成本优势。物业管理行业也在此次疫情中接受了应急能力、管理能力的考验,故而企业进行了转型升级,重塑品牌理念并构建崭新的行业发展模式。

建筑业、农、林、牧、渔业景气指数一般,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建筑业由于企业经营困难而导致人员工资成本、设备、材料租赁成本、日常管理成本、材料成本、融资还本付息大大增加,行业景气程度不高。农、林、牧、渔业由于疫情所致的滞销,存货过多而导致景气程度不高。

工业、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景气指数较低,都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由于工业产业链循环受到阻碍,故而对工业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批发业和零售业面临着业务无法开展而导致现金流中断的问题,大量库存积压,都导致了行业不景气。而餐饮住宿业同样面临着现金流趋紧、门面租金高、顾客黏性下降导致客流量下降等问题。

租赁和服务业景气指数很低,处于非常不景气区间。由该行业调查样本位于大学城附近,由于毕业季几乎没有学生进行租赁,老客户流失,导致了该行业消费信心不高,景气指数很低。

(二)实地调研。在调研样区的选择上,充分考虑疫情期间样区代表性和外出调研的便捷性,选择调研区域主要集中在苏南、苏中、苏北各大中小企业聚集地,包括南京、常州、无锡、南通、连云港等五个城市的33 家中小微企业,多次开展重点调查,其中餐饮业10 家、零售业14 家、住宿业6 家、旅游业2 家、批发业1 家。

1、餐饮业受损情况。实地调研显示,疫情期间餐饮企业的主要经营压力在于人力成本、门店租金和食材成本。

图1 总体受损情况景气指数图

图2 各行业受损景气指数及其景气程度图

由于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不少餐企为了节流更多选择了裁员,而非仅仅是降低员工工资。餐饮行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风险,多数店铺年前预支租金导致疫情后期收不抵支,不少店铺选择了及时止损而停业。而租金减免的政策也并未落实到小微及个体工商户企业。大多数餐企营业额同比上年总体下降20%~5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客流量骤减。除此之外,原材料如肉类产品价格在6 月~9 月的小幅涨价、原辅料浪费和丢弃都导致餐企资金压力大。餐企希望政府在免收房租、减免外卖平台服务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2、零售业受损情况。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劳动力需求下降、经营成本上升、消费理念改变,零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且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原样。

团队了解到在疫情中,大部分企业失去了大量的客源,经营状况直线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房租、水电、原材料等成本没有下降,经营成本依旧较高。此外,零售业在关停期间会有库存积压,而持续消费停滞使得企业的物流和仓储费用增加。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却并未完全恢复,仍然延续了缩减开支、依赖网上购物的习惯,没有市场预计的报复性消费的趋势,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这些小企业的经营者都表示了对资金回笼的愿景和对消费人群回归的企盼。

3、住宿业受损情况。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由于旅游行业不景气、疫情管控限制出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住宿业深受疫情的影响,损失较大。

据调研了解,以南京旅游业为例,从经营情况来看,2020年的订单数量严重减少,利润大大减少,主要是因为散客游客的数量减少、大型组织团建活动减少,疫情管控的严格限制出行。通过团队的保守估计,2020 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可能只有上年的1/5。从人员情况来看,仅仅通过降薪、裁员等无法从根本上上降低人员管理培训成本,人力成本依然是占大头。从技术情况来看,由于线下旅游业的局限,线上旅游业的发展不充分,对于有线上开发能力的技术人员需求大。

4、旅游业受损情况。据调研发现,疫情初期,基本所有旅游公司业务都停滞。不少旅游行业的小微企业濒临倒闭,少数企业通过转型自救的方式,使得自身夹缝求生。限制出行、景区关闭、疫情反复这些问题都导致旅游业在疫情前中期客流量大幅下降,营业额也相应下降。

旅游行业在疫情后期呈现两个趋势:一是国外疫情还在不断蔓延,从2020 年国庆旅游情况看出来国内游、省内游成为主流。二是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减少聚众,游客避开了跟团游方式,选择了自行规划旅游方式。这两个趋势都导致了传统的旅行社等企业遭到重创。疫情后期,紧跟市场趋势,结合游客旅游习惯和加强线上营销就成了企业的自救方式。

5、批发业受损情况。与传统服务业不同的是,批发业同时受到了供给、需求两个方面的冲击,中期面临的挑战更大。受疫情影响,部分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店家营业几乎停滞,部分店家表示经营非常艰难。虽然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但是部分原料物价上涨,其营业成本也相应增长。

据调研来看,批发业极力想要加快推动复工复产,促进复工不达产的企业逐步达产,加快解决物流链的堵点和供应链的断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实现上下游企业整体复产和制造业全产业链复产。采取措施保障出口企业的海外订单交付能力,特别要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产品生产出口,有效降低供应链被替代的风险。

四、疫情下中小微企业纾困建议

(一)加快推动中小微企业经济转型升级。面对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导致的各种经济问题,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创新,实行创新驱动战略,不以GDP 为单一的维度指标,而是以多种维度的结构、质量、效率等来考量。在积极转型创新的基础上,中小微企业不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新型高新技术的使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实现整个产业的技术革新。

(二)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纾困和金融服务模式。设立多层次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包括地方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和国家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国家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可以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设立。地方中小微企业纾困基金,可以由地方财政出资或者特许经济发达省份发行地方长期债券,按行业或产业设立;可以与产业龙头企业或电商平台企业联合设立。以企业过往多年的税收、五险一金等指标为基准,根据企业恢复经营的实际需要和经营能力评估,一次性或分次支付现金。

(三)政府加强政策落地效率。发挥第三方中小微企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优化政策落地路径。发挥社会组织、商业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包括政府设立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财税服务机构等,采购其服务,优化政策落地的路径和机制。可以授权这些机构持续收集整理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和诉求,进行分析和分类,统一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帮助中小微企业及时获得政策信息和权威解释,配合相关执行部门做好政策落地服务,获得贴息、补贴、减免等优惠;还可以对接银行,助力银行制订规模化定制方案,快速获得信贷优惠。

主要参考文献:

[1]万东华.正确看待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党建,2003(07).

[2]梁守萍,张著军.非典后的中国经济[J].山东经济,2003(06).

[3]王东.“非典”对亚洲及中国经济的影响[J].亚非纵横,2003(03).

[4]舒婕.“非典”与新冠疫情对中国服务业冲击影响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19).

[5]刘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02).

[6]田盛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J].消费经济,2020.36(03).

[7]王茵.疫情后需政策加力促消费回暖 [N].河南日报,2020-03-18(010).

[8]张夏恒.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流通经济,2020(03).

[9]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王子阳.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04).

猜你喜欢
景气调研疫情
下半年黄羽鸡或迎景气周期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2018年3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7.82
2018年2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8.38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