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能力中的语言基础及其对翻译专项能力的影响
——评《翻译能力的构成与习得:生成语言学视角》

2021-05-08 07:13赵媛媛,李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语言学双语译者

书名:《翻译能力的构成与习得——生成语言学视角》

作者:胡朋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8831-9

出版时间:2018 年12 月

定价:45 元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日趋频繁,我国对专业翻译人才更加渴求。对翻译人才而言,翻译能力是基本功,只有注重能力培养,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攻坚克难,完成不同难度的翻译任务。在翻译能力培养过程中,翻译者需关注提升翻译能力的关键要素,并把握语言基础和专项能力发展的关系。由胡朋志所著的《翻译能力的构成与习得:生成语言学视角》(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年12 月出版)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开启了对翻译能力的新探讨。该书基于生成语言学理论搭建论述框架,将聚焦点放在翻译能力中的语言基础方面,揭示了语言基础与专项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同时,该书围绕“自然译者”分析了翻译能力的初始化构成,讨论了“自然译者”向“专业译者”过渡的必要条件,并提供了翻译专项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该书视角独特、论证充分,为说明翻译能力的构成与习得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笔者在2016 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构主义视角下赫哲族史诗‘伊玛堪’英译研究”(TJWW16-013)研究中参考该书内容发现,该书的诸多观点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参考本书的论述中,笔者深化了对于建构主义的全面认识,开拓了研究视野,同时启发了笔者的研究思路。

生成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能力研究。生成语言学是以句法为基础的流派,分为句法学、形态学、音系学、语义学等分支。生成语言学的核心在于规则与层次,在规则制约基础上使用语言是生成语言学一以贯之的标准,而转换理论基本模型是生成语言学的内部结构。在复杂的理论框架中,作者以翻译能力研究为重点,详细论述了翻译研究对生成语言学理论的借鉴、生成语言学视角下翻译能力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生成语言学的翻译认知过程描述等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不仅如此,该书还论述了当前学者在翻译能力研究过程中尚需深入探讨的问题,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思维形态,具体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意识思维现象、无意识思维现象。总之,作者始终怀揣问题意识,在生成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翻译过程中的注意机制、翻译过程中无意识思维的形成原因、翻译过程中不同思维运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思维与缜密的学术眼光。

翻译专业能力发展问题探析。该书对于翻译专项能力的阐释,主要从问题探讨入手。首先,该书描述了汉英、英汉翻译过程,探讨了汉英翻译与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双语加工现象。其次,作者从翻译实践出发,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双语使用不均衡现象的成因,并对跨语言启动不均衡现象展开了研究。再次,该书基于生成语言学理论提出了双语理解过程中的语码转换机制,分析了翻译转换的不对称性,论证了双语能力不均衡对翻译能力造成的影响。最后,该书分析了翻译专业能力发展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翻译能力制约要素,并从自然译者角度分析了专项翻译能力的构成、共享表征的激活与翻译转换的实现路径、常规翻译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等。通读全书可以发现,作者不仅运用生成语言学阐释了翻译能力构成,而且还坚持问题导向,使该书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翻译专项能力习得路径探寻。以生成语言学视角看待翻译能力构成问题,能够把握语言基础和翻译能力的关系。该书不仅提出了从“自然译者”发展为“专业译者”的必要条件,而且强调了策略能力在翻译能力模型中的核心地位,探寻了翻译专业专项能力习得路径。作者围绕语言知识习得观展开探讨,分析了知识习得的过程与本质,并尝试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描述学习过程。同时,该书介绍了生成语言学的语言知识习得观,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生成语言学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二语习得的最佳方案,为翻译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换言之,该书针对翻译能力进行的研究,不仅采用了新的理论观点,而且阐述了翻译能力认知、翻译过程中的意识思维现象、翻译过程中的双语加工现象、翻译过程中的双语使用不均衡现象、翻译能力的影响要素及培养机制等诸多论题,内容详实、论证精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参考。

猜你喜欢
语言学双语译者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