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培训在急诊护理人员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1-05-08 06:35李治察黄晶唐春艳刘宇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护师总分导图

李治察,黄晶,唐春艳,刘宇

1.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吉林长春 130000;2.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干部病房,吉林长春 130000

急诊危重患者的有效抢救率与预后康复效果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相关,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不仅能够提高科室整体的护理质量,促使工作流程规范化,而且能够显著缩短就诊时间,使患者及时治疗,对提高医院的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传统的培训模式,大部分护理人员在专业转型期,缺乏对急诊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在急诊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面对危重患者的病情,常表现出无从下手或工作慌乱的状态中[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的进步,医院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 年2 月不同期间的46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应用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培训取得培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该院急诊23 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及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该院急诊23 名护理人员为试验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性1 名,女性22 名;5 名20~30 岁,11 名30~40 岁,4 名40~50 岁,3 名50~55 岁;4 名副主任护师,5 名主管护师,9 名护师,5 名护士。试验组共23 名,男性4 名,女性19 名;2 名20~30 岁,14 名30~40 岁,6 名40~50 岁,1名50~55 岁;3 名副主任护师,6 名主管护师,13 名护师,1 名护士。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人员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该次研究经医院理论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传统分诊培训模式。①当患者来就诊时,根据其身体体征及表现的症状,评估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以及其病情所属级别。 ②通过对患者全面评估,安排其取相应的科室进行就诊。制定急诊规范预检分诊流程,内容依次为接待患者;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进行相应的分诊,并实施治疗;详细记录分诊情况;患者就诊,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抢救或安排科室就诊;病情分级包括非紧急、亚紧急、危重症、急危症。

1.2.2 试验组 实施思维导图培训模式。

①建立培训团队: 选取1 名急诊科护士长为组长,制定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实施监督和管理;选取2 名在急诊工作10 年以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师为组员,负责实施具体的培训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②培训具体内容:其中理论专业知识培训包括:病情评估、主观资料收集、病情分析、及如何准确分诊。 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方法、伤口处理方法、各仪器及器械应用方法及医生配合方法等。

③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案例编写:小组成员按照培训的具体内容,利用软件Mindmapper17 对创伤急救知识思维导图进行编写,内容主要有急诊患者就诊,护理人员接诊,对病情快速评估,综合分析病情轻重程度,完善患者资料,诊断是否为传染患者。以预检分诊为中心,分散一级分支6 个,然后采用不同线条、颜色及图像对逐级分支进行连接,从而呈现文字、图片及视频形式的思维表达过程。同时,小组成员还应编写典型病例,加入体征及症状等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进行学习[2]。

④实施思维导图培训:首先为护理人员简单介绍思维导图起源、原理、概念以及制作导图软件的应用方法,强化其对思维导图培训的认识,并学会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根据绘制完善的思维导图,培训教师讲授4 次专业理论知识,3 学时/次,每隔2 周授课1 次。培训教师授课时应以预检分诊为中心,引导护理人员发散自身思维。接诊环节培训共有两方面,包括危重患者达到时主动询问病情,做好初步处理,另一方面对患者主观资料进行收集,观察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患者进入相应的治疗科室[3]。 准确分诊环节的分支包括对患者病情分级,合理安排治疗。 如1 级患者应立即安排进入抢救室实施抢救;2 级患者应实施生命体征监测,并优先就诊;3 级患者优先诊治;4 级患者按顺序治疗即可。同时教师应对各分支知识进行细化讲解,使急诊分诊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逐层展现在思维导图中。学员根据教师的引导思路,依据相关知识点建立思维联系,从而建立自己心中的知识脉络体系[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培训后的预检分诊总分及护理人员预检分诊中各项目的评分。

1.4 评价标准

采用预检分诊决策量表(TDMI)评估护理人员的预检分诊情况,量表共有4 个维度,包括认知行为、直觉、经验及技术信心、评判性思维,共有条目37 个,采用6级评分法,总分为222 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人员分诊决策能力越强[5-6]。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预检分诊总分对比

对照组预检分诊总分(125.34±16.35)分显著少于试验组(196.78±25.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预检分诊总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预检分诊总分对比[(±s),分]

组别预检分诊总分对照组(n=23)试验组(n=23)t 值P 值125.34±16.35 196.78±25.76 11.229<0.001

2.2 两组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各维度评分对比

试验组护理人员认知行为评分(46.34±5.38)分、直觉评分(31.13±4.24)分、经验及技术信心评分(40.38±7.68)分及评判性思维评分(27.69±3.0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认知行为评分(31.34±4.23)分、直觉评分(26.34±3.15)分、经验及技术信心评分(35.16±3.56)分及评判性思维评分(20.18±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各维度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预检分诊各维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认知行为评判性思维对照组(n=23)试验组(n=23)t 值P 值31.34±4.23 46.34±5.38 10.511<0.001 26.34±3.15 31.13±4.24 4.349<0.001直觉 经验及技术信心35.16±3.56 40.38±7.68 2.957 0.005 20.18±2.34 27.69±3.06 9.350<0.001

3 讨论

以往急诊传统的诊疗制度和流程,不仅增加危重患者滞留时间,同时使患者遭受生理的疼痛和心理压力,而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这不仅降低医护工作者对护理的积极性,导致其不良情绪,降低工作质量,且极易导致护患纠纷,为急诊的救治造成不良困扰[7]。 所以,在急诊工作中,缩短患者就诊的滞留时间,进行有效的预检分诊,对患者的及时救治,减少病死率至关重要[8]。 急诊预检分诊主要指在危重患者来急诊就医时,护理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评估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类分检,从而使其能够及时安排至相应的病室进行就诊。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护理能力、经验、信心及认知行为等均会影响预检分诊的准确性。 因此,将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培训应用在急诊护理人员中非常重要[9-10]。

思维导图为一种有效表达发散思维的图形工具,其不仅制作简单,且较实用。 其在应用中可利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各层级的主要内容关系以互相隶属的关系以图形的形式表现,从而建立图像、颜色及主体关键词三者间的记忆链。思维导图的应用充分利用机体左右脑功能,根据阅读、思维及记忆,帮助人们在想象、艺术、逻辑及科学之间进行平衡调整,从而发挥人们无限的潜能[11]。思维导图培训也是利用上述特点和优势,将培训知识制作成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清晰逻辑,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而通过对理论知识和相关操作技术的掌握,逐渐提升护理人员在预检分诊中认知行为、知觉及对患者实施预检分诊的信心,有效提升急诊预检分诊总质量[12-13]。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预检分诊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认知行为、直觉、经验和技术信心及评判性思维等预检分诊项目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可见,在急诊护理人员中应用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培训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预检分诊应用在急诊护理人员中,不仅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护理质量,而且改善预检分诊混乱的现象,提升预检准确率,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猜你喜欢
护师总分导图
烃思维导图
更 正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常州同批男女护生对临床男护师带教接受程度的调查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第6章 一次函数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