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10 12:47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瑞舒伐丁苯硬化

陈 偲

(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 崇阳 437500)

在脑梗死患者中大部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型,以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为主要表现,病发后不仅会影响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危及生命。该病有着较为复杂的发生机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在急性发作期,血细胞比容、血液粘稠度、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液处于高聚集、高凝状态,血沉加快,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病情进一步发展[1],所以,要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为治疗原则。瑞舒伐他汀有着调节血脂、减少脂质浸润的作用,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丁苯酞能促使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缺血区血流量,改善病症。如果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控制病情发展、促进病情恢复或许有着良好作用。我们将这一联合用药方案应用到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成效良好,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通过颅脑MRI或CT检查确诊;经颈动脉B超或CTA检查明确颈动脉狭窄;对研究所用药物不过敏;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有充分认识,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病情危重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精神异常者;有脑出血病史者;合并甲亢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

1.2 一般资料

研究起始时间在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在本院治疗的84例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研究满足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标准,同时经过审批。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17±5.24)岁;男女比22∶20;发病时间1~6d,平均(3.36±0.42)d。对照组42例,年龄46~75岁,平均(61.07±5.64)岁;男女比23∶19;发病时间1~5d,平均(3.38±0.29)d。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清除氧自由基等支持治疗。

同时,给予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670,规格:10mg×7片),每次口服10mg,1次/d。观察组同样方法服用瑞舒伐他汀,同时给予丁苯酞(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g×24片),每次口服0.2g,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4d。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医护人员使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做评估,根据严重程度评为0~42分,分数越低功能越好。②治疗效果:NIHSS为0分,或是降低超过4分,可以独立生活,则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低1~3分,部分生活可自理,则为进步;NIHSS评分增加1~3分,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则为进展;死亡或是NIHSS评分增加超过4分,生活不能自理,则为恶化。③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沉、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3]。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都大幅度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更高。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沉、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都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3 讨 论

人们饮食水平的提升,让很多人存在血脂异常问题,而升高的血脂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提高血清中胆固醇水平,进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粥样斑块主要在主动脉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等血管壁上形成,在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作用下,斑块脱落或破裂,经由血液循环抵达脑部小血管或末梢血管,最终造成局部脑血管狭窄或堵塞,使脑梗死急性发作[4]。

在临床治疗中他汀类是主要药物,其中瑞舒伐他汀有着较强的选择性,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降低其向胆固醇转化速度,使体内胆固醇浓度降低,提高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强机体代谢能力;同时还能抑制肝脏中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该药还能抑制产生戊二烯产物,干扰血管平滑肌增殖,使受损细胞程序性死亡,稳定粥样斑块[5]。另外,在临床治疗中,丁苯酞也有着重要地位,该药可对脑部病理损伤的多个环节产生抑制作用,让缺血区毛细血管量增加,改善局部供血,同时清除氧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缩小梗死面积,最大程度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功能[6]。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将丁苯酞、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对照组仅服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14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有着更低的血沉、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单独使用相比较,瑞舒伐他汀和丁苯酞联合使用后,能在两种药物共同作用下,同时达到改善病症、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对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有着较大作用。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合用丁苯酞、瑞舒伐他汀,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控制病情发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深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瑞舒伐丁苯硬化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丁苯草酮原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